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艷
教研組是教師從事教學研究的組織,也是本校教研的主陣地。教研組工作的開展,對于提高學校科研水平、師生素質、教學質量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研組長在工作中應該率先垂范,用自己的專業素養、工作熱情和人格魅力,影響、帶動全組教師,也應該帶領老師落實教學常規,做好常規性教研工作,以促進組內教師專業素養的提升,共同成長,共同進步,提高教育品質。
我校教研組老師平均年齡在40歲以上,雖然都已到中年,但是我們仍然保持一顆年輕的心,是一個團結協作、愛崗敬業、業務勤勉的團隊。其中李滄區教學能手三人,市教學能手一人。以下是我們工作的幾點做法:
一、主題研討
每個學期我組都根據《區學科教研計劃》和《學校學期教學工作計劃》制訂本組的教研組工作計劃。我校教研是依托于主題研究而開展的。大家根據自己的教學實踐,根據學生學習情況等多方面,共同研究討論出我們本學期所研究的主題是什么,然后由教研組長填寫出教研計劃表。我們曾研究的小課題有《音樂教學中節奏教學的方法》《欣賞教學的研究》《打擊樂在教學中的運用》,這學期我們確定了《在唱歌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情感體驗》這一課題。在全組參與集備與教研的基礎上,結合我們所研究的專題,教研組要申報三項研究課。我校的三項研究課是指教師個人的“微格研究”教研組的“單項研究”逐步形成學校的“序列研究”成果。
教研組每周三下午單周教研雙周集備(如參加區級教研,本組教研活動順延)。在第一周教研時間我們就結合區級大集體備課進行一年級教案的知識梳理。接下來又進行課標的學習。課程標準屬于國家課程的綱領性文件,它對于教材編寫、教學實施、教學評價具有指導意義,是教材、教學、評價的出發點和歸宿,要想讓我們的教學不走彎路,理解與把握課程標準就顯得尤為的重要。課標的學習也是為后期學校的課程標準測試做準備;另外還結合本學期的研究主題《唱歌教學中的情感體驗》安排教材歌曲的分析與演唱等。集體備課是發揮教師智慧彌補教師個體備課不足,取長補短,將集體智慧與個體特長有機結合,資源共享,共同提高的有效手段。眾人拾柴火焰高,大家的智慧湊在一起是強大的。每到集體備課時間我們全組教師集中在一起,確立一位主持人,組內老師結合三項研究課,確定出自己所上課的課題,大家利用間周一次的集體備課時間,進行一位老師的教學案討論。例如,本學期我所執教的三項研究課是《打花巴掌》,我就是主備人,我要在集備周之前認真地研究課程標準,分析教材,并撰寫教學案的設計,在集備周的時間向大家進行論述,大家參與研究、討論、質疑或提出修改意見,根據老師的建議,進行教案的修改,并進行課堂的實踐,最后在全組展示。
二、校內教學節
我校教學節的活動內容比較豐富,有全體教師共同參與的項目,有教研組的項目等。內容包括粉筆字、鋼筆字、課標考試、模擬上課、精品課、微視頻制作6項內容。粉筆字、鋼筆字、課標考試、是組內所有成員都必須參與的。微視頻的制作、模擬上課、精品課展示是組內推三人參加。就這次模擬上課來說吧,今年是由我組王老師擔任。雖然是一人參賽,其實是全組老師參與其中,經過共同打磨、研討出來的,代表的是整個教研組的水平。
三、和睦手冊
我組有本手冊叫和睦手冊。這本和睦手冊我們給她起名為:跳動的音符。這本冊子記載著組內教學研究走過的成長足跡,是大家智慧的結晶。我們的單周、雙周活動的內容、二次培訓、教研組計劃、總結都呈現在這里。
四、學生藝術活動
近年來,我校的藝術社團堅持訓練,并成立了班級舞蹈隊、班級合唱隊、班級器樂隊。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近兩年我校的學生在青島市班級舞蹈,班級合唱比賽,以及區藝術節比賽中均獲得優異的成績。學生藝術成績的取得不僅僅是學生課外學習的成果,其實和我們全組老師課前用心的備課、扎實的落實教研與集備、課上認真的教學、教學品質不斷的提升也是密不可分的。
以上是我校音樂教研組平日開展的扎實工作。我們全體成員始終堅信,只要扎扎實實做好點滴的日常教學教研工作,就一定會帶來課堂教學品質的提升,讓每一個孩子在音樂課堂上得到浸潤,讓每一朵夢想之花幸福綻放!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