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葉玲
摘 要:小學數學教師布置作業,不僅可以檢查教師的教學效果,而且能夠鞏固學生的數學知識,提升其靈活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而根據多年教學經驗,從具體實施地角度予以解析,希望可以為廣大同仁提供參考。
關鍵詞:小學數學;作業設計;教學策略
小學數學是一門具有趣味性和生活性的學科,其對學生的生活和未來的升學有重要的影響。因而應引起我們小學數學教師的重視。而小學數學的作業設計是提升學生數學學習能力的重要一環。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認知角度出發,創設具有實操性和啟發性的作業,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提升整體的數學教學質量。
一、巧用分層教學,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各有不同,因而他們的數學成績也千差萬別。我們小學數學教師要承認學生的學習差異性,并在此基礎上了解本班的學習情境,從而設計出具有層次性的作業設計方案,讓每位學生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學習水平,提升整體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比如,在講授“二十以內的加減法”這節內容時,我運用分層教學法開展授課,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提升整體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具體操作如下:首先,學生分層。我根據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平時的表現對學生進行分層,并以甲、乙、丙的方式表示學生成績的好壞。其次,設置分層問題。我將學生的數學問題分為以下三類。(1)3+6=? 8+2=?(2)13+5=? 14+3=? (3)13+9=? 14+8=?之后,劃分題型。我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讓學生依次做上面的題。其中甲類學生做第三種題型。乙類學生做第二類題型。丙類學生做第一類題型。再次,設置激勵機制。我在數學題目的最后寫到:假如每類學生可以成功作出比自己的能力更高的題型,我會獎勵其一根漂亮的圓珠筆。最后,展示成果。在上課后,我詢問學生:“誰可以分享自己的做題成果?”小陳積極地舉手說:“我擅長做第一類題型,但是在爸爸的幫助下,我學會了第二類問題的解決方法。”我運用分層教學方式開展授課,并創設激勵機制,讓學生充分發揮學習的積極性,提升整體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二、布置具有探究性的作業,提升學生的思維發散能力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學生掌握原有知識的基礎上,布置具有探究性的作業,讓學生打破原有的思維模式,并給予學生啟發性的引導,提升他們的思維發散的能力,從而增強整體的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比如,在講授完“梯形面積”這節內容時,我創設具有探究性的作業,讓學生積極地進行動手實踐,提升學生的思維發散性。具體操作如下:首先,設置問題。我板書了如下的問題。在一個直角梯形中,它的上底為20厘米,下底為40厘米,高為20厘米。試求這個梯形的面積。其次,適時引導。我在題目下面板書了如下的內容:咱們可以不用傳統的教學方法解題,要創新思維方式。比如,你們可以運用我們平時學的切割法或是填補法進行操作,你們還可以用畫圖的方式尋找靈感!再次,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我會運用現代通訊工具,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態,并統計學生在作業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進行針對性的引導,并調整自己的教學策略。最后,展示成果。在上課后,我詢問學生:“誰可以展示自己的作業成果?”小寓積極地舉手說:“我運用切割法將這個梯形切割成一個正方形和一個三角形,并分別求出它們的面積!”我微笑說:“你的方法很好,誰還有其他方法?”小洛主動站起身說:“我擅長運用三角形求面積,因而將這個直角梯形分割成兩個三角形,分別求出兩個三角形的面積。”我微笑著說:“誰還有創新一點的方法?”小艷積極舉手說:“我運用填補法解決這個問題,我制作了兩個完全一樣的直角梯形,并將其進行拼湊,使其成為一個長方形,從而求出它的面積。”我布置探究性的作業,并適時地引導學生思考,從而拓展學生的思維發散性,提升整體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三、布置生活化的作業,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度
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布置生活化的數學作業,拉近學生和數學之間的距離,提升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度。與此同時,小學數學教師可以選擇難易適度的內容開展教學,提升整體的小學數學教學效果。
比如,在學習“長方體”這節內容時,我運用生活化的教學法,布置作業,讓學生張開發現的眼睛,使其認識到數學和生活的緊密聯系性,提升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度。具體操作如下:首先,創設問題。我創設了如下的數學作業:在你的生活中尋找長方體或是正方體,并充分運用我們學過的數學知識,探究它們有幾個面,幾條棱和幾個角。其次,科學分組。我遵循“組內異質、組間同質”原則并依據學生的學習水平和意愿進行分組。我在組中設置小組長、記錄員、副組長和發言員。再次,設置獎勵。我在作業的最下端寫到我會獎勵最優秀的小組每人一個漂亮的本子。最后,展示學生的探究成果。我截取其中的一段進行介紹。小月走上講臺說:“我們搜集到的是一個裝暖水瓶的盒子,大家看它有6個面,12條棱和8個角!”我運用布置生活化的作業,讓學生去觀察生活,并以小組合作為輔助教學,激發學生完成作業的積極性,提升整體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四、總結
因為每個教師的教學各具特色,所以他們的教學方式也千差萬別。但我們小學數學教師在布置作業時要遵循學生的認知規律,并與教學的目標巧妙結合起來,創設出接近學生學習區域的作業布置教學模式,提升整體的小學數學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朱家莊.新課程小學數學作業設計舉隅[J].數學學習與研究(教研版),2017(2).
[2]季迎豐.從“借課風波”看新課程背景下優化作業設計的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2017(2).
編輯 高 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