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倉妹 趙秀梅
【摘 要】目的:觀察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剖宮產產后出血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7年4月至2017年10月我院收治的42例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按照隨機抽樣的方法,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觀察組21例采用子宮背帶式縫合術,對照組的21例采用子宮腔紗條填塞術以及子宮動脈結扎術治療。統計兩組共計42例患者的最終治療效果,將獲得的數據進行比較。結果:觀察組的手術時間和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觀察組感染產褥病和子宮切除的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兩組數據對比P<0.05,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患者剖宮產手術后出血,可以使用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治療效果良好,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關鍵詞】剖宮產;背帶式縫合術;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19.8【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10--01
產后出血已經成為目前生產過程中造成產婦死亡的最大殺手[1]。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科技的進步,剖宮產越來越受到大眾的認可,接受剖宮產的患者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產后出血的概率也在不斷攀升[2]。背帶式縫合術屬于子宮壓迫性縫合術具有眾多優點,比如止血快、安全性高等。我院在2017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2例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中,對其中21例患者實施了子宮背帶式縫合術,臨床效果良好,具有推廣價值,詳細研究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4月至2017年10月收治的42例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21例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中,初產婦19例,經產婦2例,患者年齡26~35歲,平均(29.5±1.7),平均孕周40.13周;觀察組21例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中,初產婦17例,經產婦4例,年齡25~37歲,平均(30.2±1.1)歲,平均孕周39.68周。將觀察組中21例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與對照組中21例剖宮產產后出血患者的資料數據整理對比后發現,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同意實施臨床對比。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子宮腔紗條填塞術以及子宮動脈結扎術治療。觀察組采用背帶式縫合術治療,首先將患者子宮從腹腔中托出,醫生一邊托住患者子宮,一邊對子宮進行按壓,記錄患者出血量,若患者停止出血,則說明背帶式縫合術有臨床效果。在縫合子宮時采用可被人體吸收的縫合線,縫合后繼續對子宮進行按壓,將縫線拉緊系好。術后要確認患者是否有繼續出血,以及子宮是否恢復正常功能。
1.3 評價方法 記錄兩組患者術中的手術時間和出血量,手術后觀察患者是否出現了并發癥。手術的治療效果分為有效和無效,有效:出血量<60ml/h,術后子宮變硬,恢復收縮功能,出血停止,生命體征平穩;無效:出血量>60ml/h,術后子宮變軟,無法恢復收縮功能,出血不止,生命體征不穩定。
記錄兩組患者術后有效、產褥病率和子宮切除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1.0軟件進行分析,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出血量使用t檢驗(,n=21),術后有效、產褥病率和子宮切除率使用X?檢驗(率,%),可信區間為0.95,P<0.05時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和出血量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兩組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對比患者術后有效、產褥病率和子宮切除率,觀察組患者三項指標均明顯優于對照組患者,兩組的比較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背帶式縫合術是目前使用較多的方法,具有良好的止血效果,通過外力擠壓子宮同時用縫線進行捆扎,使子宮恢復收縮功能,這樣操作可以減緩子宮血流速度,幫助形成血栓,進而產生止血的效果,同時也縮短了手術時間,顯著減少了患者的出血量[3]。背帶式縫合術的優勢包括:使用被人體吸收的縫線進行縫扎,術后留疤較小;使用縫線包扎用時較短,能夠縮短手術時間,降低產褥病的發生。
所以綜上所述,患者剖宮產手術后出血,可以使用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治療效果良好,具有臨床推廣價值。
參考文獻
江美瓊.子宮背帶式縫合術治療剖宮產術中產后出血的效果分析[J].當代醫學,2016,22(7):31-32.
李海榮.難治性產后出血患者經子宮背帶縫合術配伍治療的臨床效果觀察[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18):90-92.
高文舉.子宮背帶縫合術配伍治療難治性產后出血的臨床研究[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