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敏
摘 要:“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少年雄則國雄”。由于小學生有活潑好動等天性,在體育課當中難免會發生一些運動損傷。主要針對小學體育課中出現運動損傷的問題展開較為深入的分析,并提出相對應的防范措施,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健康水平。
關鍵詞:小學生;體育課;運動損傷
小學是實施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的關鍵時期,所以,不管是從教材選擇、生理功能還是身體素質增長等多個方面,只有科學合理地掌握變化規律,才能更好地實施體育教學和運動訓練。根據當前的實際教學現狀,分析體育課中容易出現的運動損傷。
一、小學體育課中出現運動損傷的原因
(一)學生穿著服裝不達標
小學生在上體育課的時候,若是沒能穿著相對應的運動服和運動鞋,那么很容易大大降低自身靈活度,導致體育教學不能正常開展。例如:以某學校為例,假設有一名學生為了美觀在上體育課體操訓練的時候,穿牛仔褲,那么就會在整個體操訓練的過程當中,由于自身靈活度被束縛,導致身體僵硬;甚至還有的學生在練習前滾翻動作的時候,沒有扎好自己的頭發,出現皮帶卡住頭發等問題,造成了身體傷害。所以,這就需要小學體育教師在教學過程當中嚴格要求每名學生的著裝問題,并且做好全面監督管理,防止出現事故。
(二)無準備活動或者是準備活動不充足
若是小學生缺乏準備活動或者是準備活動不充分、不正確的話,就會導致自身神經系統和其他器官系統之間的功能活動不能充分調動。在沒有做好準備活動的時候就貿然投入到緊張的正式運動當中,就會由于自身肌肉以及韌帶力量伸展性不足,從而產生肌肉拉傷和關節扭傷等運動損傷問題。而且若是準備活動的內容和正式運動內容結合得不好或者是缺乏專項的準備活動,那么就會促使自身在運動的過程當中由于某一部位的功能沒有得到改善或者是負擔過重,產生運動損傷。
(三)學生技術動作不規范或不嫻熟
現如今學生運動技術掌握不好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兩點:第一點,學生自身的身體素質較差,在訓練的過程當中沒有完成好技術動作要求;第二點,在運動技術形成階段,學生對運動技術概念理解不全面,從而在練習的時候出現多余的動作,嚴重違反了人體結構特點以及各個器官系統功能活動規律,最終造成運動損傷[1]。
二、小學體育課中運動損傷的防范措施
(一)加大安全知識教育,提升自我防范意識
當小學體育教師進行開展小學體育課的時候,首先,需要教師充分考慮到男生和女生之間的生理特點,從而運用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其次,還需要針對每名學生的體質情況進行全方面了解和掌握,進行區別對待;最后一點則是需要教師能夠針對學生所需要練習的項目要求,從中分析出可能會導致小學生運動損傷的因素,提前針對小學生講解防御措施。同時,由于小學生缺乏自我保護意識,所以還需要教師多給學生講解一些安全問題,加以防范,不斷給學生灌輸安全防范意識。
(二)重視準備活動的重要性,合理安排準備活動
現如今準備活動一般劃分成為準備活動和專項準備活動兩種形式。讓學生做好充分的準備活動,不僅能有效提升小學生的中樞神經系統興奮程度,還能有效提升學生對運動的判斷能力和分析能力,從而降低運動損傷發生幾率。小學體育教師還需要合理運用課堂時間給學生安排準備活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到準備活動中,以此來有效確保小學體育課堂活動質量。
(三)加大學生技術動作的學習和掌握
小學體育教師應當針對學生加大基礎的技術教學和訓練,確保自身在給學生講解動作技術的時候突出重難點,針對容易產生運動損傷的動作和行為進行反復提醒,提升小學生的自我保護能力。不斷加大對小學生的身體素質訓練,并且還要在訓練的過程當中嚴格依照運動技能形成的規律和原則,加大學生技術動作的學習和掌握,有效減少運動損傷的事故產生。
(四)自救措施和平常運動的注意事項
小學體育教師應當給學生講解一些較為常見的自救措施以及運動注意事項等。如,在經歷過劇烈運動之后出現扭傷問題的時候,就可以通過20分鐘左右的冷敷進行應急,然后再到相關醫院進行處理;在炎熱的夏天經歷體育教學之后,不能喝冷飲,若是立即喝冷飲就會給心臟帶來刺激,從而引發不良反應。所以,在整個體育教學的過程當中需要全方面考慮學生,把運動損傷降到最低[2]。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由于小學體育課程具有開發性和特殊性等特點,大部分小學體育課程都是在室外進行,所以小學生在上體育課的時候難免會發生一些運動損傷。所以,這就需要小學體育教師能夠加大對學生的運動知識安全教育,并且還要循序漸進,充分了解和掌握每名學生的身體狀態,從而科學、合理地安排體育訓練。
參考文獻:
[1]徐麗麗.小學體育教學中常見運動損傷的原因及對策[J].學園,2013(35):147.
[2]孫斌.如何預防小學體育課堂教學中的運動損傷[J].都市家教月刊,2017(6):7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