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元
摘 要:中國山水畫在我國歷史上自成一派,而且具有自己獨特的藝術形式。古代文人也就是我們平時稱的士大夫,其主要以儒家思想為正統,但是也融合了道釋家的思想。古今中外的所有畫家都隸屬于自身的時代和階級,他們標榜著清高的屬性,想方設法的使自己超脫世界。本文主要簡述了山水畫的發展,以及道釋思想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中國山水畫;發展;道釋思想;關系;研究
中國山水畫的發展源遠流長,最早的新石器時代就已經開始孕育并進行發展。隨著時間的不斷推移,中國山水畫日趨成熟,并且逐漸形成自己獨特的體系,慢慢地發展成為我國畫壇上的一朵奇葩,在我國畫史上不斷大放異彩引入關注。中國山水畫可以高度發展和進步,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在發展過程中和傳統的道釋思想關系密切。
一、中國山水畫的發展
在我國的畫史上,山水畫已經成為了不可缺少的一個組成部分,其在和外國風景畫的最大區別之一就是中國山水畫和道釋思想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
首先,我國的山水畫之所以和道釋思想聯系非常密切,主要取決于當時的政治環境。在我國古代長達幾千年的奴隸制社會以及封建社會中,不斷地進行改朝換代,一定會造成政治局勢動蕩不安的情況。這種政治局勢上的動蕩情況此起彼伏,使得古代文人們面對更加嚴峻的人生挑戰,使其在政治和人生理想多個方面都無法順利實現。所以在失望之余,這其中的一小部分人就被迫轉向藝術行業的領域中去,去尋找一條更加舒適、可以逃避當時政治時局的精神文化道路。這些文人的精神境界和當時動蕩的現實情況形成了更加鮮明的反差:一面是國家山河支離破碎,人民過著入不敷出的生活,另外一面則是境界飄逸,洽談明高。這樣不同的精神世界和境界雖然和先前的歷史使命非常不對稱,但是在某種不同程度的意義上來說,這卻能夠體現出這些文人志士和當時動蕩時代消極抗爭的革命精神以及特定的達觀情懷。這樣的情懷和精神一旦全部融入到中國山水畫當中,就自然不可避免的要刻上了時代的烙印。
其次,我國的山水畫和傳統的道釋思想之所以可以保持密切的關系,還和我國古代的社會、文化以及思想等方面都是無法分開的。原本的儒家思想作為我國封建思想社會的傳統指導思想,對于大多數的文學藝術特別是中國山水畫的影響作用是不可置疑的,就不需要再進行詳細的討論。而道釋思想對于我國傳統畫風的影響,一定要花費大量筆墨。自從中古時期以后,我國的士大夫學佛問道已經逐步形成了一種全新的風尚,尤其是傳統封建社會統治者對道釋思想的不斷推崇和宣傳,使得這一思想直接或間接的影響到當時時代的社會意識以及人民的思想。
二、中國山水畫和道釋思想的關系
在我國古代的繪畫史上,山水畫大家道參禪也是非常多的,有很多的山水畫畫家原本就是士大夫,特別是對于崇尚佛道的中國山水畫畫家,更是數不過來。這些情況都可以有利的表明,我國山水畫畫家和道釋兩家結下了不解的緣分,更是存在著千絲萬縷的管理,道家和釋家的思想聯系密切,甚至會影響到我國山水畫家的審美標準、情操以及創作能力和思想。比如:南朝宋時的大量畫作,很多都是融合了道釋思想與一體的畫學文章。到了隋朝、唐朝以至兩宋時期,中國的山水畫都得到了飛速的發展和進步,逐漸步入了繁榮昌盛的階段。唐代詩人王維作為三大詩人之一,同時也是山水畫的大家,晚年開始學佛,走向了隱居生活,過著輕松悠閑的生活,這些不同的心境、意境也都曾在他的畫作中經常體現出來,更是不斷融合了道釋思想。到了五代時期,中國山水畫已經逐步從晚唐時期的目睹神仙事轉變成為處處表現現實情境的自然山川景色的美好,產生了更多的畫畫大家。在北宋時期則出現了李成以及范寬兩位山水名家,這些中國山水畫畫家中存在著大量的士大夫。綜上可以看出,我國古代時期的山水畫家,不管是朝堂上的士大夫,或者是信佛好道的人,都在他們的山水畫創造中或多或少的表現出對道釋思想的影響。在我國傳統封建社會中,很多人在面對大眾民生的人間疾苦、社會動蕩的黑暗、政治官場的腐敗以及這些對于構建安全理想空間的欲望來改變這一切,但與此同時卻又無能為力和無可奈何的表現,或者是在政治官場上略感失意而感受到一種悲觀厭世的情緒時,和我國的道釋思想很容易一拍即合。這樣一來,道釋思想上所說的“無為”以及“無爭”的看法,總體表現在他們身上就逐漸成為了“通達”、“情高”的現狀。這些人或者隱居深林;或者游蕩天下,把自己的情懷寄托在山上之間,把自己的思想寄存在佛道上面,甚至把“塵外之意”托付給丹青,用這些來逃避動蕩失意的現實生活,超凡脫俗,以便順利的擺脫自己在精神方面的苦痛和憤懣。當然也正是由于這些人受到道釋思想的影響,所以很多人所褒獎和推崇的就是一種全新的、出塵脫俗的超凡佛道思想的中國山水畫;這些士大夫所贊賞和推行的畫家,也正是一批放浪形骸之外的道釋思想的人。
道釋思想和我國古代山水畫的關系非常密切,更表現出了傳統道釋思想對于中國山水畫的創造有著更加直接或者間接的影響和作用,而且這些影響作用是多角度的。首先是由于傳統的道釋思想對中國山水畫的創造有著比較直接的教導作用。特別是到了宋代以后,隨著道釋思想逐漸合一,更加強調了文學創造和文藝創造的“教化”功能,這一對我國文學藝術的進步和發展,產生了更大的影響。這種情況之下,很多景點的美學繪畫代表作上都有體現出道釋思想的真諦。其次是我國的道釋思想在面對山水畫的創造和實踐中有著更加直接的作用。道家講究的是“空虛”,認為在客觀世界中的一種幻想,把人煙稀少的自然環境看成是一種“幻想”的情景。很多士大夫受到這種影響,就會經常獨自去山莊的寺廟小住幾天,這是在客觀情況上給這些山水畫家提供了一個看山、看水的欣賞機會,給這些畫家提供了大量的創作素材,他們在看過了各種不同的自然現象之后,就可以更加順利的觀察到普通人無法看到的東西,觀察的更加細致,而且久而久之,這些人就逐漸養成了對自然風景、山水事物特別愛好的習慣。再次,就是道釋思想對中國山水畫的創造風格也存在著一定的影響作用,在反映到中國山水畫的創作因素中,也就逐漸形成了氣勢雄渾的山水陽剛之美的藝術風格和體系。最后,我國道釋思想對于傳統山水畫的創造意境和方式也有了更加直接的影響作用。也就是說應該及時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但凡是我國的山水畫創造,并不能夠完全的依照真山真水進行照搬,一定要經過畫家的大量取舍、概述、進行再次創造,以便達到“妙造自然”的情況。
不論是中國山水畫傳達出的意境還是儒道的思想都是對現實生活的生動反映,在對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時,可以從中汲取豐富的思想資源與文化資源,這不僅可以豐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而且還可以提升學生對生活的體悟,有效地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我國的山水畫和傳統的道釋思想有著非常深厚的歷史淵源和聯系。我國山水畫在歷經長時期的發展過程中,受到了道釋思想的深刻影響。道釋思想對于我國古代山水畫的形成和發展進步既有積極影響,也有消極影響,要對其辨證看待。
參考文獻:
[1]蔡勁松.中國山水畫及山水精神的哲學闡發[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9,32(01):78-83.
[2]江楓.試論中國山水畫的空間意識[J].老年教育(書畫藝術),2018(12):36-37.
[3]姜琦珺,王斐.魅力景觀區設計對中國山水畫藝術的借鑒與融合[J/OL].中國建材科技:1[2019-03-01].
[4]王伯敏.中國山水畫的發展與道釋思想的關系[J].學術月刊,1983(09):23-3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