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娜,可英
摘 要:統計學作為經管類專業基礎課程,在整個本科知識架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但近年來,由于該課程較高的知識深度和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導致該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為改變此現狀,特嘗試引入“TBL-PBL”教學模式,即以問題導向和創建團隊為主要手段的教學模式。以重慶大學城市科技學2016級工商管理專業1-2班、3-4班123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結論為采用“TBL-PBL”教學模式,提升了學生學習統計學的積極性和知識的應用能力,強化了經管類專業統計學課程中的教學效果,有助于應用型人才的培養。
關鍵詞:“TBL-PBL”教學模式 ;統計學;教學效果;應用型人才
統計學,一門幫助學生了解統計整體架構、系統性學習統計基礎知識、掌握統計基本分析方法的課程[1]。它具備較完備的知識體系、很強的實用性和操作性,并且在大數據時代背景下,發揮越來越不可小覷的作用。但由于傳統統計學教學模式存在過多重理論,輕視實際應用,知識轉化不理想;教學方法單一,學習積極性不高;以教師為中心,課堂參與度不高等等弊端,導致該門課程教學效果不理想,因此改變傳統教學模式勢在必行。
一、“ TBL-PBL”教學模式引入
美國Michaelsen 教授等(2002年)在研究眾多現代教學模式基礎上正式提出TBL( Team-based Learning) 教學模式。該教學模式在以團隊建設和團隊協作的基礎上準備課程的教學內容及要點,重視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和知識的具體應用,有利于教學任務的高效地完成[2]。PBL ( Problem-based Learning) 教學法以問題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將課程內容轉化為問題,提倡通過學生自學結合課堂討論、合作解決問題,旨在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開發學生綜合性思維能力[3]。教學模式改革的興起,眾多新型教學方法應運而生,其中以問題為導向(PBL)教學法和以團隊為基礎(TBL)為代表的教學方法已被全世界綜合性、專業類大學廣泛接受[4]。但單一的某種教學方法往往難以完成統計學課程教學中的復雜問題,因此探討TBL-PBL融合教學法在統計學課程教學中應用,可能對培養學生綜合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團隊協作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二、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選擇2018-2019學年第1學期的統計學課程實施班級2016級工商管理專業1-2班學生(62)和3-4班(61)兩個教學班共123名,其中男57名,女 66名,年齡21-23歲。兩組學生的教育背景,年齡和學習成績等均無明顯差異,具有可比性。采用自身對照研究將2016級工商管理專業1-2班62名學生采取傳統教學模式;將2016級工商管理專業3-4班61名學生作為實驗組(PBL -TBL組),采取 TBL-PBL 教學模式。
(二)研究實施
對照組(16工商1-2班):采取傳以教師教授為主的傳統教學模式。TBL -PBL組(16工商3-4班)采取分時段和分步驟的教學方案,如圖1所示,TBL-PBL教學具體實施步驟圖:1)在課程開始,重點知識和難點知識還未正式開始之前,進行分組成立團隊:61名同學根據自愿結合和教師分配相結合原則進行分組,每7-8人一組,共計8組,每組選出一名組長。2)在課程實施過程中,教師根據教學教學大綱要求和目標設置 3-4個問題,問題包括課程的基礎知識、重點知識、難點以及如何實際運用等知識點,并在每次課程實施前提前一周告知學生,指導學生準備材料。3)學生準備與課堂討論:學生在組長的帶領和具體分工下,根據教學材料查閱教材、文獻或借助互聯網,找到相關結論。學生圍繞授課教師提出的問題自主進行討論,然后讓各個小組代表就討論結果進行發言并在課后轉型寫相關報告。4)教師總結:就各個小組代表發言和撰寫報告的結果,授課教師做出點評,指出問題,指導統計方法的實際應用。
(三)教學效果評價
(1)實驗組(TBL -PBL組),采取 TBL -PBL 教學模式進行考核,考核內容包括:理論分成績和實驗成績。以百分制計,總成績=60%*理論分數+40%實驗成績,比較實施TBL -PBL 教學前后的成績對比。
(2)學生對教學效果評價的問卷調查:兩種教學方式實施結束時向參與本次課程的學生數分別發放調查問卷,共 123份。問卷調查內容包括兩種教學模式是否有利于學生提高分析及解決問題能力、學習興趣、自學能力查閱資料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等,比較實施 TBL -PBL教學前后好評比例有無變化。
(四)統計學方法
數據采用 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結果用均數±標準差(x±s)表示;兩組之間的數據比較采用成組設計兩樣本均數t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三、結果
(一)傳統模式和TBL -PBL教學模式的成績對比
如表1所示,對照組學生理論成績為 45.55~49 .57分,平均分(47.56±2.01); TBL -PBL組學生理論成績為51.1~53.26分,平均成績為(52.18.±108),兩組平均分數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12.33,P <0.05),TBL -PBL組學生理論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
對照組學生實驗成績為28.85~31.15分,平均分為(30.00±1.15);TBL -PBL組學生實驗成績為34.92~37.54 分,平均得分為(36.23±1.31),兩組分數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24.55,P <0.05),TBL -PBL組學生實驗成績明顯高于對照組。
(二)傳統模式和TBL -PBL教學模式學生對教學效果評價對比
本次調查中共發放問卷 123份,有效問卷123 份,調查結果用學生對教學效果的好評比例形式進行統計分析。如表2所示,(TBL-PBL)組學生認為該教學模式提升了學習興趣和積極性、查閱資料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學生對采用TBL-PBL教學模式的評價遠遠高于對照組學生,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
四、討論
統計學作為經管類專業基礎課程,在整個本科知識架構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的作用。隨著時代發展進程,尤其在互聯網+和大數據的背景要求下,傳統的教學模式早已無法適應統計學課程實施的需求,故而轉向尋求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TBL教學模式根據課程實施的需要,按照一定原則將所有參加課程的學生分成幾個小組,找出小組的組長負責小組的任務分配。小組的劃分,使學生進入團隊協作后激發學生團隊協作意識、自主學習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PBL教學模式雖然更多運用在醫學教育,在統計學教學中只是初次嘗試,但教學效果也十分明顯。PBL在統計學課程實施中以專業課程的問題作為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和引導學生把握學習內容的教學方法[5]。將 TBL與PBL 教學法相互結合,通過PBL 教學,在專業問題導向下引導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動性,運用所掌握的各種知識,對所提出的專業問題進行分析,找到解決問題的正確方法;再通過 TBL教學,把學生置之于團隊之中,調動了團隊成員團隊協作和明確分工,更加高效地完成自主學習[6]。
在此次使用 TBL-PBL 教學時,發現學生們理論成績和實驗成績的病歷書考核總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通過教學方法的改進,使得統計學課程教學的效果及質量得以明顯提升,并且實驗組學生的學習興趣也明顯提升,在在提升了學習興自學學習能力積極性、查閱資料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知識應用能力等方面也都有了明顯的提升。 綜上所述 ,本課題的研究結果顯示 TBL-PBL 教學法能夠促進統計學的教學效果,在培養應用型人才、提升教學師資都教提供了經驗和幫助。
參考文獻:
[1]薛潔,徐姍.大數據時代《統計學》課程教學改革探討—以 H 高校經管類專業為例[J].教育現代化,2018(24):62-64.
[2]何承文,張燕,張天舒.大數據背景下應用型本科統計學教學改革問題[J].高教學刊,2018(19):144-149.
[3]賈莉,董宏偉等.PBL與CBL相結合教學模式在環境衛生學實習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2(10):107-108.
[4]周承藩,張海生等.TBL-CBL-PBL融合教學法在環境衛生學教學中的應用及效果評價[J].皖西學院學報,2018(05):09-12.
[5]李春香,李忠原等. CBL與PBL雙軌教學模式在檢驗核醫學教學方法改革中的探索[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20):10-12.
[6]湯有志,遠立國.PBL教學法結合TBL教學模式在動物藥學專業藥物化學實驗教學中的探索[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7(08):232-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