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文
摘 要:數的認識是小學階段最基礎的知識之一,是進一步學習萬以內數的認識的基礎。課前能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認真鉆研教材,根據課堂的各種生成多層次、多角度設計預設,多樣化地設計練習,讓學生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效率。
關鍵詞:1000以內數的認識;思考;生成;效率
一、課前的思考
1.教學的起點在哪里
讓學生將已有的知識經驗與新課無縫銜接起來,只有這樣孩子學起來才會自然。通過復習100以內數的相關知識,打通學生已有的知識作鋪墊,效果很好。通過創設了體育館這樣一個生活場景,讓學生在生活情境中感受更大的數,體會學習大數的必要性,從而激發學習大數的興趣。在數學與生活之間,給學生架起一座橋梁,不但要把生活引進課堂,而且讓學生帶著數學走進生活,去理解生活中的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
2.重點在哪里
很顯然,必須對教材進行處理和加工。專家們一直提倡對教材靈活運用,要按照新課程的理念,駕馭教材,活化教材,其中最重要的是對教材內容、知識點進行充分理解,對一些知識進行重新組合,活化學生的知識體系。這樣老師就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遠,在課堂上更加游刃有余,從而更高效地使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要讓學生認識計數單位“千”,掌握相鄰計算單位間的進率是十,掌握千以內的數位順序。
3.難點如何把握
學生在學習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阻力往往會成為他們學習新知識的困難和障礙,所以老師應該盡早地發現,研究相應的對策,這樣對教學的幫助會非常巨大。我發現學生讀“拐彎數”時有困難,所以借助計數器說明“滿十進一”的道理,也使學生的數感和團隊協助能力得到提升。這種有動手活動的教學也是低學段學生很感興趣的。
4.練習該如何設計
對于枯燥的數學練習,老師也應該別出心裁,變出“花樣”讓學生全神貫注地投入其中。首先我認為老師應該從思想上認識到課堂練習的重要作用。新課標指出,課堂練習應該因材施教,端正教學態度,使學生的能力、智力在練習中都得到發展,領悟科學的思維方法和學習方法等,可見必要高效的練習非常重要。其次,課堂的練習應該做到多樣性,做到練習要有目的、有中心。再根據題目的難易程度、教學目標,適當地分配在課堂中,并且注意在題型上和層次坡度上的變化。本節課,我先安排學生數數,緊接著安排邊撥珠邊數數,同樣是數數,增加了撥珠,增加了趣味性,鍛煉了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提高了其動手能力,也使課堂更加富有層次感。
二、課堂上的精彩
1.課堂的生成讓我措手不及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如果沒有課前的充分預設,我們的課堂必將不會精彩。在“活”的課堂里,當出現“意外”的時候,我們是置若罔聞還是不知所措?如果說,傳統課堂把“生成”看成一種意外收獲,那么新課程就是把“生成”當作一種價值追求。
本課由主題圖體育館引入,先讓學生估一估,學生匯報,接著問“你是怎樣數的”。我本想從眾多的回答中找到“一個一個地數”,可是孩子們回答中沒有,他們回答的數都好大,這時候我有點急躁了。我努力把學生往較小的數上引,最后自己說出來“可不可以一個一個地數”,這樣就和下面的數小正方體例題銜接起來。可是課后感覺那么做并不如意。我完全可以通過白板把“一個一個地數”“一十一十地數”“一百一百地數”分成獨立的三部分,學生說到哪個我出示哪個,最后剩下的自己補充。跟著學生的思維往下走,借用學生的課堂生成,我想課堂會更精彩。
2.模型的建立和動手操作,讓學生受益頗多
上大學時加入建模協會現在看來挺有用的,做了很多的數學題,構思了很多的模型我想也不會白做的。課中利用課件,通過疊放小方塊的形式,使學生直觀形象地看到個、十、百、千的模型,感受“大數”的存在;在數數過程中借助計數器,自己動手親身體會相鄰兩個計數單位之間的十進制關系。整堂課,學生都在觀察和動手操作活動中慢慢地感悟和建立數感。
3.專家的點評讓我回味無窮
在猜書包價格活動中,學生猜完價格,我總是用高了、低了來評價和互動,語言單一,枯燥乏味,更使部分學生在猜時邏輯混亂,弄出笑話。專家點評時說“多一些,多得多,少一些,少得多”這么酷炫的數學辭藻不會用啊!數學的語言精練而準確,邏輯性強,專業性高,加強對數學語言的學習,才能讓我們在數學的天空里盡情地翱翔。
三、甜美的感悟
總之,只有課前的充分準備,老師在課堂上才能夠有的放矢,從容地面對各種突發而有趣的事件。通過多形式、多層次的練習設計,使學生觸類旁通,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許玲平.數感也可以“數出來”[J].新課程(上旬),2017(8).
[2]汪文英,武文英.1000以內數的認識[J].試題與研究(新課程論壇),2015(2).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