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春英
摘 要:一年級語文課堂中,如何組織教學才能更好地調動起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積極性。
關鍵詞:教態;情;趣;意識
小學一年級的學生,由于年齡和生理特點的原因,組織教學要花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并且甘肅省臨夏縣是全國三個少數民族自治州的一個貧困縣,由于各種原因,義務教育發展不夠均衡,入學年齡調整為六歲后,招上的一年級學生,比七歲入學的學生更難管理了,令我們這些從教者深感頭疼。那么在課堂上如何組織教學,淺談一下我的幾點體會。
一、老師們要精神飽滿,要有良好的教態
作為老師,所從事的職業要求我們是為人師表的,所以社會和家長、學生都對我們充滿著期待,特別是一年級學生眼中的老師,他們認為老師是最高尚的,最值得學習和信賴的,甚至超過了對父母的信賴程度。首先任課老師在課堂上必須要精神飽滿,充滿激情,講起課來才有感染力和吸引力,學生的注意力才不會跑;其次教師用抑揚頓挫、主次分明、有節奏、聲情并茂的授課語言藝術;最后一點最重要,老師的態度要和藹、親切、誠懇,并且面帶笑容,這是最吸引全班同學注意力的一點。反之,就算你喊啞了嗓子,他們也是置若罔聞,只會自顧自地玩,教學效果很差,只會把老師自己弄得面紅耳赤,嗓子冒煙。
二、課堂上應該有豐富的語言,多樣的形式
1.激勵法
一切為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為了一切學生,這就是我們的出發點和最終目標。如何實現這樣的目標,就要求我們要從學生的能力水平、個性差異、學校里現有的實際教學設備、老師自身的業務能力和對多媒體設備的操作熟練程度、教材要求等實際出發,努力尋找能夠激發他們學習興趣的切入點。我們可以做一些小獎品,比如小紅旗、小紅花、獎勵貼等鮮艷可愛的東西。如果今天誰上課時可以坐得最端正,發言比較積極、不再做小動作、不小聲說話、作業完成好,老師就獎勵。老師利用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特點去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對于有些表現不夠好的學生,不要批評,雖然他們表現很差勁但是老師要反著說:“哇看一下現在某某做得最棒了。”小孩子會馬上做得非常好。效果比批評強得多,學生越有學習興趣,競爭興趣,教學效果會錦上添花。
2.用親和力極強的兒童化語言授課
一年級學生自制力差,注意力集中時間短,做事憑興趣,所以老師講清要求就行了。比如把連線題說成找朋友,學生一聽肯定會興高采烈,馬上投入到“找朋友”的練習過程了,老師就解放了,可以稍作休息了。如果哪個學生找錯了或還沒有找到朋友,老師用兒童的語氣跟學生說:“哪個小朋友愿意幫幫他?”學生會爭著搶著舉手的,這就是親和力極強的語言帶來的效果。
3.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
課堂上多做些小游戲、小活動等。課堂秩序比較亂的時候,教師說:“1、2、3,1、2、3”,學生馬上作出回答:“看誰坐得端又正”并且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坐得又端又正,有的學生疲倦的時候,讓他到講臺上表演個小節目等給他提神,表演后表揚他演得好。
4.及時地表揚和鼓勵,增強學生的自信心
“棒、棒,你真棒”“行、行,你真行”“你真厲害”“你真聰明”“你說得真好”伸大拇指等表揚語和動作是一年級學生最愛聽的話和最愛看到的標志,所以多用這些表揚的語句和手勢語。對于沒有做好的同學,更不能批評,你也應該給予鼓勵,讓大家都感受到希望和鼓勵,體驗到成功的喜悅,覺得自己是學習的主人,更有了學習的信心和勇氣。
三、情、趣、意識的有機結合形成了平等、寬容和民主的課堂氛圍
一年級的語文課堂,語言教學應力求有意識,有趣和深情。鼓勵學生參與學習,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老師的精神面貌也可以影響和推動整個班級的情緒。因此,教師首先必須擁有良好的精神面貌,將愛帶入課堂,將微笑帶入課堂,將動力帶入課堂,并將信任留給學生。讓學生感到溫暖,營造平等、寬容和民主的氛圍。總的來說,組織課堂教學是一門很難駕馭的教學藝術,是引導學生好好學習的前提,特別是在像我們這樣的少數民族地區,學生和學生、家長與家長都有大的差異,擺在我們面前的道路很崎嶇坎坷,教育任務非常繁重。提高民族地區的教育和教學質量,我們要在平時的工作中抓細抓實,認真反思,總結經驗,不斷提高教育教學素養,更好地控制課堂,達到最佳教學效果,促進我縣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素質教育穩步提升,將“扶貧先扶智”落到實處。
參考文獻:
[1]霍益萍,張人紅.研究性學習的特點和定位名[J].課程·教材·教法,2013.
[2]謝樹平.研究性課程的構建[J].教育研究,2012.
[3]鐘啟泉.研究性學習:課程文化的革命教育研究[J].教育研究,2014.
編輯 劉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