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羅雪
摘 要:目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配合不緊,缺乏溝通,難以形成教育合力,造成了學生知行脫節,導致了學校德育實效性的嚴重缺失。利用家校聯系卡,能加強溝通,調動家長直接參與學校育人工作的積極性,可以恰當地評價學生,促進學生知行合一。
關鍵詞:家校聯系;溝通;評價;知行合一
梁村鎮中心小學開展“強化小學德育課程教學實踐性研究”的課題研究,旨在提高小學德育實效方面的要求,根據德育現狀,改革、調整學校德育課程的內容和目標,充分挖掘學校、家庭、社會德育環境的育人功能;從細節入手,研究德育實施最佳方法與手段。鑒于目前學校教育與家庭教育配合不緊,溝通形式單一,缺少互動,溝通頻率過低的現狀。家長幾乎不與學校主動聯系,而學校主動與家庭的聯系也基本上只限于這樣兩種情況:一是學生出了問題,班主任才有可能去家訪;二是學校召開家長會。由于學校與家庭沒有形成教育合力,因此,學生在學校獲得的道德認知,在家庭與社會生活里就很難去真正“踐行”,知行脫節。學校雖然是育人的主陣地,但目前學校“制度化”的德育,普遍存在著“內容空洞無物、方法簡單機械、形式單調枯燥”等問題,尤其是與學生的思想實際脫節、與學生的生活實際脫離等等,導致了學校德育實效性的嚴重缺失。現實中,我們的學生一方面對道德規范背得滾瓜爛熟,另一方面,一些道德失范現象還在不時地發生。相當部分學生明紀律卻不守紀,懂道理卻不講理,悟真情卻不動情。從學校的角度分析,問題的根源在于學校教育將“知行”割裂,把“知”理解為對道德知識的傳授,要求學生對其熟練地背誦、記憶,而“行”卻主要依賴于學生的自覺和自愿。從家庭的角度分析,家長重“言教”輕“身教”,重“禁止”輕“疏導”。從學校與家庭兩個教育行為主體的結合來分析,凡此種種原因,使得“知”不能指導“行”,“知”多“行”少,或者“知”而不“行”。
現在社會的流動性大,家訪吧,家長不在家。如果電話聯系,不方便記錄,記不了多久。如何做好家校聯系?什么是最好的聯系方式?利用網絡的便利性,借助微信或QQ教師與家長可隨時隨地溝通。利用家校聯系卡(家校聯系卡略),學校向家長宣傳家校聯系的意義,爭取家長的認可與支持;征求家長對家校聯系的意見和建議,調動家長直接參與學校育人工作的積極性,進而更好地配合學校開展教育工作。
在家校聯系卡上,首先,班主任和任課教師對每個學生某階段在校的表現,取得的進步及存在的問題,綜合地對學生作出評價,讓學生帶回家,或用微信、QQ等方式溝通,然后由家長寫上學生近階段在家的表現,以及對學校教師的意見和建議,最后針對出現的問題,學校與家長共同商討解決辦法,由學生帶回學校。讓家庭也參與到評價中來,使家校能及時互通信息。如老師對李同學“學習習慣”方面的寄語:能將學習用品準備好,做好課前預習。遵守課堂紀律,勤于思考,敢于質疑。能按時完成作業,希望書寫要做到整齊清潔美觀。李同學家長的寄語是:他的作業做得越來越認真了,能把錯的改正了。愿意閱讀課外書,寫讀書筆記。在家長的指導下上網學習搜集知識。希望他積極參加學習活動,提高與同學的溝通與協作能力。李同學的自我評價是:我要做到上課專心聽講,積極思考,不做與學習無關的事。學會傾聽,善于補充,大膽發表見解。發現問題,要積極與同學討論。但是我做事情只會三分鐘熱度,我要克服它,做一個有恒心的人。學生有了一些進步,老師和家長都會給予及時的表揚,讓家長也成為學生思想品德評價的主體,讓家長與學校共同關注學生的成長。班主任可綜合一學期的家校聯系卡的評價,作為對學生進行學期末的操行評定的參考。
教師對學生或家長對子女的各項評價,可進行描述性評價。也可實行星級評定,五星表示優秀,四星表示較好,三星表示一般,兩星表示尚可,一星表示仍需努力。教師除了利用以上紙質表格評價外,可利用網頁、或微信、或QQ,對學生的知行進行即時評價,及時互動。
學校與家庭保持密切的聯系,堅持結合教育,是促成學生形成道德認知、道德情感、道德信仰、道德意志,產生良好的道德行為的有效方式。家庭和學校,在育人實踐中,相互溝通、相互配合,能更好地得到來自家庭方面的支持,而家長在教育子女時也能更多地得到來自學校方面的指導,共同構建和諧育人環境,教育學生做到知行合一,讓學生知行日新。
參考文獻:
[1]俞國良,王永麗.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現狀、問題與發展趨勢[J].教育研究,2002.
[2]明宏.心理健康輔導 個體輔導[M].北京:世界圖書出版公司北京公司,2009.
編輯 張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