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鴿
摘 要:時代的不斷發展與變遷,企業管理模式也在不斷的發生改變。當前,企業文化管理成為大眾較為關注的重點問題。將文化管理融入到企業管理工作中,以文化管理為基礎,體現企業核心價值觀,增強企業管理實效性,促進企業管理工作質量的提升。對此,本文著重分析文化管理與企業管理工作的關系,論述文化管理的企業管理工作功能,提出文化管理的企業管理工作改革路徑。
關鍵詞:文化管理;管理工作;企業
企業文化管理是社會管理文化的一個分支,在民族文化中占據重要地位。企業文化管理是企業發展史的呈現,在企業各個發展中起到關鍵性作用,對企業走可持續發展十分重要。企業文化管理內涵極其豐富,既包含企業各項管理制度,又包含企業環境與企業精神等。而文化管理能夠促進企業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發展,使企業管理工作向全面性、科學性轉變,并且以文化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工作制度,進而促進企業全面發展。
一、文化管理與企業管理工作的關系
(一)文化管理源于企業管理工作
企業文化管理與企業管理工作在企業發展進程中都能夠促進生產力的發展,文化管理是企業管理工作的核心,其是在企業發展歷程中形成的。在企業剛剛形成時,制定管理制度,借助一定的管理經驗,采取外部管理與內部控制管理模式,完善對員工的控制,使員工為企業發展而服務。與此同時,企業管理模式逐漸走向科學化、系統化。在此背景下,企業管理模式不僅是人管理人的管理模式,還是以制度來約束管理人,以制度引領員工,促進員工滿足企業發展需要。而隨著企業管理的深化,企業文化管理逐漸生成,員工在企業工作中,不僅根據規章制度完成好工作,還應該受到一定的尊重,使員工在企業獲得歸屬感。而員工歸屬感的獲得,可以從文化管理獲得。由此可見,文化管理有助于企業管理工作的提升。
(二)文化管理與管理工作具有統一性
文化管理促進企業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發展,而文化管理與企業管理工作具有統一性,企業文化管理與企業管理制度的構建具有相同目標,都是以企業可持續發展、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科學的經營管理理念引領企業,將企業引向積極、健康發展路徑。同時,企業文化管理與企業管理制度對員工起到一定的管理與約束作用,但企業文化管理偏向人性化,以文化感染與引領員工思想,員工在文化管理模式下容易找到歸屬感,而企業管理工作偏向于制度化,以制度約束員工,促進員工更好的完成工作。兩者的相融合,企業能以軟硬兼施的管理模式,有助于更好的引領員工,增強員工工作幸福感、歸屬感,進而為企業更好的服務。
二、文化管理的企業管理工作功能
企業文化管理作為現代企業管理模式,其管理模式由制度層、觀念層、行為層、物質層構成,成為一個完整、系統的整體。而將文化管理滲透到企業管理工作中,具有一定的約束、導向、激勵、凝聚功能,進而增強員工服務企業意識。
(一)導向功能
文化管理導向功能,是企業員工愿意服從、接受企業文化理念,根據企業文化的要求調整自己行為,進而滿足企業發展需要。文化管理的企業管理工作,具有一定的導向功能,能夠潛移默化的在員工意識中形成觀念,促進員工與企業共發展、共奮斗,有助于實現員工與企業雙贏模式。例如:員工認同企業文化,以企業文化管理調整自己,有助于員工各方面素養的提升,并且借助企業提供的平臺,運用自身能力為企業服務,在促進企業發展的同時,實現自身價值。
(二)凝聚功能
文化管理是企業的核心價值觀,其體現在企業信仰中。以文化管理引領企業管理工作,培育員工企業管理工作、文化管理認同感與歸屬感,有助于增強企業員工凝聚力。企業的文化管理迎合員工發展需要,員工在為企業創造價值的同時,滿足自己物質需要,促進員工與企業共同成長模式,使員工行為滿足企業發展需要,并且文化管理使員工精神上得到滿足,促進企業與員工向一個方向發展。
(三)約束功能
企業管理行為包含兩類:一是內部自我控制,即通過管理模式帶動員工工作積極性、自覺性,使其更好的為企業服務;二是外部控制,即通過法制、行政、規章制度來管理員工,這種管理模式帶有一定的強制性。如果將企業管理制度比作人類的神經系統,那么企業文化好比是人的靈活與大腦。文化管理對員工起到非約束作用,使員工對企業文化管理形成認同感,自覺遵守企業規章制度,有助于更好的管理員工,促進員工為企業發展貢獻自身力量。
(四)激勵功能
在企業管理模式中,激勵制度體系的構建包含精神激勵與物質激勵,其目的是統一的,都是以帶動員工工作積極性、主動性為目標。通常情況下,物質激勵在一定程度上出現邊際遞減情況。反之精神激勵能夠更強大與持續。文化管理的企業管理工作中,能做到物質與精神激勵共存形式,既滿足員工物質需要,提升員工生活質量,又使員工精神上得到滿足。在企業文化管理模式下,企業努力工作,能夠得到其他同事的青睞,領導的嘉獎,能誘導、啟發員工潛在的智慧、能力,并且員工會將這種能力與智慧運用到企業工作中,進而促進企業經濟效益的提升。
三、文化管理的企業管理工作改革路徑
(一)樹立以人為本管理理念
以文化管理為核心的企業管理模式改革,是對傳統管理模式的一種變革,也是對強制性管理模式的一種補充,有助于帶動員工工作積極性與動力,使員工主動融入到工作中,并且通過自身知識與能力更好的完成工作,進而在企業發展中獲得一定的報酬與滿足感。要想實現這一發展目標,在企業文化管理中,應樹立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以人性化、科學化管理理念與方法,發揮員工工作潛能,使員工更好的為企業發展創造價值。同時,將員工作為企業發展的基石,尊重員工主體性,讓員工在企業發展中具有一定的權限,讓員工感受到企業對自身的重視度。
關注員工基本生活問題,使員工吃、住、行得到一定的滿足,并且根據員工文化程度,為員工開展培訓工作,增強員工專業化工作能力。信息技術發展的今天,企業經營、管理、生產模式都向現代化方向發展,在此背景下,員工需要與時俱進,進而才能夠滿足現代企業發展需要,因此,企業應該重視這一問題,為員工提供培訓工作,增強員工專業化能力與信息技術運用能力,使其更好的為企業發展服務。此外,定期為員工開展道德教育,增強員工責任意識,樹立榮譽感,使員工在企業發展中獲得歸屬感。企業在文化管理工作中,樹立以人為本管理理念,尊重員工,才能夠激發員工工作潛能。
(二)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
以企業文化管理為導向,完善企業內部管理制度,是企業持續發展的需要。在企業發展歷程中,不僅要關注于文化管理體系構建,還應該重視企業內部制度的建設,提升企業整體管理水平,進而促進企業良性發展。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構建內部管理制度,能與文化管理相互補充,兩者起到相輔相成作用。企業經濟發展是市場經濟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企業要想在市場發展中取得一定的份額,需要構建內部管理制度。因此,在企業發展中,應以創新原則,完善內部管理制度,使制度能夠讓企業更具活力。同時,企業在文化管理工作中,應為員工提供誠信、公平的競爭平臺,鼓勵員工升遷,為他們提供平臺,增強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度。在員工升遷制度考核中,應重視員工綜合素養、職業道德、專業化能力的考核,同時還應該具有一定的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有助于企業可持續發展。
(三)發展先進文化
將先進文化管理融入到企業管理工作中,以先進文化管理為基礎,增強企業管理實效性,促進企業管理工作質量的提升。因此,在企業發展歷程中,應重視創新發展模式,引入先進的管理模式、管理理念以及將先進的文化作為企業文化,促進企業創新型發展模式。社會經濟發展的今天,企業所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而創新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能夠提升企業綜合競爭能力。因此,企業應與時俱進,以創新理念、新進文化引領員工,增強員工創新能能力,培育員工創新精神,不斷完善企業文化,促進企業文化管理的變革,以先進文化感染員工,進而促進企業更好的發展。
(四)重視無形資產保護
知識是企業發展的原動力,現代經濟快速發展依賴于知識,知識是企業發展的無形資產,相比較企業有形資產,人力、物力、財力等,知識能夠引領企業發展更上一層樓,促進企業快速在市場發展中轉型。因此,企業應重視無形資產的保護,倡導無形資產在企業發展的重要性,增強企業全體人員對無形資產的保護意識。同時,企業在發展中應堅持誠信經驗模式,將企業信譽放在發展的第一位,以先進文化為導向,完善自身形象,開拓市場,運用無形資產吸引更多的客戶,進而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文化管理促進企業管理工作的進一步發展,使企業管理工作向全面性、科學性轉變,以文化管理制度完善管理工作制度,有助于推進企業全面發展。因此,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應重視企業文化管理與管理工作的融合,以文化為導向,引領員工、熏陶員工,帶動員工工作積極性、主動性,進而增強企業競爭力度。
參考文獻:
[1]陳曉麗,杜濤.知識經濟條件下小微企業文化管理路徑創新分析[J].現代營銷(下旬刊),2019(01):133-134.
[2]羅伏隆.企業文化,要植根于企業基礎管理——也談“企業文化”建設的認知[J].衡器,2018,47(11):38-42.
[3]黃詠燁,葉笑陽.“海上絲綢之路”的文化現象及跨文化管理——以中國港灣工程有限責任公司海外發展為例[J].企業文明,2018(10):78-81.
[4]陳紅梅,梁敏.跨文化管理——“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軟實力”[J].對外經貿,2018(09):87-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