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昆曉
摘 要:近些年,我國中醫藥行業發展迅猛,在發展的過程中所應用到的藥用植物資源也相對增多。由于當前我國藥用植物資源無法滿足當下行業的生產需求,因此就導致了我國的藥用資源十分短缺,阻礙了一些瀕危藥用植物的發展。目前,保護藥用植物自然是中醫藥行業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發揮生物工程技術的優勢可以有效地改善這類問題。簡要分析目前我國生物工程技術對藥用資源帶來的幫助,并探究一些利用生物工程技術保護藥用植物資源的策略。
關鍵詞:生物工程技術;藥用植物資源;保護策略
生物工程是結合機械、電子計算機等現代工程技術,以生物學的理論作為基礎,通過生產大量的有用代謝產物、發揮它們自身生理功能的一門新型科學技術。中國是藥用植物資源較為豐富的國家,但隨著近些年國內中醫藥行業中藥資源的開采和使用也出現了中藥資源短缺的問題,同時也為藥用植物的生存和繁殖帶來了威脅。生物工程技術可以在這方面發揮自身的優勢,通過采用快速繁殖等生物技術,高效地培育出優質的種苗,這對于保護瀕危藥用植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如何創新生物工程技術來有效地保護藥用植物資源也是廣大生物研究人員一直在探索和解決的課題。
一、利用生物工程技術保護藥用資源的意義
通過對現代企業生產的調查和研究可以發現,合理應用生物工程技術可以有效地保護中醫藥植物資源。一方面,現代化的生物工程設備和技術可以直接培育出植物中最有效的活體部位,這樣不僅可以提高相關企業對藥用資源的生產效率,能夠有效地節約所栽培的植物資源。另一方面,在培育藥用資源的過程中科學地融合生物工程技術可以促進植物的生長效率,提高藥用資源的生產質量。因此,將生物工程技術科學合理地應用在保護和培育藥用資源的操作中是發展的趨勢,相關部門要深入研究生物工程技術的應用過程,不斷地優化和完善生物工程技術,使之在中醫藥培育和保護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
二、在保護藥用植物資源中合理使用生物工程技術
(一)加快中藥材的培育速度
目前,我國擁有許多大型的中藥企業種植基地,并且具有悠久的藥材栽培歷史。但是藥材的種植和培育都離不開科學技術發揮的作用。以往常規的育種手段效率很低,這時,生物工程技術的引用可以對多年藥材生長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除此之外,在中藥材野生撫育工作開展過程中,生物工程技術還可以很大程度地發揮它的作用,可以針對目前栽培技術還不成熟的品種以及藥材綜合性狀劣于野生藥材的藥性的藥物進行進一步的開發和優化,高效地培養出可以獲得更大經濟效益的野生撫育中藥材。
(二)利用生物工程技術生產優質種苗
經過科學的調查和研究發現,目前常規的栽培技術很難實現優質種苗快速且大量培育的目的。如果在培育藥用植物種苗的過程中科學地融合生物工程技術,就可以高效快速地生產優質的藥用植物種苗。
生物技術中的快速繁殖技術可以快速生產優質的藥用植物種苗,一方面可以結合藥用植物的外植體,誘導培育出愈傷組織再進行培育。另一方面是采用體細胞胚的培植途徑。這兩個方面的培植過程都需要注意幾個關鍵性的操作步驟。其一,作為培育的外植體自然要選擇生長相對旺盛、有效成分較高的部分來作為植物的愈傷組織進行誘導和培植。其二,在培育條件的選擇上,要選擇適宜的培育條件在種苗上進行植物部分和根的誘導。其三,是要注意培育出的種苗如何順利地向田間轉移的步驟和操作。在培育過程中充分地重視以上關鍵環節,就可以有效地培植出優質的植物種苗。
目前,我國降香資源十分緊缺,對于降香資源的利用還主要依靠外國進口,海南洋浦生物工程公司就是利用組織培育的方法大規模繁育出降香小苗,然后在溫室中培養小苗快速生長,最終再移植到森林中進行野生撫育。這項工程的成功實行為培養其他的資源品種提供了有利的借鑒思想。
(三)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培育中藥中的活性成分
近些年,藥廠都會收入大量的中藥材進行提取和分離,制成中藥提取物。利用生物工程技術就可以快速地獲得藥物植物中的活性成分,并且可以大大降低生產成本,大規模地進行培植和繁育。在生產藥用植物的活性成分過程中,要科學地選擇有效成分含量高、生長旺盛的外植體,同時,在成功的誘導愈傷組織后要選擇適合的植物器官進行培養,在搖瓶培養階段注意優化培養條件,最終保證反應器培養物中不同批次產物的質量要穩定。目前,利用生物工程技術成功培育出中藥中活性成分的實例也有很多,廣大生物學者和學生都應注重對生物技術的進一步優化和研發。
總之,將生物工程技術應用在藥物植物資源利用上可以有效地培育和保護植物資源,有助于挽救瀕危絕種的藥用植物,這對于我國中醫藥的發展起到決定性的作用和意義。在藥用植物資源保護過程中應用生物工程技術,不僅體現了生物技術在藥用資源使用中的核心價值,還為中國乃至全球范圍的中醫藥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參考文獻:
[1]黃鑫,陳萬生.生物技術在藥用植物研究與開發中的應用和前景[J].中草藥,2015(16).
[2]郭肖紅.丹參不定根組織培養的研究(I)碳源氮源和磷對丹參不定根培養的影響[J].中草藥,2007(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