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俊美 任敏 薛蘭
【摘要】目的:研究卵巢硬化性間質瘤患者進行臨床病理特點并分析其診斷要點。方法: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我校教學醫院進行卵巢硬化性間質瘤治療的1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觀察其表現的臨床癥狀,并對其實施超聲檢查及手術病理學檢查等。結果:這些研究對象均經健康體檢診斷為卵巢瘤,有6例月經不規律,有2例存在下腹隱痛的癥狀,有2例沒有明有2例屬于實性;光鏡下:瘤細胞具有相間的豐富區和疏松區,結構為假小葉樣。結論:卵巢硬化性間質瘤比較少見,單純進行臨床癥狀和影像學診斷無法得到準確依據,以手術病理診斷聯合診斷可充分保障該部分患者的診斷效果。
【關鍵詞】卵巢硬化性間質瘤;臨床病理特點;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5.3;R737.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059-01
卵巢硬化性間質瘤屬于一類良性腫瘤,在臨床中比較少見,具有特殊的性質。就目前技術水平而言,其病因還無法明確,根據其細胞水平來說患者存在異常的染色體結構和數目,根據其分子水平會發現癌基因以及抑癌基因的作用[1]。患者的年齡大都在25歲至30歲之間,其中,腫瘤細胞可以分泌雌激素、性激素,在臨床上會表現為性激素紊亂,才引發的月經異常或者是不育、男性化的情況,癥狀不典型,很容易誤診,不利于后期的治療措施。為了能夠為該腫瘤提供更好的診斷依據,本研究針對我院少數卵巢硬化性間質瘤病理進行臨床病理特征及診斷要點分析,有利于為今后的治療提供良好依據,具體研究內容如下。
1 方法與資料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在我校教學醫院進行卵巢硬化性間質瘤治療的10例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患者均為女性,年齡分布在25歲至30歲之間,年齡中值為(27.3±2.0)歲,其中有7例已婚,有3例未婚,已婚患者中有5例已生育,有2例為不育,所有研究對象均存在月經不規律的情況,有3例出現下腹隆起,存在疼痛感的情況,且對本研究知情并配合研究的進行,研究對象沒有患有其他嚴重的卵巢或生殖器官疾病。
1.2 方法 所有研究對象都需要進行手術切除治療,將標本切除后進行固定,其中固定液選取10%的中性福爾馬林,選擇石蠟將其進行包埋、切片,厚度比較厚,為5μm左右,進行染色后于光鏡下進行觀察,并分析診斷,其中的診斷標準依照卵巢硬化性間質瘤診斷標準;再進行電鏡觀察,其中具有目標區域的將其從石蠟中取出,進行分切后將石蠟去除掉[2],維持在乙醇梯度中進行過度后置入水中,在實施雙重固定、脫水,再次進行包埋,包埋材料選擇環氧樹脂,包埋完成后實施超薄切片,再進行電鏡觀察。免疫組化則選用SP法,其中需要的抗體以及SP試劑盒均為福州邁新生物技術公司所生產。
2 結果
臨床表現:有6例月經不規律,有2例存在下腹隱痛的癥狀,有2例沒有明顯癥狀。所有患者進行婦科檢查均可以觸及一側附件區存在質地堅硬的腫物。
影像學檢查:B超檢查患者病灶具有清晰的邊界,存在實性或者是囊實性腫物,部分腫物存在豐富的血流信號,存在低回聲或者是回聲不均勻,病灶內部血流為輪輻狀向心分布;CT檢查可以診斷出為實性,密度不均勻,局部存在低密度影。
病理學檢查結果:腫瘤形態大都為圓形、類圓形、大小不一的結節狀,腫瘤大小在4.5cmx5cmx4cm至10cmx10cmx11cm之間,其具有完整的包膜,表面光滑,有8例為囊性,包含3例單囊、3例多囊、2例蜂窩狀,囊中存在清亮液體,為淡黃色,囊內為光滑狀態,在光鏡下可以看到具有明顯的假小葉樣結構,在電鏡下瘤細胞之間存在許多毛細血管以及膠原纖維束。部分間質存在明顯纖維化玻璃樣變的情況,瘤細胞大小不一,具有多樣化的形態,在假小葉或者結節內的分布混雜成巢、成索。
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及特殊染色:患者細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均表現為(-),而在腫瘤細胞抑制素、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動蛋白以及孕激素上均表現為(+);有4例灶區結蛋白(-),有2例腫瘤細胞鈣網蛋白(+)。
所有研究對象都進行手術切除,術后進行隨訪,患者各項功能恢復正常,月經恢復正常,已婚不孕者在三個月后懷孕,且不存在腫瘤復發的情況。
3 討論
卵巢硬化性間質瘤屬于一種比較少見的良性腫瘤,在WHO中將其納入卵巢性索-間質來源腫瘤,該腫瘤發病群體大都為年輕女性,尤其為30歲以下,患有該腫瘤的患者臨床癥狀基本都是月經不規律,經期出現延長或者是縮短的情況,還有一些患者存在異常的性激素,因此還會表現出原發、繼發不孕、男性化等[3],有部分患者在進行體檢時會卵巢位置會存在腫物,也會出現下腹痛等臨床癥狀。在該癥的作用下,將對女性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促使其生活質量持續下滑。實施實驗室檢查,其血清腫瘤標志物指標大都處于正常水平,雖然以前曾有報道說明部分患者存在CA125升高的情況,與腹水的出現具有一定的聯系,在臨床研究持續深入的情況下,已經明確該指標變化情況與該癥無必然聯系。為充分保障臨床對該部分患者的綜合治療效果,更需要對綜合診斷工作加以重視。
臨床在進行手術之前大都會采用影像學診斷,其中B超結果提示具有實性或者是囊實性的腫物,其具有清晰的邊界,部分腫瘤邊緣還可以進行豐富血流信號的監測,CT檢查和B超檢查差不多,可以診斷出存在卵巢腫瘤,實性患者進行超聲檢查會出現低回聲或者是回聲不均勻的情況,腫物內部為散在細條狀的高回聲,檢查為實性時還存在密度不均勻的情況,但是還無法確定卵巢的性質即卵巢,主要是該疾病比較罕見,通過B超和CT等影像檢查只能起到輔助作用[4~5]。卵巢硬化性間質瘤臨床表現方面不典型,其經常會被誤診為功能性子宮出血引發的月經不規律、盆腔包塊癥狀等。在臨床中可以采用病理學檢查來對患者進行診斷,典型的卵巢硬化性間質瘤會存在清晰的邊界、單側和孤立性的腫塊,很少會存在雙側的。光鏡下,瘤組織結構呈假小葉,腫瘤細胞被膠原纖維和結締組織分為結節狀,瘤細胞具有不同的形狀,存在豐富的血管;在電鏡下瘤細胞之間存在許多毛細血管以及膠原纖維束,部分間質存在明顯纖維化玻璃樣變的情況,瘤細胞大小不一,具有多樣化的形態,在假小葉或者結節內的分布混雜成巢、成索,再次進行卵巢硬化性診斷結合光鏡以及電鏡下形態學特征,但是該觀察方法容易受到取材限制的影響,需要選擇多塊標本,否則也容易出現誤診的情況[6]。進行免疫組織化學染色和特殊染色時,患者細胞角蛋白、上皮膜抗原均表現為(-),而在腫瘤細胞抑制素、波形蛋白、平滑肌肌動蛋白以及孕激素上均表現為(+),該方法對腫瘤細胞的內分泌功能實現有效反應。
結合輔助檢查和診斷要點[7],可以得出臨床中對卵巢硬化性間質瘤進行治療主要采用手術切除的方法,做好病人思想工作以及全身衛生檢查后,處理好一些慢性器質性疾病,實施血、尿常規、肝腎功能檢查后可以進行手術切除。在手術后患者很少會出現復發或者是惡化的情況,且在術后可以恢復正常的妊娠、分娩功能。綜合可知,卵巢硬化性間質瘤的臨床特征以及影像學檢查特異性不高,單一進行診斷很容易出現誤診的情況,主要還是需要依靠常規病理學診斷,但進行病理學診斷在良惡性的鑒別中也存在一定的難度,臨床醫師在手術過程中盡可能結合臨床特征、影像學結果、病理學診斷等實施綜合診斷,避免出現過度治療的情況。臨床中對該疾病想要更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需要加強病理方面的觀察,才能實現臨床診斷重要意義,最大程度降低臨床誤診率,避免延誤患者的有效治療。
總之,在對卵巢硬化性間質瘤進行診斷的過程中,為保障臨床對該部分患者診斷治療的綜合效率,更需要對患者臨床病理特點進行準確評估,并輔助各方面檢測技術做好鑒別診斷工作,為后續臨床治療的針對性與有效性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閆軍, 徐陽, 趙芳,等. 卵巢硬化性間質瘤合并Meigs綜合征及CA125升高5例病例報告并文獻復習[J]. 現代腫瘤醫學, 2013, 21(5):1101-1103.
[2] 張方璟, 朱記超, 朱志軍,等. 卵巢硬化性間質瘤 MR 特征與病理相關性分析(附3例報告并文獻復習)[J]. 實用放射學雜志, 2014,9(11):1939-1941.
[3] 譚莫偉, 張樂星. 9例卵巢惡性中胚葉混合瘤臨床病理特點、鑒別診斷及預后分析[J]. 重慶醫學, 2015,78(18):2496-2498.
[4] 宋德梅, 方昕, 董江寧,等. 卵巢硬化性間質瘤3.0T MRI表現征象分析(附2例報告)[J].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7, 15(1):98-100.
[5] 馮盼盼. 卵巢硬化性間質瘤臨床病理特征及鑒別診斷分析[J].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6,7(07):178-179.
[6] 袁素, 謝瑤蕓, 劉富金,等. 卵巢硬化性間質瘤臨床病理及電鏡和免疫組化分析[J].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10, 26(4):410-413.
[7] 王圣坦, 林蓓, 梁秀云,等. 卵巢硬化性間質瘤(SST)伴高雄激素血癥1例并文獻復習[J]. 現代腫瘤醫學, 2011, 19(1):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