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任何一所學校都有后進生的存在,這是客觀事實。但是在農村初中學校尤為明顯,后進生的大量存在嚴重影響初中教育教學的效果。教師若不及時教育,會影響到整個班集體,使班風不正,紀律渙散,影響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甚至還會給學校、家庭、社會帶來嚴重不良后果。作為一名農村初中語文教師,激發后進生濃厚的語文閱讀興趣,是提高后進生語文教學質量的重要途徑,后進生只有對語文閱讀產生興趣,才有興趣投入語文學習,主動獲取語文知識,提高語文學習效率。
關鍵詞:激發;農村初中;后進生;閱讀興趣
素質教育要求我們面向班級中的每一位成員,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健康成長,全面發展。教育、轉化好每一位后進生是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農村初中的后進生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給轉化工作帶來了很大難度。因此,教師既要從后進生的實際出發,運用現代教育心理學理論,增強與后進生交流、溝通的藝術性,又要尊重學生的人格、愛護學生,做到嚴慈相濟,正面引導。作為一名農村初中語文教師,深深知道有效激發農村初中后進生的閱讀興趣與后進生語文學習的重要關系,關系到后進生的語文學習效果,對后進生的發展影響意義重大。
一、克服后進生的自卑感,樹立起語文閱讀的自信心
我們都知道,后進生厭學的一個重要原因是自己付出了勞動而收不到預想的效果,由此而產生不愿學習的想法,感到學習無趣,所以成績每況愈下,久而久之,就產生了自卑心理,覺得自己不是讀書的料。這些學生在自卑心理的驅使下,總認為老師和同學看不起他,心理上就自暴自棄,最后就產生了厭學心理,甚至導致輟學。如何改變后進生的自卑感,讓他們樹立起語文閱讀的那份自信心,從而投入語文學習之中呢?我的教育方式是:
1.要分析、了解后進生的自卑心理
后進生都有其共性所在,成績差,表現也差,他們在各方面尤其是學習,受到老師的批評多表揚少。他們給予我們的表現是深感自卑,缺乏信心,整天灰心喪氣,不予言表。或是把自卑隱藏起來,以一種極端的情緒來干擾、抵制正常的上課教學活動。但不管后進生的表現如何,學習差而造成的自卑卻是他們永遠抹殺不掉的一塊心病。為此,妥善地治療好后進生的這一心病,是改變他們學習狀況的出發點。
2.以愛心暖化后進生,以喚醒他們的那份自尊
后進生只有在充分感受到教師的關心愛護后,才能領會到教師的真正用心,才會對教師產生情感,才會發自內心地接受教師的教育,才會努力按教師的要求去進行轉化。因此,我們當老師的必須用自己的行動、愛心去激發后進生的自尊心,使后進生在心理上與一般學生趨于同一平臺。
3.對后進生的批評要適宜,勿要傷害他們的自尊心
對于后進生要注意并及時發現他們的優點,還應給予適當的獎勵,使后進生覺得獎勵的意義重大,在他們的記憶中會留有深刻的印記。對于成績差、學習興趣低的學生,教師一定不要嫌棄他,而應懷著高尚的工作責任心,用愛去溫暖他們的心靈,用知識的鑰匙去開啟他們久閉的心門。批評后進生要講究藝術,要幫助他們找出失敗的原因,指出努力的方向,要多與后進生談心,無論是怎樣的批評,都必須以保護后進生自尊心作為轉化的前提。
二、精心組織閱讀教學,提高后進生的閱讀興趣
1.介紹課文作者的軼聞和趣事,引領后進生賞析精彩優美課文片段
在教學中我們要經常介紹作者的生平簡歷,特別是一些軼聞趣事,更能引發后進生的好奇心,促使后進生去閱讀其文章作品,激發后進生的閱讀興趣。
2.加強初中語文教師的范讀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適當地選擇音樂背景作為輔助手段進行范讀,以激發后進生的閱讀欲望。寫景抒情文章,我們為之配以優美的圖畫畫面進行范讀,學生在傾聽中進行想象。古詩詞,則可以采用配樂范讀或錄音范讀的模式進行。當文中優美的意境、美好的向往、高尚的情操,伴隨著教師富有情感的音韻,像溪水一樣流入后進生的心田時,學生與文本、教師則會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3.挖掘語文教材的空間,給后進生留下充足的交流對話的時間
我們語文教師可以把精彩的課文內容變換成小問題情境呈現給學生,讓后進生帶著問題去進行閱讀,互相交流自己的感悟。讓后進生在與教師、同學的對話過程中感受到參與的快樂,成功的體驗,獲得情感上的升華,進而激發了后進生的閱讀興趣。
三、創造良好的閱讀環境,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讓后進生喜歡閱讀
語文教學中我們會發現,并不是所有的后進生對閱讀都不感興趣,只要我們讓后進生選擇他們自己所喜歡的閱讀方式去讀,他們同樣會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每個學生都會有不同的閱讀方式,有的喜歡放聲朗讀,有的喜歡低聲朗讀。我們農村初中語文教師要尊重后進生的選擇,讓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讀,這樣后進生才會讀得高興,讀得投入,對文章就能理解得透徹。要徹底解放后進生的頭腦、手腳,開放課堂和語文教材,讓初中生有充足的時間去閱讀,感受文章的語言美、意境美及思想美。讓學生多發表自己的見解和感受,才能發掘學生智慧的火花,我們要相信學生,給他們閱讀的自由,抓住時機,巧妙引導,進行遷移,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從而提高后進生的閱讀能力。
注:本文系2018年度甘肅省“十三五”教育科學規劃課題《探討農村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對后進生進行精準輔導的有效途徑》(立項號GS[2018]GHB2737)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王小萍(1978.11—),女,漢族,甘肅靜寧人,本科,一級教師,主要研究方向:中學語文教育。
編輯 李燁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