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銀霞
一、教材分析
1.教學內容:本節(jié)課內容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級第三章第四節(jié)第一課時內容。安排了例1(屬于“成龍配套問題”)和例2(屬于“工程問題”),并在其后以框圖形式歸納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基本過程,示范性較強。
2.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節(jié)課是學生學習了代數(shù)式、簡易方程及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后一個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最好教材,也是前一部分知識的應用與鞏固。列方程解應用題體現(xiàn)了現(xiàn)實世界中事物的相互聯(lián)系,學生從這些聯(lián)系中看問題的同時也為今后學習函數(shù)奠定了基礎。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思維活躍,興趣廣泛,善于思考,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和模仿能力比較強。然而,實際問題往往題目長、文字多,學生社會經(jīng)驗不足,難以找出相應的等量關系,容易產(chǎn)生厭倦情緒。
三、目標分析
1.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掌握“配套問題”和“工程問題”中的基本相等關系,并會尋求等量關系列方程求解。提高利用一元一次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通過本節(jié)課的學習,讓學生掌握自主學習、合作探究的學習方法,滲透數(shù)學建模的思想,進一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通過學習,進一步認識到方程與現(xiàn)實世界的密切聯(lián)系,感受數(shù)學的應用價值,增強用數(shù)學的意識,從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熱情。
2.教學重點、難點與關鍵
重點:根據(jù)相等關系正確列出一元一次方程進行求解。
難點:由實際問題抽象出數(shù)學模型的探究過程。
關鍵:正確分析問題中的相等關系列出相應方程。
四、教法學法分析
教法:主要采用“引導探究法”——從實際情境為例讓學生獨立思考,再鼓勵學生合作交流,探索方法步驟,獲得新知,體驗探索數(shù)學知識的快樂。
學法:主要采用“研討式學習”——讓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活動中,體驗探究過程,主動建構知識,同時培養(yǎng)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
五、教學流程
(一)揭示課題,導入新課
3.4實際問題與一元一次方程(第一課時)
(二)例題示范,獲取方法
那么我們就從實際出發(fā)吧!聽說同學們馬上就要舉行文體藝術節(jié)了,你們期待嗎?其實老師學校也剛開展了文體藝術節(jié),圖片欣賞。
在籌備工作中老師就遇到了幾個實際問題,學校給我班同學安排了兩個任務。
任務一:女生做花環(huán)
問題:安排我班22名女生做開幕式花環(huán),每人每小時可做12個管子或20條彩帶。1個管子需要配2條彩帶,為使每小時做出的管子與彩帶剛好配套,老師應安排多少人做管子,多少人做彩帶呢?
要求:1.老師需要解決的是什么問題?你猜老師是用什么方法算的?
2.讀:題中涉及了哪些已知量、未知量,量與量之間有怎樣的關系?
3.說說你打算如何來表示這些未知量。(設:根據(jù)題目中的隱含關系或問題設未知數(shù))
4.列:找等量關系,列方程。
5.你還有其他的假設方法嗎?
6.解、檢、答。
任務二:男生布置會場
安排我班部分男生去布置晚會會場,已知由一個人做要10h完成。由此開始安排了一部分男生先做0.4h,為了加快進度,又增加5名男生與他們一起做0.8h,完成這項工作。假設這些男生的工作效率相同,問開始安排了多少名男生布置會場?
1.自主審題:
本題中的工作總量是( );每個人的工作效率是( )我還知道了( )
2.嘗試解決
(三)歸納總結,反思提升
你認為列方程的關鍵是什么?
(四)當堂檢測,鞏固新知
一套儀器由一個A部件和三個B部件構成。用1m3鋼材可以做40個A部件或240個B部件。現(xiàn)要用6m3鋼材制作這種儀器,應用多少鋼材做A部件,多少鋼材做B部件,恰好配成這種儀器多少套?
六、板書設計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