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偉
摘 要:以“童心”對童心,以“童趣”激童趣,帶著充滿愛的童心走在學生中間,走進學生心靈,積極探索低年級科學教學的創新思路,激發學生學習科學課程的濃厚興趣,啟蒙學生初步的科學研究方法,促進小學生科學素養逐步形成,讓學生在領略科學課程的魅力中快樂成長。
關鍵詞:童心;設計;科學;教學
近年來,隨著基礎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科學課進入小學低年級課堂。如何契合兒童心理、思維、行為特征,聚焦兒童生活場景資源,融合現代信息技術,精心設計科學教學情境,創新科學教學方法,以心導心,以趣激趣,讓學生在享受童樂童趣中養成動手、動腦解決實際問題的習慣,逐步生成科學思維與創新能力,筆者進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巧設緊扣童心的探究問題,激發學習興趣
“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是孔子的著名教育教學思想,陶行知也說過“發明千千萬,起點一個問”,從古到今疑問是開啟思考的鑰匙,以問啟智、以疑激趣更是科學課新課標要求探究式學習方式的重要體現。對剛入校門的低年級學生來說,一味講陌生的概念無疑對牛彈琴,打開兒童心扉的關鍵在于“巧問善聽”。教師要喚醒自己內心那顆沉睡已久的“童心”,找準與小學生心理的“等高線”,緊扣兒童的活動、兒童的心理、兒童的思維去思考,破解心心相印的密碼,設計出學生愛聽的好問題,進而啟發學生以積極的情緒投入學習和思考。如一年級“比較與測量”單元,“活化”教材插圖,首問:大家的身高是多少?學生踴躍搶答;繼而追問:你是怎么知道的?量的。怎么量的?用什么東西量的?在層層設問中,引導學生實際操作紙蛙跳遠、測量桌子的高度,書的長度、小桶一圈的長度等。有些學生的回答可能簡單幼稚,但教師要善于傾聽、分辨和提煉其中合理的成分,及時肯定和鼓勵,呵護學生躍躍欲試、暢所欲言的探究熱情,讓其他學生分享正確的思維方法,在培養學生思考、分析、質疑、辯護、反駁、反思等科學品質中共同提高。整個教學設計從學生“愛顯擺”的素材入手,一個個問題串起了一個個知識點,最大限度地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解疑釋惑中理順知識、培養能力、生成智慧。
二、設計激勵童心的互動活動,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與現代心理學的研究不謀而合。學習效率的高低取決于有關大腦皮層區域是否形成優勢興奮灶,年齡越小優勢興奮灶持續的時間越短;學生的興趣越高,學習的動機和內驅力就越強,就越能形成優勢興奮灶。愛玩是小學生的天性,“活動”是學生“玩”的重要方式,“比”是激發學生興趣的催化劑。科學課堂應該是靈動的、放松的、活躍的,課堂生動活潑,教學趣意盎然,才能凸現主體性、張揚個性、解放創造力。教師要用兒童的視野設計課堂活動:比一比誰做的樹葉圖最美,比一比哪一組學生了解的動物最多,比一比誰觀察到植物葉子的秘密最多,比一比誰對金魚、蚯蚓、螞蟻了解得最多……滿足兒童自我表現欲,引發積極主動的參與。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引領者,也是參與者,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組組互動,在輕松的氛圍中,讓所有學生打開思維并參與到體驗之中,熟練掌握“精細觀察—實踐操作—認真記錄—分析對比—描述交流—聯想應用”的科學探究的初步流程,完成教學目標。
三、創設融入童心的智慧課堂,激發學習興趣
為什么動畫片能夠讓兒童興趣盎然,久看不厭,其中緣由對科學課教學不無啟迪。融合現代信息科技成果的智慧課堂完全能夠創造出與動畫片媲美的教學場景,用鮮艷的畫面、優美的音樂、學生感興趣的故事情節,調動課堂學生的情緒,激起學生腦海的層層漣漪,引導學生用心去觀察、提問、探索、交流、選擇。如在設計“認識空氣”的教學時,設計了一個“能耐大的氣寶寶”動漫形象,運用扎實的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知識儲備,構思了扁扁的籃球變得蹦蹦跳跳、癟癟的游泳圈變圓、公園里花香襲人、充滿氣的塑料袋爆裂,還有沙塵暴、霧霾下人們戴口罩等情節,把空氣無色無味、有質量這些看不見、摸不著、難以理解的物理特性擬人化、形象化地呈現出來。在課堂還演示了燃燒的酒精燈用透明罩子密封后緩慢熄滅的過程,與央視“數說改革開放40年”生態文明成就短視頻互相呼應,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動物、植物、燃料燃燒與空氣的關系。童心滿滿的智慧課堂,既從內化的角度觸動學生自身的學習動力,又引導學生感受美麗中國藍天碧水、空氣清新來之不易,更教育學生從小樹立愛護環境、從我做起的責任感。
四、組織吸引童心的課外實踐,激發學習興趣
變化多彩的大自然是學生的第二課堂,生活是檢驗教學效果最好的舞臺。觀察各種植物的莖和葉、花蕊的特征,發現葉脈、葉形、顏色、大小,用學生自己的感官思維認識總結和發現這個世界;嘗試種一些花花草草,養個小動物,都是學習科學知識、消化科學內容的最好方式。鼓勵引導將課堂中學到的知識運用到課堂外,讓不同稟賦、個性的孩子都能釋放個性,樂在其中,樂樂與共。學習了測量知識后,分組讓學生測量教室外各種建筑、家庭各類物品,也鼓勵家長參與指導幫助學生經歷一個個豐富的科學實踐過程。學生在探究中迸出智慧的火花、創新的火苗,許多“作品”和“成果”讓人耳目一新。有的學生利用裝修房屋用的射線測量儀測出了自己臥室的高度,有的學生通過太陽的影子在家長的協助下測出了小區大樹的高度,學生還查到了米、尺、里、公里、海里等種多測量單位,并在課堂上積極向老師提問。通過課外實踐,培養學生好奇心、想象力,獲得和運用知識的主動性以及獨立觀察事物、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式方法等創新思維的萌芽,能夠進一步激發科學探究的興趣,為后續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