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曉英
摘要:目前,我國的發展十分迅速,隨著高等院校招生規模的不斷擴大,高等院校的教育質量問題日益凸顯,如何提高教學質量、培養能夠滿足社會發展需要的高素質人才,是高等院校急需解決的現實問題。通過研究,構建了基于學生、專家及同行、教師三方主體的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該評價體系采用灰色綜合評價模型,具有計算量較小、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等優點,而且評價結果能夠充分地體現出客觀性和公正性。
關鍵詞:高等院校;教學質量;評價指標
引言
高校的教學質量需要構建有效的監控系統,這種監控系統將對高校的教學情況起到重要的監督和指導作用,但體系的構建要有針對性,并且要能夠符合實際情況,不能僅僅起到一種制度的書面報告。當前,我國的高校質量監督體系中存在著一些問題,比如監督隊伍執行力不強,監督隊伍之間不夠配合和完善;另一方面,監督制度對監督隊伍起不到規范作用,也是導致監控體系不能很好發揮作用的原因,因此針對當前監控體系的問題,提出了對如何構建有效的監控體系的幾點建議。
1教學對科研的作用
1)教師備課的過程對科研起促進作用。備課是上課的前提和基礎,也是上好課的關鍵。教師在備課的過程中,首先要進行知識儲備,即要深入鉆研教學大綱,弄清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了解教材的基本內容,各章節的重點、難點以及不同學派的各種觀點和同一學派的不同說法,等等。教師備課的過程并不是原有知識的簡單重復,而是在新的條件下對原有知識的重新加工和整理,使知識體系趨于更加完整和嚴謹的過程。2)教學過程也促進科研。教學過程是教師和學生共同參與的雙邊活動,而師生間的雙邊活動總是滲透著探索的成分。在教學過程中,學生是跟隨時代的發展,離教育現實最近的群體,所以科研人員有必要通過教學和學生交流信息,在把知識傳遞給學生的同時又讓學生增長了學識,學生也會在理解的基礎上結合現實的社會問題提供一些具有創新意義的觀點來幫助教師更好地進行科學研究。
2高等院校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建議
2.1要明確評價目的
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目的是通過評價總結和推廣成功的經驗和方法,找出和改進存在的問題和不足,提升教師的教學水平,提高學校的教學質量。因此,學校和教師一定要統一認識,改變傳統的評價觀念,真正做到“以評促建、以評促改”,增強教師的責任心。使教師能夠通過評價進行自我剖析,發現不足,積極改進;使教師能夠主動研究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切實提高教學質量。
2.2制定完備的管理條例,加強教
師團隊建設。高等院校應該制定完備的教學成效監管體制,不但能夠對教師教學起到指引作用,可以及時發現本身在教學過程中所出現的問題,還能有利于教師對自身進行清醒地認識。監管系統中,要有自身的健全的管理制度,比如,如何對教師開展監管,如何讓制度與不同的教師對號入座,進行嚴格測評,都要進行明確的規定。其次,在進行監管的同時,要讓監管的結果對教師形成一種制約,比如,對于優秀的教師要進行相應的積極獎勵,對監管結果顯示不好的教師則要進行相應的負面激勵,讓其改正自身的問題,提高教學質量。只有做到了這一點,才能讓監管制度起到監管的作用。此外,要對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做好監督管理,并將這些付諸于制度本身,比如,監管體系中要明確說明教師在講課過程中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在進行教育學習過程中要達到哪種程度,都要對教師的教學質量形成一種隱形的激勵。
2.3建立多元化的評價體系
應建立由學生、專家、教學管理人員、同行教師以及任課教師本人等不同主體參與的多元化評價體系,以保證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每年年初教學指導委員會、教學督導委員會的專家與教學管理人員根據學校的工作重點進行合理分工,保證一年將所有教師的課都能夠聽遍。各二級教學單位根據本部門教師的具體情況,在保證聽課覆蓋面的情況下,為每個教師分配具體的聽課對象,規定每個教師一年聽課4-6次。與教師本人進行一定的溝通,以便能夠更好地了解教師的教學意圖、教學目的、內容安排等具體情況。
2.4監管體系要及時做好反饋工作
高等院校要在監管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做好高效的反饋工作,比如對監管信息的收集以及對監管問題的及時處理等。高等院校應該在監管體系中設置對監管結果的及時評價,建立相應的評價標準,對監管工作進行及時反饋。高等院校在監管方法的選擇上,可以選用一些民主公開的形式,比如可以在網上或者在校園里發放一些調查問卷,以求更加有效和廣泛地收集信息,讓更多的人參與到監管工作中來,提高監管工作的說服力與有效力。另外,高等院校還應該設置多層級的監管機構,比如可以設置院級、專業級的監督管理組織,收集不同層級的信息,這樣能夠迅速地解決相關的教學問題。
2.5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模型的選擇
現今人們比較喜歡用層次分析法(APH)、模糊綜合評判法、主層次分析法等模型開展評價研究工作。這些評價模型都非常好,但都得組織一定數量的專家反復討論確定各評價指標的權重,工作過程非常繁瑣。而且如果權重確定的不夠合理,評價結果便很難反映真實情況。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涉及的指標多且內容復雜,為了提高評價工作的效率,我們只能選取其中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主要因素作為評價指標,這些指標既有定量描述的也有定性描述的。在課堂教學質量評價指標體系中,很難確定哪些指標之間關系密切,哪些指標之間關系不密切,很難找到其主要關系和決定因素。因此,決定選擇基于灰色關聯度分析的灰色綜合評價模型進行課堂教學質量評價。灰色綜合評價模型是根據收集到的數據直接進行處理,不必預先確定權重,基本不需要人工干預,處理結果是對現實情況真實、客觀的反映。
2.6立足監管人員本身,嚴格要求監管人員
高等院校要組織一批具有高素質高水平的監管人員,這樣才能加強對高等院校教學情況的監察管理的程度。對于教學質量來說,高校老師的層次和水平對學生的素質提高起到了關鍵作用,高校想要提高學生的素質水平,首先要對高校的老師加強監督和指導。第一,教師也是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也要經過不斷的學習,比如自己學習或者去參加一些相關的技能和理論教育課程。參加理論或者技能教育的老師人選要有標準,需讓一些素質高的、優秀的教師進一步提升自己,成為高校提升教學質量的重點。老師與老師之間也要做好交流與溝通工作,將自己所學到的知識、技能進行傳授,讓更多的人參與到提升自我的隊列中來,從而使教師整體隊伍的素質不斷提升,達到教書育人的目標。同理教師提高自身的同時,對高校教學質量監管人員來說,更要提升自我,嚴格要求自己,與教師的發展同步或更加超前,才能有效做好自己的監管工作,使監管體系更加強大與完善。
結語
從以上的分析來看,高等院校教學的質量是提高學生素質和學校聲譽的重要環節,在現今重視教育的大趨勢下,高等院校更加要重視高校的教學質量,相應的監管體系也應該不斷健全與完善。現如今,高等學校的教學質量的監管系統的方法還相對簡單,高等院校對它的認識還不是特別成熟,所以,高校要構建有效的監督管理體系,從而使高等教育不斷向前發展。
參考文獻
[1]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領導小組辦公室.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2]杜棟,等.現代綜合評價方法與案例精選[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8:111-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