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新課程改革圍繞立德樹人,提出我國基礎教育改革的方向是發展和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我所在的學校是一所偏距農村的完全中學,生源差,教育理念更新緩慢,教學效率低下,要適應新形勢下我國教育改革的需求,就急需進行課堂教學改革。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立足于學生核心素養,優化課堂策略,提升教學的有效性,以適應新形勢下學校育人的要求。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
2014年我國教育部提出“將組織研究并提出各學段學生發展核心素養體系,明確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經過三年的研究,提出了中國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立足于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各學科都凝練出了本學科的核心素養。其中針對歷史學科的學科特點,提出歷史學科的五大核心素養,包括唯物史觀、時空觀念、史料實證、歷史解釋和家國情懷。
歷史學科核心素養的提出,反映新時期對歷史教學的要求,因此在教學中應以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為目的實施有效教學。
二、學校現狀
我校雖然在不斷地改進教學理念,探索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但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還是存在很多的問題,具體表現在:教師的思想觀念受到條件的限制更新慢,新的教學理念接觸少,實踐更少,課堂教學基于經驗,教學層次低下,無從談培養學生的素養,更無從談優化教育。
教學過程中優化教學的策略:
1.優化課堂導入——培養核心素養的前提
課堂導入是一堂課能否吸引學生、調動學生興趣的關鍵,好的課堂導入就像磁石,會立刻吸引學生,讓學生主動地投入到課堂中來。
(1)活化課本知識,以貼近生活的事例啟發學生
初中歷史教學更多的是一種應試教育,課堂上以讓學生勾畫記憶為主,所以到了高中很多學生都覺得學習歷史就是死記硬背,枯燥乏味,更沒有多大的價值。但真正的歷史課卻和現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在設計課堂導入時,教師應善于把過去的事件融入現代的生活中去,讓學生真切地感受到歷史的現代性、現實性、價值性。
例如,我們在講歷史必修二第一課“發達的古代農業”時,可以這樣導入:
同學們,相信你們中有一大部分人是來自農村的而且干過農活,那么請你們用一張紙畫出你見過或使用過的勞動工具。(于是有人畫鐵鍬、鋤頭,有人畫犁、播種機,還有人畫耙子、耱等。)很好那誰又知道這些工具是在什么時候發明的?和現在又有什么不同呢?帶著這些問題學生都很有興趣地走進了本節課堂。
貼近生活的導入不僅讓學生體會到歷史和現實之間密切的聯系,同時也培養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2)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從試、聽、感等多角度激發學生
在信息時代的今天,網絡資源可謂無所不有,異常豐富。因此,我們在教學過程中也應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配合有聲有色、有情有景的畫面,吸引學生,調動學生的興趣,有效地導入課堂。
(3)適時地設置懸念誘導學生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設置一系列的懸念,也是一種良好的導入策略,一方面可以迅速地激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另一方面也能快速地激活學生的思維活動。當然,在設懸念的過程中,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難度適中。如果懸念設置不當,也有可能達到相反的效果。
2.優化教學目標——培養核心素養的出發點
教學目標是一堂課的出發點。教學目標的設計應首先考慮“讓學生學會什么?”即本節課學生要掌握的知識是什么;其次應明確“如何讓學生學會這些知識?”即運用什么方式讓學生去學,是自主學習,還是合作探究,是對比分析,還是歸納總結,讓目標具有可操作性;再次應該明確設計的目標應“達到怎樣的效果?”即是否培養了學生的學科素養,提升了學生的學科能力;最后應關注“如何檢驗學習成果”即讓教學目標要有可檢測性。
3.優化問題設計——培養核心素養的著力點
新課程下,強調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而要調動學生自主探究的積極性,教師就應先提出具有啟發性、價值性的問題,激發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
(1)問題設計要有啟發性
一堂好課應該是師生思維碰撞的互動課。課堂上要讓學生的思維跟隨教師,就需要教師設計出一系列學生感興趣,對學生有啟發性的問題,讓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或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
(2)問題設計要有價值性
在平時的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往往會聽到很多不是問題的問題,例如“對不對“是不是”“好不好”的問題,還有些教師經常會自問自答,這樣的問題沒有任何的價值性,還浪費了課堂的有效時間。
新課程下由于教材的整合度強,課堂容量大,所以教師在課堂僅有45分鐘內,一定要提出具有價值性的問題,既要體現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又要能調動學生思維,這樣才能提升教學的實效性。
4.優化課堂評價——培養核心素養的支撐點
課堂評價不應只是簡單地判斷學生回答的對與錯,而應是激發學生思維、調動學生參與的助推器。
在平時教學中,我們經常會聽到“你說得很對!”“很好”“你真棒”等的評價,但這樣的評價過于形式化、單一化。真正的課堂評價應是多樣化的,應以挖掘學生的閃光點為出發點,可以是老師評,也可以是學生之間的互評,有必要的情況下讓家長參與評價,最終要讓學生從評價中體會到學習的成就感和喜悅感。
總之,在課堂教學改革的新形勢下,只有不斷地優化課堂教學環節,才能提升教學的有效性;只有立足于培養學科素養的教學,才能適應新形勢下對教育的要求。
注:本文系平涼市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核心素養背景下農村薄弱學校高中歷史優化教學策略與實踐研究》研究成果,課題批準號:[2018]PLG623。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