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偉燕
摘 要:教育中愛的力量是無窮的,只有對學生真誠無私的愛,才會有成功的教育。要把滿腔的愛毫無保留地灑向每一個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搭起是師生溝通的橋梁,讓愛發揮作用。
關鍵詞:愛;心靈溝通;橋梁
有一首兒歌《愛我你就抱抱我》,唱出了現在的學生多么渴望得到愛,他們不僅僅想得到父母的關愛,也希望得到周圍人對他們無私的愛。我們常說:“親其師,信其道。”教師的職業道德也明確規定:教師要做學生的良師益友。如果我們的學生能夠跟我們無話不說,我們的教育教學將會達到高峰。我們要無私的愛每一個學生,讓愛成為熊熊的火炬,點燃每一個學生的夢想;讓愛成為指路的明燈,照亮學生前進的道路。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在日常的教書育人工作中,我們只有對學生付出真摯的愛,才能觸動學生深處的心弦,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心靈才能產生交流。溝通會產生理解,溝通會產生愛,溝通會產生信任。我們的“三全”育人工作才能得以順利開展。那么我們如何讓無私的愛搭起師生溝通的橋梁?
一、親近學生,愛護學生
西方現代教育家羅素說:“凡是教師缺乏愛的地方,無論品格還是智慧都不能充分地或自由地發展。”我們常說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每一個學生都有各自的特點,他們的性格、能力、興趣愛好等不可能完全相同。因此我們要深入了解每一個學生,才能避免盲目和主觀地判斷一個學生的優劣,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發展,做到因材施教。我們要注意觀察學生的一言一行,注意他們的變化哪怕是細微的情感變化,對于他們敏感好、微妙的內心我們切不可疏忽,甚至是視而不見。我們可以從關心學生的生活入手,讓學生產生對教師的信任,當學生感受到我們對他們是真心真意的,他們就會像磁鐵一樣被我們吸引。愛得越深,學生就會越親近我們,這樣我們“三全”育人的效果就會達到最佳。
二、尊重學生,呵護學生
人文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指出:“愛與尊重的要求是人類最基本的要求。”小學生雖然年齡小,但是也有自己的個性,也有自尊心,每一個都希望被別人尊重和肯定。因此我們要遵循他們的發展規律,了解他們各種內心的需要,尊重他們的個性。沒有尊重就沒有溝通的基礎,我們在日常班級管理工作中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內心需求,如果我們能把我們的愛轉化為滿足學生內心需求的行為,學生自然而然就會喜歡我們,最終師生其樂融融。小學高年級的學生不僅僅經常自我評價,而且很在意周圍的人對他們的看法,要求被人尊重的愿望日益強烈。我們在日常工作中,要做到和藹可親,做到“教學相長”,絕不可以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態。
三、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
蘇霍姆林斯基說過:“如果學生不愿意把自己的歡樂和痛苦告訴班主任,不愿意與班主任開誠相見,那么談論任何教育總歸都是可笑的,任何教育都是不可能有的。”每當我走上三尺講臺的時候,面對一雙雙渴望得到知識的眼睛,明對一張張可愛的面龐,我心中自然而然會產生一種至高無上的情感——愛。相關調查也表明,讓學生終生難忘的不是教師給學生傳授的知識,而是在日常教育教學中對學生無私的愛。當學生獲得佳績的時候,我及時給予一個肯定的微笑;當學生不認真聽課的時候,我給予一個眼色;當學生不舒服的時候,我及時給予溫暖和親切地問候……教書育人是愛的事業,只要愛學生,學生才能愛我們,只有愛每一個學生才能教育好每一個學生。
但是愛應該建立在“嚴”的基礎上,我們常說嚴師出高徒,我們發現學生錯誤的時候,要及時指出并批評教育,讓他們明白是非善惡。我班上曾經有一個學生,過于活潑好動,而且經常粗口連篇,經常跟同學爭執,甚至是打架對于他而言都是家常便飯。于是我找他談心,讓他先從思想上意識到臟話的危害,首先要求他改掉說臟話的習慣,我還讓全班人一起監督他,如果他一天都沒說臟話。第二天我會及時給予表揚和獎勵,“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慢慢的他改掉了說臟話的毛病。又比如班上一部分學生總是喜歡隨地丟垃圾,首先我讓他們意識到隨地丟垃圾的危害,推薦他們看一些相關書籍,隨后在班上開展環保知識辯論賽,讓他們進一步意識到環保的重要性,讓他們在班上其他同學的監督下,改掉隨手丟垃圾的習慣。因此我們要嚴格要求每一個學生,做到以愛動其心,以嚴導其行,讓他們改掉一些不良的習慣,他們必將擁有一個美好的人生。
四、關注課余,讓愛延伸
高爾基說過:“誰愛孩子,孩子就愛他;只有愛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好孩子。”每一次下課,我總會發現一些同學依然在“埋頭苦干”,為的是回家能有多一點時間玩,我為此感到很不舒服。我們現在學生的身體素質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鑒于此我開展了“快樂10分鐘”的課間活動,要求每一個學生課間遠眺3分鐘;到學校綠化的地方去“賞花識草”;還可以進行適量的運動,比如跳繩和踢毽子……我還通過多媒體播放學生喜歡聽的音樂,讓他們沉浸在歡樂的海洋。課間10分鐘活動主要以預防近視和學生活動休息為主,跟文體活動巧妙結合。在與學生的“無聲”交流中,師生感情得到進一步增進,學生也會感受到老師對他們無微不至的愛。
學生的成績是我們關注的重中之重,但是學生的課余生活我們一樣不容忽視,因為他直接關系到學生的好壞,直接影響到學生的身心健康。因此我們要幫助學生合理安排他們的課余生活,正確引導他們的課余生活。我做班主任的時候每周一的班會課都會對他們的課余生活進行了解、分析和引導,當我聽到他們周末幫父母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我及時的表揚肯定他們;有一些同學因為沉迷于手機沒有完成作業的時候,我及時給他們分析其中利害關系,引導他們過一個充實的周末……為了更好地約束他們,我還讓班上的相互監督、共同進步,讓他們感受到老師的愛是無處不在、無時不有的。
愛是教育的源泉,我們有了愛,才能擁有心靈的一片凈土,才能愛崗敬業;有了愛,才能用溫情去融化學生心靈上的“堅冰”;有了愛,才能打開學生心靈的枷鎖;有了愛,我們的工作才能更加細致耐心,才能跟學生心靈上進行溝通。
參考文獻:
[1]趙益瑩.小學班主任工作如何有效實施德育管理[J].新課程(小學),2017(9).
[2]葛雅文.淺談如何做好班主任管理工作[J].新課程(小學),2017.
[3]李永東.淺析提高小學班主任德育工作實效性的途徑[J].學周刊,2018(4).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