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杰龍
摘 要:小學是學生數學學習成長及發展的奠基階段,而對學生口算興趣的培養則是教師教學的一個重點,尤其是在低年級小學數學課堂中,只有培養學生的口算興趣,才能使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養成良好的運算習慣,進而能夠推動學生口算及計算能力的有效成長。那么,教師應如何對低年級學生進行口算興趣的培養呢?結合多年教學目標來進行一番探究。
關鍵詞:小學數學低年級;教學;口算興趣
在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口算是學生最基礎的預算方法,而對學生口算興趣的培養,則需要教師立足低年級學生的學習心理及興趣變化來制訂教學策略,從而以多彩、多元、豐富的教學策略來引導學生對口算的興趣,使學生能夠積極進行口算運算,進而奠定堅實的口算能力基礎。筆者認為,教師在低年級數學教學中對學生的口算興趣進行培養,可以從如下幾點出發。
一、以游戲模式展開,增添口算的趣味性
在低年級的小學數學課堂中,由于學生年紀較小,其對于模式固定、氣氛死板的數學課堂缺乏興趣,在課堂學習時,往往很難體現學習自主性,學習主要靠教師來引導,這便導致其口算練習效果的低下。而教師可以展開口算游戲模式,將數學課堂打造為游戲課堂,為學生創設豐富多彩、氣氛活躍的課堂空間,釋放學生的天性,充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能夠投入口算練習中。
例如,在一次教學中,筆者便讓學生三個人為一組玩一個“湊成30”的游戲,筆者會為學生準備一些標有0~60數字的卡片,在一組學生中,當一個學生拿起卡片,另兩個學生要快速地從卡片堆里找出能夠使兩張卡片通過加減乘除的運算“湊成30”的卡片,先找到的那名同學勝利,并得一分。在這個游戲中,學生需要通過口算來完成游戲,并且運算法則包括加減乘除,運算內容還不限于30以內,這便給予學生充足的運算空間,并且,兩個同學比先后的玩法還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能夠在游戲的過程中找到樂趣。
二、以生活情境展開,增添口算的生活性
對于小學生而言,其最熟悉、最親切的便是日常生活環境,教師可以從這一點著手,為學生創設出虛擬的生活情境,使學生在生活情境中去進行運算,借助學生對生活的熟悉和親近來激發學生進行口算的主動性,從而使學生能夠積極地進行口算,促進學生口算興趣的進一步提升。而基于生活情境的創設,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來為學生播放一些生活場景的照片,從而使學生能夠“身臨其境”。
例如,筆者在一次教學中,便為學生創設出如下生活情境:小明要去超市買一些水果和文具,他下午3點20分出門,20分鐘走到超市,他到超市是什么時間?進超市后,小明要購買3支鉛筆、1塊橡皮以及兩個筆記本,他還要購買2斤橘子,其中鉛筆每支1元、橡皮0.5元、筆記本2元、橘子每千克3.5元,小明共花了多少錢?他購買這些東西一共用了10分鐘,那么小明到家是什么時間?在這個情境中,涉及時間的計算、金錢的計算以及單位的換算,但這些都是學生在生活中經常遇到的、有生活經驗的,因此學生只要細心便可以全部解答正確,而筆者在創設情境時,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出小明在路上、在超市、鉛筆、橡皮、橘子等一系列照片,讓學生仿佛親身經歷一樣地去進行口算,這便充分激發了學生口算的積極性,并使學生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聯系。
三、以競爭比賽展開,增添口算的競爭性
小學生天性中充滿比較的意識,教師可以合理地引導學生對比較的熱衷,為學生舉行口算競爭比賽,從而將學生的比較意識運用在口算運算中,培養學生的良性競爭意識。而口算競爭比賽的展開則需要教師依據教材內容進行改動,對學生的口算運算進行專項練習,使學生能夠在競爭比賽中對特定的運算法則進行大量的練習,并以局部練習推動學生整體口算能力的提升。
例如,筆者在講“除法”一課時,便讓學生兩人一組,然后筆者會對每組學生提問10道口算題,在提問后學生需要通過搶答來得分,在10道題提問完之后,得分高的學生獲得晉級,而晉級的學生之間又會進行比較,筆者會加大問題的難度,再次選出優勝者進行比較,而最后得勝的學生會得到筆者所設置的獎勵,在學生被提問的過程中,其他同學也會旁聽,但不能搶答,這便使其他同學也會自覺去進行口算,使整體學生都參與到大量的除法運算中,從而更加熟悉除法運算法則。在這節課堂中,學生都感受到數學的競爭性,從而能夠樹立學生在數學學習上的競爭意識,這對于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提升能夠起到極好的促進作用。
綜上所述,教師在小學數學低年級中對學生的口算興趣進行培養時,可以通過開展游戲、創設生活情境以及口算比賽來展開教學,從更多元的角度對學生的口算興趣進行培養,使學生能夠感受到數學學習的豐富多彩,從而促進學生在數學課堂中進行口算的積極性,為學生的口算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進而使學生能夠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更好地學習進步。
參考文獻:
[1]王洪偉.小學低年級數學教學中趣味性教學方法的應用[J].中華少年,2018(27).
[2]沈茜.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上培養小學生的口算能力[J].數學大世界(下旬),20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