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花
摘 要:情感教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發展,好的情感教育不僅有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有利于培養學生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興趣,而且可以有效提升教師教學的熱情,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語文教師要把情感教育融匯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學生的真摯感情,使學生在情感體驗中塑造個性。可以說情感教育既是教學手段,又是教學目標。因此,在整個語文教學過程中,情感因素要滲透在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
關鍵詞:小學語文;情感;培養
一、文本學習中滲透情感教育
語文教學過程,既是一個“傳道、授業、解惑”的過程,更是一個“陶冶學生情操,引導學生走向正途”的情感過程。情感在學習中從認識到形成能力、習慣的轉化過程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它既像催化劑,又像 “藥引”。凱洛夫說過:“感情有著極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為的前提”。可見,在一個人的成長過程中,情感對人們行為的養成起著巨大的作用。在語文教學過程中,基礎知識的學習固然重要,但更要重視學生對文本的情感體驗和認識,將情感教育融入與語文教育的始終,如學習:《橋》《窮人》《唯一的聽眾》等這樣的敘事性作品,要通過“讀悟結合”的形式讓學生了解事件梗概,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場景、人物、細節,說出自己的喜歡、憎惡、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而《有的人》《中華少年》《伯牙絕弦》等優秀詩文適合有感情的朗讀,就讓學生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領悟內容,想象詩歌描述的情境,體會詩人的情感,使學生從中受到感染和激勵。欣賞《賣火柴的小女孩》《魯濱孫漂流記》《湯姆·索亞歷險記》等文學作品時,則要通過閱讀理解,讓學生感悟人物形象,領悟作品內涵,從中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
二、語文活動課中滲透情感教育
小學生天性好動,富有表現力,在課堂上結合文本經常開展豐富多彩的語文活動,也是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徑。
如學習了《要下雨了》《雨點兒》《晏子使楚》《將相和》等課后,可根據課文內容組織孩子們模仿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等,排演課本劇、小品,在生動的表演過程中,體驗人物情感,展示人物形象,激起情感上的共鳴,從而實現情感教育的目的。
還比如學習了六年級語文上冊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詩海拾貝》《與詩同行》后,可以開展詩歌朗誦會,《我喜歡的中國古代詩詞》手抄報評比,讓孩子們了解中國古代燦爛的文化,從而激發起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情感。
只要能引起學生情感共鳴,對學生能力的提升和培養有益的活動都要積極組織安排,使學生在活動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從文本中感受情感的共鳴,從而對語文這門學科產生興趣。
三、背景學習中滲透情感教育
文學作品連接著作者與讀者之間的情感交流,它是溝通作者與讀者心靈之間的橋梁。在小學語文文本中,好多作品需要借助背景知識的學習加深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內化文本情感的體驗。在課堂教學中借助文本,引導學生認真閱讀,仔細品味,讓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使情感教育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比如在教學《中華少年》這首詩時,要讓孩子們提前了解中國屈辱的歷史,明確中華少年肩負的責任,從而在誦讀中讀出內心的自豪,讀出對祖國的一片深情;并通過培養學生分角色、表演朗誦的能力等,教育學生要深深地愛著自己的祖國。
還比如在教學《有的人》時,要先通過預習,讓學生明白“前一種人”和“后一種人”不同的結局,理解這兩種人分別是什么樣的人,進而明確我們要贊頌哪些人,貶斥哪些人。然后再用誦讀法,讓學生多方位去讀,多形式去讀,有感情去讀,同時教師也要范讀,和學生共讀。通過誦讀,學生在大腦中就能產生意象的聯想,從而加深對詩歌的體驗。
白居易曾言:“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文教師就要努力運用語文佳作中所涉及的背景知識,叩擊學生的心弦,激起他們感情的波瀾,尋找學生情感的突破口,達到“以情生情”的目的。
四、課堂評價中滲透情感教育
好的課堂是充滿感情的,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保持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勵他們積極進取,教師在課堂上要盡量對學生多鼓勵、多表揚、少批評,充分維護學生的自尊心,特別是對回答錯誤的學生和學習有困難的學生更要耐心,使他們充分感受到教師的關懷和期待,喚起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要以誠懇的態度認真聆聽,用贊許的目光給予勇氣,用中肯的語言進行評價,還要及時給他們豎大拇指或者掌聲鼓勵,而“你真棒!”“你好厲害呀!”“說得真好!”等這類充滿激情的語言滲透情感教育。
比如在教學元代白樸的《天凈沙·秋》時,有一個非常好學的女孩把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和白樸的《天凈沙·秋》結合起來對比學習,分析得細致入微,講解得頭頭是道,不但令同學們大開眼界,也讓我非常驚異。于是我當堂表揚她:“你不但是同學們學習的榜樣,也是老師學習的榜樣,你的好學將會讓你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行走得很遠”。從那以后,她學習語文的勁頭更足了,其他同學也受到了感染。這件事也讓我感受到老師激勵性的語言給孩子情感深處帶來的力量。
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影響是廣泛而深刻的,學生對語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課程對學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課程內容的價值取向,要繼承和發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和革命傳統,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引領作用,突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樹立社會義榮辱觀,培養良好思想道德風尚,把情感教育貫穿在整個語文學習活動中。
編輯 段麗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