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 馮彥宏 談劍鋒 林欲飛
摘?要:斯金納是美國現代行為主義心理學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其強化理論對當前的教育教學有很高的使用價值。本文結合新課程理念要求,通過對強化的含義和強化類型的分析,論述了強化理論在學校班級管理中的科學應用,以形成高效的班級管理、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關鍵詞:強化;正強化;負強化;懲罰;自然消退
一、 引言
我國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提出:教育要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強調尊重、贊賞學生;注重人人參與的過程和評價,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而目前多數教師在學生管理過程中采取堵漏式、簡單粗暴的管理手段,甚至錯誤使用行為主義強化理論來控制教學過程和學生行為,如此非常容易將學生引入歧途,給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造成傷害,從而違背新課程改革的初衷。為此,我們應當加強對斯金納的強化理論的認識與研究,根據新課程理念指導并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地使用這一理論。斯金納所主張的強化理論是以學習的強化原則為基礎的關于理解和修正人的行為的一種學說。其強化理論全面、深刻、實用性強,為塑造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修正學生的偏差行為提供了心理學上的依據,為高效、科學地進行學校教育和班級管理提供了方法指導。
二、 斯金納的強化理論
(一) 強化的含義
斯金納在巴甫洛夫研究的經典性條件反射理論的基礎上,認為引起個體在學習過程中增加某種行為發生頻率的外加條件刺激就叫強化。引起這種行為反應的外加刺激物就是強化物。在學校教育中,我們面對的是性格、愛好各不相同的學生,所以,同一個事物對不同同學來說并不都是強化物。例如,在教學管理中,獎勵一支小紅花給喜歡小紅花學生,就會增加這個學生的被期望發生的行為,但是獎勵一支小紅花給不喜歡小紅花學生,則起不到強化作用,小紅花則不是強化物。
(二) 強化的分類
強化可以分為正強化、負強化、懲罰和自然消退四類。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正強化就是獎勵那些被國家、學校、教師期望發生的積極行為,從而增加學生身上積極行為發生的概率,進而實現教育目的;負強化是指被期望發生的積極行為預期增加或者已經增加,為了鞏固那些已經增加的積極行為,撤銷原來的相關懲罰;懲罰是當學生做出不被期望發生的行為后,呈現一個厭惡刺激,以消除或抑制此類不被期望發生的行為的過程;自然消退,又稱衰減,它是指對學生原先有作用的某種行為強化的撤銷,因為在一定時間內不再進行強化,此行為的發生概率將自然下降并逐漸消退。在具體的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根據學生個體心理發展水平和個性特征,科學應用這四種類型。
三、 斯金納的強化理論在班級管理中的科學應用
(一) 積極應用正強化,恰當使用強化物
在平時的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恰當采用強化物,對被期望發生的積極行為進行獎勵,在強化物的有效激勵下使這種行為得到保持和延續,進而形成良好的習慣。教師在日常學習生活中要對學生進行觀察和了解,然后根據學生個體心理發展水平和個性特征,在平時的教育教學管理中要及時地對學生給予有針對性的強化物。強化物類型有物質類,如文具、書籍等;活動類的,如唱歌、情景劇等;精神和情緒愉悅類的,如通報表揚、發獎狀、榮譽稱號等,教師應創新和挖掘適于不同學生的強化物。通過正強化,學生們明白了自己好的行為能受到獎勵,他們會努力地去做被學校和教師期望發生的行為。積極的行為如果得到學校和老師的獎勵,就會產生“蝴蝶效應”,其他同學也會受到啟發和帶動,朝著被期望的教育教學目標前進。
(二) 適當借助負強化和懲罰,修正學生的偏差行為
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如果只使用正強化,就會讓學生只看到優點而意識不到不足,容易形成驕傲自大的人格特征。所以適當借助負強化和懲罰,對不被期望發生的一些偏差行為進行否定和懲戒,使之消失。懲罰的具體措施有:為班級做好事、降低綜合素質評比等次、班內或者學校處分等,都會有效干預偏差行為的發生,進而激發學習動機。例如,學校德育處對違紀學生進行處分懲罰,根據學生的錯誤行為嚴重程度劃定不同層級的處分,并設定處分觀察期,如在處分期限內表現良好,則撤銷處分。這是懲罰和負強化的結合應用,被懲罰學生會反省自己的錯誤行為,力爭在處分期內有好的行為表現來撤銷掉處分,最后達到修正偏差行為、形成良好行為習慣的目的。
(三) 因材施教,靈活應用自然消退
當今社會離婚率高的現象給青少年的成長和學校的教育帶來了消極影響,這些學生存在自卑、懦弱、存在交際困難、打架斗毆等不健全的甚至極端的人格特征。他們違反紀律的目的就是引起師生的關注,以突顯自我存在感。對存在這種情況的學生,教師應巧妙運用自然消退的方法,也就是對這種不良行為要漠視,使行為個體自知無趣而減少偏差行為的發生。當然,在私下要鼓勵其他同學和他多接觸,關愛、幫助他們健康成長。同時也要和家長取得聯系,分析孩子遇到的問題,并提出合理建議。例如,我班梁寧同學在自習課、大課間、甚至部分女老師的課上故意起哄,并偶爾吹口哨來引起同學們的關注。此時,如果老師對他進行批評,可能就助長了不良行為的發生而繼續讓它刷存在感。我對該生進行了深入的了解,他父母離婚后隨祖父母一起生活,父母都不在身邊,生活中缺乏正常的關愛和教育。因此我采用了自然消退的方法,對他的行為不加理睬,對其他同學沒有因他的偏差行為而起哄進行表揚,最終在家長、老師和同學們的幫助下矯正了偏差行為,形成了健全的、積極向上的人格。
總之,作為新時代教育工作者,要正確認識到斯金納強化理論對于班級管理的意義,在班級管理和教學中科學運用,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健康成長、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盧盛忠.管理心理學[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謝建民.談強化理論在班級管理中的應用[J].教師,2012(7).
[3]楊元超.斯金納強化理論對班級管理的啟示[J].金田(勵志),2012(10).
[4]付
瑜.斯金納的強化理論及其在學校教育中的應用[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8(110).
作者簡介:
張宏,馮彥宏,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岷縣城郊初級中學;
談劍鋒,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岷縣西城區小學;
林欲飛,甘肅省定西市,甘肅省岷縣城郊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