徐昆
摘要: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科學技術的更新換代,我國的農業發展也應該跟上時代的腳步。可以充分利用“互聯網+”的優勢,發展現代化農業。結合如今我國的農業現狀,需要針對落后的傳統農業觀念,不夠完善的產業結構等問題,大力促進升級農業格局,構建現代農業產業模式,加大投入互聯網基礎建設,建立一個完整的“互聯網+”的農業系統,推進現代化農業的發展。我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在互聯網技術的推動下逐漸步入了信息化的隊列中。
關鍵詞:互聯網+;現代農業;發展路徑
“互聯網+”代表著現代農業發展的新方向,新趨向,這也將會為農業轉變方式提供新思維、新路徑。通過“互聯網+”農業產業鏈整合,從生產,經營,銷售等環節改變農業產業的傳統結構模式,把傳統農業過渡到智慧農業中去,用先進的農業生產力,推動經濟的發展戰略,再帶動現代實體農業經濟的進步,提高農業產業間的競爭力,對農業進行信息錄入集中管理,控制農業產品質量,給現代化農業帶來新機遇。“互聯網+”成為發展經濟的催化劑,互聯網通過和農業知識的相互結合,有效的推動了我國現代化農業的發展,并且對各個行業的發展造成很深的影響,對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也帶來了不同程度的改變。
一、“互聯網+”背景下的現代農業概念
“互聯網+”背景下的農業是指傳統農業運用互聯網的技術進行升級轉型。通過充分的運用互聯網豐富的數據源,補充完善傳統實體農業的產業資料。“互聯網+”的農業中的“+”并不是把農業與互聯網直接相加,而是在基于互聯網信息技術上,把傳統農業與互聯網進行融合,對生產要素和資源進行有效利用以及有效配置。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現代農業在發展中遇到的問題
1、缺少農業和信息技術兼并專業的人才
缺乏專業人才的管理制約了互聯網農業的發展,使得“互聯網+” 農業的發展一直以來都得不到好的發展的主要原因是現在我國從事農業管理信息化的人才極度匱乏。缺乏專業的農業信息技術人才就會導致開發能力不足;缺乏專業的信息分析人才,就會使各種農業信息不能合理的利用;而基層信息服務人員的綜合素質也不足,對農業經濟的運行規律也不能很好的掌控。
2、農業的勞動者的觀念普遍落后
在他們看來,農業發展主要是成本的提升,才會有更高的收益,不能接受產業效益這種觀念。對于網絡的信息更加不愿意去相信,沒有專業的技術人員進行專業的指導,產業結構分布的不合理,資源分配的不合理,資金運用的漏洞,而且大部分人不相信貨款能按時達到他們的銀行賬戶等問題都對現代化的農業發展造成了一定的阻礙。
3、農產品的質量標準不夠清晰。
由于農產品的收成比較特殊,一直以來都是由農民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生產后,對種植多余的農產品就會進行交易獲取收益,產業結構模糊,農民們想買就買,想賣就賣都是根據自身的需要而定,在“互聯網+”?農業的發展模式里,拼的是信譽,拼的是質量。所以在進行標準化生產時,應該要求監管部門加強管理,使農業電商平臺有更加長遠的發展。
4、交通的不便影響農業的發展
加強交通設施的建設,建立完善的物流運輸系統。現在很多的農業地區,交通設備還不夠發達,這讓地區間的交流溝通受到了一定的妨礙。為了解決這一難題就需要在物流運輸方面做出改進,這就增加了農業的成本。大部分農產品的保質期比較短,對物流的運輸要求提出更高的要求。在過去銷售農產品的過程中,有第三方運輸公司的加入,和“互聯網+”技術的支撐,讓消費者能夠和供貨商直接交談,可以節省在采購上的運輸費用,也為現代化農業節約了成本。
三、“互聯網+”背景下的現代農業發展路徑
(一)加快推進互聯網及時在現代化農業發展中的運用
利用互聯網上的農業信息資源的整合,對農產品進行監督和管理,建立一個農業知識共享,線上購買,質量檢測評估等一體化的服務網站。要加快把“互聯網+”與農業發展方式轉變結合起來,將“互聯網+”應用到農業生產的產前、產中、產后等環節中去,以及農產品生產的產業結構中去。
(二)強化農產品標準體系建設和電商的人力資本支撐
整合農業、人社、商務、扶貧等部門培訓資源,針對不同類型主體和應用,開展專題性、體系性“互聯網+”應用培訓。鼓勵各地大學生組建成為“互聯網+”農業政策的宣傳者、實踐人和帶動農民進入“互聯網+”時代的領頭人。通過政府幫助宣傳采購的方式鼓勵電商企業和當地網商積極參與農業互聯網知識培訓,傳授給百姓“互聯網+”農業的知識和現代化農業實際操作技術。推進“互聯網+”現代農業的行動實施方案中需要加快互聯網人才、大數據人才、智能化人才的培養和存儲。
(三)將傳統農業轉變為智慧農業,構建基礎設施
傳統農業的耕種方式,包括施肥澆水等都會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資源,還對周圍環境造成危害。然而在“互聯網+”下所形成的數字化信息技術,可以讓耕種技術自動化,而且用量更加精準。通過互聯網的信息技術可以實現栽培、育種等各項環節,讓農業生產更加專業自動化。利用大數據庫里的信息資料具備海量性的性質實現農業現代化生產的升級,還能夠將數據的類型與種類呈現不同效果分析。利用大數據庫里的信息搭建一個平臺,形成一個病蟲害信息感知監測系統、施肥系統等等。
因為生產具有區農產品會受到區域性與季節性的影響,則對運送以及儲備造成阻礙,需積極提高各個地區之間的相互協作發展,對社會資源的合理共享應用,形成資源整合,構建一個高效的物流配送體系,為現代農業生產與銷售提供更好的服務。
總結
時代的不斷發展,“互聯網+”的技術已經在不斷滲入人們生活的各個領域。在“互聯網+”背景下,只有將農業與其相互融合,才可以推動現代農業的發展,同時可以幫助農民增加收入,做到促進國家構建智慧農業與綠色農業的進步,真正推動現代農業邁向互聯網時代。以“互聯網+農業”為驅動,有助于發展智慧農業,綠色農業,高效農業,加快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型。用現代物質條件裝備農業,用現代科學技術改造農業,用現代產業體系提升農業,用現代經營模式推進農業,用現代發展理念引領農業,用培養新型農民發展農業。發展現代農業,構建完善的保障措施,推進現代農業的發展。
參考文獻
[1]張原天.“互聯網+”背景下現代農業產業發展路徑探索[J]. 全國流通經濟,2017,(9)
[2]邱云. 基于OPCUA技術的智慧農業的研究與應用[D].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2017.
[3]劉子義,李寶強,齊驥.“互聯網+”背景下現代農業發展路徑探討[J].南方農機,2017,4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