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陽
摘 ?要 ?新媒體條件下,廣播等傳統主流媒體的生存空間日益收窄,固有優勢受到稀釋。唯有加快與新媒體的融合步伐,借力借勢,再造廣播傳媒的新強勢,從而在新一輪的媒體競合中運籌帷幄,決勝千里。
關鍵詞 ?新媒體;廣播傳媒;融合;創新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05-0102-02
互聯網時代,新的媒體業態漸次生成,給傳統媒體帶來普遍沖擊和深遠的影響。作為廣播等傳統媒體,只有正視新媒體帶來的沖擊,以創新的姿態和勇氣,在傳播方式和傳播理念上來一場徹底的自我革命,實現和各種新型媒介形態的深度融合,才能取得自身的可持續發展。
1 ?新媒體的媒介屬性
新媒體源于數字技術的日漸成熟,在媒介構成要素上和傳統媒體截然不同。新媒體問世時間雖然不長,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從傳統媒體的手中“挖”走了大批受眾。從表面上看,新媒體的后來居上在于自身所蘊含的獨特優勢;從深層次上說,則取決于它應運而生,迎合了新的傳播規律。
1)個性化。新媒體條件下,受眾接受的服務具有強烈的個性化色彩。借助數據分析,新媒體對受眾接受信息習慣、偏好、使用痕跡等的精準把控,實現了服務的精準化、個性化。
2)便捷性。新媒體具有更加便捷的傳播特點,讓受眾隨時隨地或預約或回放任何所感興趣的信息,徹底顛覆了廣播等傳統媒體的傳播模式。
3)交互性。這種交互性不等于傳統意義上的互動,而是一種高更層次的人際情感的交流。此時的受眾已經從被動的信息接受者轉變為信息的發布者,從而構建起一個龐大的交互網絡。
2 ?新媒體條件下傳統廣播受到的沖擊
新媒體條件下,傳統媒體遭遇的挑戰是多方面的,觀念、流程、內容等面臨著創新和再造。就廣播而言,最明顯的變化是受眾群越來越小,黏合度、忠誠度持續下滑,廣播媒體的核心競爭力日益萎縮。
1)核心優勢弱化。傳統媒體時代,節目內容和主持人資源是廣播的核心競爭力。新媒體條件下,人人都是信息發布者,破除了廣播獨享內容資源的局面。而一大批網絡音頻集成平臺的登臺亮相,更催生了一批在網上呼風喚雨的另類主持人——“網紅”,他們自演自播,打造的個性化節目迎合了受眾需求,功底與廣播專業主持人難分伯仲。
2)地域覆蓋萎縮。地域性是廣播的一個突出特點。對于新媒體而言,則無地域限制,受眾借助智能手機收聽的半徑呈幾何倍數擴大,廣播的本土覆蓋優勢土崩瓦解、蕩然無存。
3)收聽習慣變異。新媒體條件下,年青一代的視聽習慣發生了根本性的變異,無論是時間、方式,還是內容和趣味都打上了深深的互聯網的烙印。這也給傳統廣播節目帶來了嚴峻的挑戰。
3 ?新媒體條件下廣播傳媒融合的渠道
新媒體的強勢發展,并不意味著廣播傳媒的原地踏步、消極應對。新媒體條件下,廣播應當借助新媒體技術,大膽實施渠道整合,暢通收聽到達最后一公里,在跨界融合中再塑輿論新高地。
3.1 ?傳播渠道
1)網絡終端。互聯網時代,廣播越接近網絡,離受眾的距離就越近,影響力就越大。和網絡的深層次融合,既拓寬了廣播傳播渠道,又激活了互動。目前,許昌人民廣播電臺4套廣播頻率都建立了網絡傳播渠道,提供在線直播和點播收聽服務。
2)手機終端。廣播與手機的聯姻,讓廣播成為時下最貼心的移動媒體。2016年,許昌人民廣播電臺開發了手機客戶端“聽許昌”,目前用戶下載量超過100萬,4套節目均實現了在線收聽、互動。
3)音頻終端。數字技術的日益成熟,催生了音頻終端市場的繁榮。2016年,許昌人民廣播電臺和蜻蜓FM合作,四套廣播節目上線收聽,實現了受眾的寬泛化。
此外,廣播還可整合微電臺、交通顯示屏、社區電子廣告屏等,打造成為我所用的傳播渠道,讓廣播真正實現“無處不在”,時刻和受眾在一起。
3.2 ?內容渠道
內容是廣播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新媒體條件下,內容為王仍然不落伍。廣播應當充分發揮所掌握的各種核心資源,對節目資源和內容渠道予以有效整合,在輿論場上發出最強音。
1)政府渠道。和新媒體相比,作為主流媒體的廣播手中掌控著豐富的政府資源,必須依據頻率定位和特點,挖掘資源,深耕細作。近年來,許昌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揚新聞采集所長,聯合監察、社保等政府部門共辦節目,實現了多方共贏。
2)專業渠道。頻率化廣播為廣播整合專業渠道提供了天時地利人和。近年來,許昌人民廣播電臺交通廣播《快樂在路上》欄目主持人兵分兩路,一路坐鎮許昌市公安局交通指揮中心,一路跟隨交警出警,對采集的路況信息進行深加工,分時段推送,受到有車一族的熱捧。多年來,該欄目的市場占有率始終穩居在64%至上,成為許昌落地廣播頻率的第一王牌。
3)聽眾渠道。廣播的融合發展,始終要以受眾為考量,要從“我做節目你來聽”轉變為“我們一起做節目”,凸顯受眾的參與,強化和受眾的互動[1]。近年來,許昌人民廣播電臺綜合廣播《天天有戲》發展一批戲迷發燒友客串主持人,既活躍了節目,又培養了鐵桿粉絲。
4)本土渠道。事實證明,廣播越是融合,越要奉行本土化戰略。近年來,許昌人民廣播電臺綜合廣播《大話三國》欄目聚焦當地曹魏文化的積淀,主持人操著河南話旁征博引,風趣幽默,讓人在捧腹大笑之余受到了藝術熏陶。
4 ?新媒體條件下廣播融合的發力點
新媒體條件下,移動社交媒體異常火爆。移動社交媒體的實時互動性和傳播廣泛性,恰恰是廣播借勢新媒體、加深融合度的發力點。
4.1 ?構建新媒體矩陣,培育鐵桿粉絲
在做強廣播主業的基礎上,精心培育新平臺,是當下廣播拓展傳播、黏合受眾的有效舉措。近年來,許昌人民廣播電臺融合4套頻率的官方微博、微信、微電臺、活動社區、收聽終端App,推出了全新的融媒體平臺,實現了可聽、可視、可互動,直接影響百萬移動終端人群。其中,交通廣播的官方微信通過圖文方式有效彌合聲音短板和互動劣勢,日均互動超過20萬人次。
4.2 ?激活多平臺細胞,拉長廣播產業鏈條
線上線下齊頭并進,可有效拉長廣播產業鏈條。許昌人民廣播電臺始終打好“線上宣傳”和“線下體驗”兩張牌,以體驗式服務提升對受眾的黏合力。新聞廣播將官方微信上推送的“主播頌經典”刻錄成碟,和線下贊助商聯辦主持人簽名贈碟活動,暢通了新媒體和廣播的上下游產業鏈;交通廣播視強大的粉絲陣營為潛在用戶,相繼推出“吃在許昌”“快樂購”等一系列特色服務,既滿足了粉絲的個性化需求,又給廣告客戶搭載提供便利,培育了優勢廣告客戶資源,為經濟創收開辟了新的渠道。
4.3 ?開啟立體傳播模式,契合用戶多樣化需求
新媒體條件下,受眾早已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受眾,更多地被視為用戶。雖然只是字面上的變更,卻是觀念的一次飛躍。這也意味著,廣播必須走出傳統藩籬,引入經營理念,從辦廣播向經營廣播轉變,堅持用戶至上、用戶第一,創新經營思路[2]。當下,廣播應當借助熱點話題設置最大限度的強化與新媒體用戶的互動和黏性,借助線下活動最大限度地挖掘新媒體用戶的潛在價值。近年來,許昌人民廣播電臺各頻率依據收聽終端集群,實施差異化、碎片化、標簽化推送,節目內容實現一次采集、多次生成、多媒體傳播,全方位契合不同用戶的多樣化需求,讓廣播的觸角延伸至社會生活的全領域。
4.4 ?大數據引路,實現服務精細化
大數據技術的落地,為廣播重新構筑聽眾大數據庫提供了條件。借助大數據庫,對受眾用戶的人員構成、收聽習慣、消費構成等數據實施收集和分析,據此定向確定主題、調整內容,細分受眾市場,打造“一對一”“私人訂制”等精細化服務。近年來,許昌人民廣播電臺新聞廣播根據前期充分的調查和論證,依次推出了“我的退休生活”“咱們的打工仔”等特色欄目,用“窄播”方式實現了廣播的特色化、服務的精細化。
總而言之,在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相依共存的時代,隨著融合的不斷深入,一定能實現共榮。結合到廣播來說,只要借勢新媒體、擁抱新媒體、融合新媒體,在融合中揚棄,在融合中培育核心競爭力,一定在未來的媒體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孫麗麗.三網融合下廣播電視管理體制的發展分析[J].電視指南,2017(12):9-16.
[2]劉鵬.地方廣播電視傳媒功能發揮問題探討[J].現代傳播,2003(4):1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