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斌

【摘要】目的:探討綜合康復療法在坐骨神經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的影響。方法:選擇2017年6月-2018年12月治療的坐骨神經痛患者64例作為對象,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n=32)和觀察組(n=32)。對照組給予常規推拿、牽引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綜合康復療法,1個月后對患者效果進行評估,比較兩組臨床效果、VAS評分。結果:觀察組治療后1個月PSQI評分、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1個月疲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將綜合康復療法用于坐骨神經痛患者中能獲得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降低VAS評分,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綜合康復療法;坐骨神經痛;應用效果;視覺模擬疼痛評分
【中圖分類號】R365【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19)04-243-01
坐骨神經痛是以坐骨神經徑路及分布區域疼痛為主的綜合征,多數患者繼發于坐骨神經局部及周圍結構的病變,從而對坐骨神經產生刺激與損害,部分患者亦可由坐骨神經炎因子[1]。患者發病早期臨床癥狀缺乏典型性,隨著病情的不斷發展,可表現為疼痛、肌力減退、跟腱反射減退等,影響患者健康、生活。目前,臨床上對于坐骨神經痛治療方法相對較多,包括:熱敷、針灸、按摩、微波及牽引等,不同治療方法各有優缺點[2]。因此,本文采用隨機對照方法進行研究,探討綜合康復療法在坐骨神經痛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視覺模擬疼痛評分(VAS)的影響,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7年6月-2018年12月治療的坐骨神經痛患者64例作為對象,隨機數字表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2例,男17例,女15例,年齡(21-74)歲,平均(47.98±5.36)歲;病程(1-5)年,平均(2.59±0.51)年。觀察組32例,男19例,女13例,年齡(20-75)歲,平均(48.11±5.39)歲;病程(1-6)年,平均(2.65±0.53)年。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推拿、牽引治療。(1)推拿。取臀大肌、梨狀肌等采用揉、推法進行推拿;點按兩側腎俞穴、關元穴及氣海穴,每個穴位30s,以患者感覺酸脹為宜[3];(2)牽引。取仰臥位姿勢,采用電腦完成牽引裝置控制,將牽引帶固定在胸廓、骨盆部位,治療時先對患者進行20min間斷牽引,每次間歇5s,牽引重量為身體60.0%-80.0%或以患者耐受為宜,每天1次。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綜合康復療法。(1)針灸。對患者腰椎第4、5棘突旁3寸進行常規消毒,向大腸腧、關元俞等方向斜刺3寸,沿著坐骨神經通路留針[4];對于濕熱型患者增加陰陵泉、行間穴;對于寒濕型患者增加腎俞穴、腰陽穴[5];(2)電針進針得氣后選擇2-4個穴位連接電針治療儀,結合患者情況調整頻率為1.5Hz或以患者耐受為宜,每天2次,1個月后對患者效果進行評估。
1.3 觀察指標
采用PSQI睡眠質量量表(分值越高,睡眠質量越差)、疲乏評分(總分100分,分值越低,疲乏越嚴重)及VAS評分(總分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明顯)對兩組治療前、治療后1個月睡眠質量、疲乏及疼痛進行評估。
1.4 統計分析
采用SPSS18.0軟件處理,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n(%)表示,計量資料行t檢驗,采用(x±s)表示,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兩組治療前PSQI、疲乏及VAS評分比較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治療后1個月PSQI評分、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1個月疲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3 討論
近年來,綜合康復療法在坐骨神經痛患者中得到應用,且效果理想。綜合康復療法是一種新型的綜合性治療方法,是在推拿、牽引治療基礎上聯合針灸與電針刺治療。通過針刺能發揮鎮痛、改善神經微循環作用,能消除神經炎正反應,利于患者疼痛癥狀改善。同時,針刺能刺激本體感受器,引起下行控制,從而發揮肌肉雙向調節作用,能改善患者脊椎受力[6]。而通過電針刺則能發揮疏經通絡、抗炎鎮痛功效,能加快神經周圍組織循環代謝。臨床上,將綜合康復療法用于坐骨神經痛患者中能發揮不同治療方法優勢,能達到優勢互補,有助于改善肌群收縮力量,緩解肌肉的疲勞程度。本研究中,觀察組治療后1個月PSQI評分、V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治療后1個月疲乏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綜合康復療法能減輕坐骨神經痛患者癥狀,能改善患者疲乏,提高患者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將綜合康復療法用于坐骨神經痛患者中能獲得良好的效果,有助于降低VAS評分,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王培艷, 王靜. 綜合療法治療坐骨神經痛50例[J]. 云南中醫中藥雜志, 2016, 37(9):60-61.
[2] 趙巧燕. 綜合護理聯合常規護理在泌尿結石患者中的護理效果及對VAS評分的影響[J]. 國際護理學雜志, 2018, 37(3):357.
[3] 徐麗梅, 鄭志峰, 毛俊濤,等. 中醫灸法護理干預在原發性痛經中的應用及對VAS評分的影響研究[J]. 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 2017, 4(9):50-51.
[4] 趙琦, 趙寶力, 谷雨. 溫針灸聯合矯正骨盆移位在坐骨神經痛治療中的臨床研究[J]. 中國中醫急癥, 2017, 26(9):1662-1664.
[5] 沈忠平. 電針加牽引對腰椎間盤突出所致坐骨神經痛患者疼痛及運動功能的影響效果分析[J]. 中國醫藥科學, 2016, 6(14):209-212.
[6] 金弘, 劉婷婷, 劉樹民,等. 電針聯合身痛逐瘀湯對坐骨神經痛患者疼痛癥狀及神經傳導速度的影響[J]. 針灸臨床雜志, 2017, 33(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