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雪璐
摘 要:隨著教育領域的創新改革,微信公眾平臺在幼兒教育中逐漸得以運用,實現了幼兒園以及家長之間的互動溝通,立足于學前教育發展背景下,應充分發揮微信公眾平臺的作用,進一步促進幼兒更好地發展。筆者分別從:在幼兒家園共育中微信公眾平臺優勢分析、微信公眾平臺助推家園共育存在的問題與建議、微信公眾平臺在幼兒園家園共育的實際應用,三個方面來闡述。
關鍵詞:微信公眾平臺;幼兒園家園共育;應用
一 在幼兒家園共育中微信公眾平臺優勢分析
新《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研究證明,在學前階段家庭對兒童發展的貢獻大大高于幼兒教育機構,因而,充分發揮家庭的教育作用,提高家長的教育能力,形成幼兒園、家庭和社區共育的大環境,建立一種合作、和諧、一致、互補的關系,對幼兒的成長教育起到同步、共育的作用。微信公眾平臺是構建家園共育教育模式下最理想的平臺,總的來說微信公眾平臺構建的優勢表現在:可行性、便捷性、平等性、能動性等方面,詳情如下:
可行性
基于信息時代下,幼兒園家長接觸的互聯網的形式相對較多,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微信在人們生活中擔任著重要角色,是其日常溝通與聯系的常用工具。
便捷性
與其他交流方式相比,微信公眾平臺更具便捷性,在幼兒教育中教師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可構建班級主頁,并將幼兒在園內的具體情況發布到網上,而家長可通過網絡對幼兒情況更加了解,在此基礎上對幼兒進行針對性引導。
平等性
基于微信公共平臺上,教師和家長的交流方式逐漸變化,從“面對面交流”向“虛擬交流”轉變,如此一來,家長與教師之間的交流分為便會更加輕松愉悅,使交流更加徹底。
能動性
在幼兒園家園共育中,家長可通過微信公共平臺將自己的想法講出,并提出相關建議,教師則可進行采納與利用,這一舉措使家長的被動等待現象得以改善,讓家長更好地參與其中。
二 微信公眾平臺助推家園共育存在的問題與建議
就目前來看,微信公眾平臺在家園共育的應用中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欄目設置不合理、脫離本園教育實踐、管理與持續運行障礙等方面,詳情如下:
欄目設置不合理
在微信公眾平臺的應用中,存在欄目設置不合理問題,例如:A園微平臺包含家園共育、育兒保健、幼兒食譜、安全演練、研討交流、教育教學培訓交流、黨務活動、陽光喜訊等欄目,但一些幼兒園并未進行明確的劃分,從而影響用戶便捷及時地獲取信息。
基于此,幼兒園應對微信平臺的設置目標明確定位,為幼兒及家長提供更加高質量的服務,以此為根本的的杜絕一切商業行為,為幼兒園與家長之間構建橋梁,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在欄目設置中應滿足用戶需求,對幼兒的飲食加以重視,幼兒園看設置“每日食譜”讓家長了解幼兒每天的飲食內容,“育兒保健”的設置則可使家長的憂慮充分減輕,從而博得家長的信任與支持。
脫離本園教育實踐
幼兒園官方微信平臺應結合本園的實際情況,體現自身特色,但從實際情況來看,許多幼兒園在微信公眾平臺中未結合本園情況,給予家長更多可行的教育理念,至此無法吸引家長的關注。在這種情況下,應對微信公眾平臺的功能靈活拓展,根據自身需求豐富內容與形式,例如:對幼兒發展的評估、對教師的評選、征求家長意見等,為幼兒園管理提供更多捷徑。
在微信公眾平臺設置中應盡量彰顯本園特色,不同性質、不同地域、不同層次幼兒園應結合地域特色、飲食文化、辦園宗旨、特色活動,將本園特色凸顯出來。
管理與持續運行障礙
從另一方面來看,許多幼兒微信公眾平臺推動的消息未能持續運行,這是由于幼兒園缺乏專業的IT技術人員,為了改善這一現狀,幼兒園應招聘更多專業的技術人員,另外還應提高幼兒教師的配合度,對微信平臺的運營加以維護。
上述問題都是影響微信公共平臺在幼兒園家園共育中應用的相關因素,為了促進家園雙方更好地合作,還應對微信公眾平臺科學設置,確保其作用更好地發揮。
三 微信公眾平臺在幼兒園家園共育的實際應用
在家園共育中應用微信公眾平臺可充分培養幼兒責任意識、促進幼兒全面成長,增進家園之間的互動,輔助幼兒家庭教育,詳情如下:
培養幼兒責任意識
培根曾說過:責任心是珍貴的種子,將它早早播種在孩子心中便可收獲一生的幸福。在幼兒教育中培養幼兒責任意識一直以來便是教育重點,通過培養幼兒的責任意識,可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對自身行為語言加以規范,促進幼兒全面發展。值得注意的是,幼兒責任意識的培養需要家長的配合與幫助,通過家園共育模式的應用來強化其責任意識。
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充分利用微信公眾平臺來實施責任教育,主要從“知”“情”“行”三方面來培養,包括:對社會負責、對他人負責、對自己負責、對集體負責。值得注意的是,在幼兒責任意識的培養中,應以學期為單位,每月實施一個培養主題,第一個月的重點在于教會孩子對自己負責,引導幼兒自覺完成自己的事情,促進自律意識的形成;第二個月的重點在于培養幼兒對他人的責任感,通過培養讓幼兒學會與他人相處,有錯誤要勇敢認錯;第三個月對幼兒的集體責任感進行培養,通過教育使幼兒的責任意識萌芽,形成是非能力的分辨能力;第四個月,培養幼兒對社會的責任感,使幼兒感受到參與社會活動的快樂。在具體培養中,教師可在公眾平臺上傳幼兒的表現視頻,使幼兒責任意識得以強化。
促進幼兒全面成長
在幼兒成長當中,由于一些性格原因,一些幼兒不愿在外人面前展示自我,長此以往幼兒的自信心便會逐漸喪失,從而產生一些不健康的心理情緒,這對幼兒的健康成長十分不利。通過微信公眾平臺的應用,幼兒可盡情展示自我,不僅可充分激發幼兒潛能,還可提升自信心,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尤其對于語言、音樂、手工、繪畫等能力較高的幼兒,微信平臺可為其提供更多的展示機會,加深教師對幼兒的認識與了解,并給予幼兒更多的肯定,這也在無形中激勵了幼兒,強化了自信心。
增進家園之間的互動
基于傳統教育墨水下,家園之間的互動機會并不多,家長只能通過家長會去了解幼兒,但這種模式具有一定局限性,通過微信公眾平臺,幼兒園組織的活動可更加直觀地呈現出來。例如:直播幼兒園學習活動,邀請教師開展各類講座活動,家長通過微信平臺便可觀看,同時提出自己的見解,使家園之間的互動逐漸加深。
又例如:教師通過微信公共平臺還可分布教學進度、日常活動以及教學安排,利用公眾號來直播,同時還可定期舉辦親子游戲活動以及家庭教育分享會,使家長參與幼兒園教育的積極性全面提高。
與此同時,在幼兒教育中家長還可針對實際問題,通過微信公眾號來請教家長與教師,使家長的教育難題的得到解決,促進家長幼兒教育水平的提升。
輔助幼兒家庭教育
幼兒教育是一項系統性工作,許多家長在教育過程中普遍存在誤區,基于此教師應利用微信公眾平臺,對幼兒教育相關知識進行大力推廣,家長通過閱讀獲得更加豐富的育兒知識,促進其幼兒教育能力的不斷提高。同時,教師還可利用微信公眾號為幼兒家長提供更多的活動,對幼兒積極引導,以促進其全面、健康成長。通過上述對策的應用將微信公眾平臺在幼兒家園共育中的優勢更好地發揮出來,為我國幼兒教育的發展貢獻一臂之力。
四 結語
綜上,筆者對微信公眾平臺的優勢及實際應用展開了分析,在“互聯網+”時代下,微信公眾平臺逐漸成為實現家園共育的有效途徑,通過該平臺的應用,幼兒的責任意識可得到強化,提高自信心,為幼兒的發展提供科學引導。通過微信公眾平臺還可使幼兒家長育兒知識得以豐富,增進家園間的互動與交流,提升家長的育兒能力。
參考文獻
[1]蔡慧琴,涂家敏.微信公眾平臺在家園共育中應用現狀研究——以南昌市X幼兒園為例[J].南昌師范學院學報,2019,40(04):128-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