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朋
摘 要:嚴謹的數學推理和精當的公式運用是解答物理問題的有效方法,必要的定性分析是指明解決問題方向的有效手段。文章從物理科學思維培養的角度分析物理定性推理能力的含義,探討高中物理定性推理能力的培養方法。
關鍵詞:物理;科學思維;推理能力;定性分析
中圖分類號:G421;G633.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19)12-0031-01
一、物理定性推理能力的含義
物理定性推理能力是指個體通過對物理情境的分析抽象出物理模型,并運用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對其關系與因果性進行定性的推理,從而有效完成物理求解任務的能力。物理定性推理能力的高低與學生對物理情境的分析和表征,以及對物理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密不可分。定性推理能力的提高是培養學生物理科學思維能力的必要基礎。
二、高中物理定性推理能力的培養探究
例1:討論等量同種電荷中垂線上的場強大小。
定性分析:如圖1所示,兩等量同種正電荷在連線中點處的場強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所以等量同種電荷連線的中點場強為0,兩電荷在無限遠處的場強也為0。而中垂線上除中點外任取一點,其合場強大于0,方向沿中垂線向外。因此可以判斷,從中點向兩側無窮遠,場強先變大后變小,且從電荷連線中點到無窮遠處之間一定有場強最大的位置。
例2:如圖2所示,置于固定斜面上的物體A受到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力作用保持靜止。若力F大小不變,將力F在豎直平面內由沿斜面向下緩慢地轉到沿斜面向上(轉動范圍如圖2中虛線所示),在F轉動的過程中,物體始終保持靜止。在此過程中,物體與斜面間的( )。A.摩擦力可能一直增大,B.摩擦力一定一直增大,C.摩擦力可能先減小后增大,D.摩擦力可能一直減小。
定性分析:若力F較大,當力F平行于斜面向下時,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當F平行于斜面向上時,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下,所以將該力F在豎直平面內由沿斜面向下緩慢地轉到沿斜面向上的過程中,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先沿斜面向上減小到零再改為沿斜面向上增大。若力F較小,當力F平行于斜面向下時,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當F平行于斜面向上時,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還是沿斜面向上。所以將該力F在豎直平面內由沿斜面向下緩慢地轉到沿斜面向上的過程中,斜面對物體的摩擦力方向一直向上,逐漸變小。故這道題C、D是正確的。
例3:如圖3所示,水平圓盤上有兩個質量相等的、可以看作質點的小物塊A、B,它們之間的連接細線經過圓心,與圓盤間的動摩擦因數大小相等,且OB=2OA。開始時,細繩僅處于伸直狀態,沒有張力,現在讓圓盤從靜止開始繞著豎直軸做轉速越來越大的轉動,直至剛要滑動,則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細繩中的張力從轉動開始一直逐漸增大,B.物塊A的摩擦力先變大后變小,C.物塊A的摩擦力先沿半徑指向里再指向外,D.物塊B的摩擦力先沿半徑指向外再指向里。
定性分析:假設沒有繩子,圓盤繞著豎直軸以較小的轉速轉動時,A、B做圓周運動的向心力由摩擦力提供,其摩擦力總是指向圓心且大小隨轉速增大而增大。由于B做圓周運動的半徑大,所以B受到的摩擦力先達到最大摩擦力,先發生滑動,這時候AB之間的細繩開始有張力。定性思考:若圓盤轉速較大時,AB會有向B的一側滑動的趨勢,則A受到的摩擦力是背離圓心指向外。故細繩中剛開始沒有張力,A選項錯誤;物塊A受到的摩擦力先指向里變大,再變小到零,然后改變方向向外變大,B錯誤,C正確;物塊B受到的摩擦力一直是向里,D錯誤。
例4:如圖4所示,物體A和B的質量均為m,且分別與跨過光滑輕質定滑輪的輕繩連接,在用水平變力F拉物體B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勻速直線運動的過程中,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物體A也做勻速直線運動,B.物體A做勻加速直線運動,C.繩子對物體A的拉力等于物體A的重力,D.繩子對物體A的拉力大于物體A的重力。
定性分析:物體A上升的速度等于滑輪到物體B之間細繩變長的速度,當物體B在滑輪的正下方(即α=90°)運動時,細繩長度不變,A的速度為零;隨著α角減小,A開始向上運動,且速度增大,若細繩無窮長,當向右運動無窮遠時,細繩的變長速度無限接近B的速度,即最終A的速度無限接近B的速度,則A的加速度趨向0。故物體A做加速度減小的變加速運動,選項A、B錯誤;物體A運動的加速度向上,則物體處于超重狀態,即繩對物體A的拉力大于重力,故選項D正確。
參考文獻:
[1]林明華.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提升需要“慢”教學[J].中學物理教學參考,2015(05).
[2]林明華.高中物理教學中科學思維教育的落實[J].物理教學探討,201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