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福玲
【摘 要】目的:評價腦卒中偏癱患者行連續康復護理干預效果。方法:選擇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100例,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給予腦卒中偏癱一般治療和干預措施,觀察組給予連續康復護理干預,評價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結果:在肢體功能方面,兩組患者護理前肢體功能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肢體功能均得到改善,相對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肢體功能改善明顯(P<0.05);在生活質量方面,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更好(P<0.05)。結論:腦卒中偏癱患者,給予連續康復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肢體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腦卒中偏癱患者;連續康復護理干預;肢體功能;生活質量;影響
【中圖分類號】R473.7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0--01
腦卒中在臨床上較為常見,不僅發病率高,同時還存在有較高的死亡率和致殘率,對患者生命健康和生活質量有嚴重影響,很大程度上增加患者及家庭負擔和壓力。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腦卒中患者發病率有明顯增高,人們越來越重視腦卒中患者后期肢體功能恢復情況[1]。本文選擇2015年7月-2017年7月本院收治的腦卒中偏癱患者100例進行研究,評價腦卒中偏癱患者行連續康復護理干預效果,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組100例患者,均符合腦血管偏癱診斷標準,患者存在頭痛、嘔吐、意識障礙等表現,經MRI檢查以及頭顱CT檢查病情確診。排除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等因素干擾,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對照組50例,男性32例,女性18例,最小年齡38歲,最大年齡82歲,平均(54.8±3.6)歲,觀察組50例,男性與女性分別31例、19例,年齡37-82歲,平均(55.4±4.2)歲,兩組患者在年齡、性別等方面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對照組給予腦卒中偏癱一般治療和干預措施。
1.2.2 觀察組 觀察組給予連續康復護理干預。患者在家護理需要給予家屬針對性的護理培訓,定期返院學習,護理人員定期電話隨訪。(1)心理護理,患者會因為疾病產生各類不良情緒,比如焦慮、抑郁、悲觀等,這些情緒的出現對患者疾病康復有較大影響,甚至有患者會拒絕治療和護理。護理人員需要給予患者充足尊重,從患者角度出發,做好與患者的焦慮和溝通,建立和諧護患關系,采取針對性的心理疏導措施,使患者不良情緒得到緩解,使患者積極面對疾病,主動接受各項治療和護理工作;(2)認知護理,患者對腦卒中相關知識缺乏詳細了解,容易有恐懼、不安等,護理人員需要耐心向患者講解腦卒中相關知識,包含腦卒中先兆、常見病因、腦卒中預防、注意事項等,告知患者各項護理方法,使患者明白護理干預的作用,對自身疾病有清楚、正確的認識;(3)康復訓練,康復訓練的開展可以幫助患者更好恢復,在縮短患者住院時間的同時增強患者自理能力。護理人員可分階段給予患者指導,掌握正確康復訓練方法,包含有坐位維持性訓練方法、體位變換和關節活動訓練方法等。整個護理過程需要將患者置于核心位置,給予患者更多的鼓勵,增強患者康復信心;(4)飲食指導,護理人員需要結合患者具體病情給予針對性指導,對伴有吞咽困難、進食嗆咳等給予針對性護理措施,食物以清淡、易消化為主,嚴格控制脂肪和膽固醇攝入量;(5)用藥護理,詳細告知患者各類藥物作用和服藥時間等,養成患者定時服藥習慣,做好患者生命體征變化觀察,發現異常后及時告知醫生處理。
1.3 觀察指標 護理后1年,通過FMA運動功能量表評價患者肢體運動功能,Ⅰ-Ⅳ級,Ⅰ級肢體功能障礙嚴重,Ⅳ級不存在肢體功能障礙。利用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量表評價患者生活質量。
1.4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試驗數據均運用SPSS20.0數據統計軟件進行處理,其計量資料通過t來進行檢驗。P<0.0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患者肢體運動功能情況 兩組患者護理前肢體功能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肢體功能均得到改善,相對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肢體功能改善明顯(P<0.05):
2.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50.3±8.5)分,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64.7±7.9)分,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更好(P<0.05)。
3討論
腦卒中在臨床上存在較大治療難度,雖然當前腦卒中發病率得到控制,但仍對患者生命健康有嚴重影響和威脅[2]。腦卒中發病后,會出現不同類型的功能障礙,偏癱屬于腦卒中后最為常見的運動功能障礙[3]。臨床研究表明,腦卒中偏癱患者中樞神經有重組可能,給予及時有效護理措施,能夠使患者疾病恢復率和生存率得到極大改善,因此,必須要對腦卒中偏癱患者的臨床護理有足夠重視度[4]。
連續康復護理干預屬于一種綜合性護理干預措施,從患者心理、認知、訓練、飲食和用藥等方面出發,給予針對性的護理,心理護理能夠消除患者各類不良情緒,提高配合積極主動性,認知護理工作的開展可以幫助患者對自身疾病有清楚的認識,提高患者康復的信心和勇氣,康復巡禮能夠使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得到提高和改進,飲食指導和用藥指導能夠維持患者機體良好狀態,幫助患者快速康復。在此基礎上,給予患者家屬一定的培訓和指導,能夠讓患者在家庭恢復中同樣得到專業性護理,確保整個護理工作連續性。
本次研究表明,在肢體功能方面,兩組患者護理前肢體功能對比差異不顯著(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肢體功能均得到改善,相對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肢體功能改善明顯(P<0.05);在生活質量方面,對照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50.3±8.5)分,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64.7±7.9)分,相比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更好(P<0.05)。
綜上所述,腦卒中偏癱患者,給予連續康復護理干預,能夠改善患者肢體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余斐.腦卒中偏癱患者早期康復護理干預的效果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8,25(33):195-197.
黃歡歡.中醫護理促進腦卒中偏癱患者康復的臨床觀察[J].中國保健營養,2018,28(33):284.
張和妹,吳海燕,邢增娜, 等.運動康復護理對腦卒中偏癱患者腦功能康復的影響[J].廣東醫學,2018,39(22):3430-3432,3436.
楊筱敏.良肢位擺放早期康復護理在腦卒中偏癱患者中的應用[J].健康之友,2018,(1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