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珂 吳巧瓏 吳晨
摘要:目的?評價補腎調軸方改善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反復種植失敗者子宮免疫微環境的臨床療效。方法?將47例反復種植失敗的患者作為研究對象,予補腎調軸方顆粒進行治療,檢測子宮內膜uNK細胞標記物CD56+、CD16+的表達。結果?治療后CD56+、CD16+的表達較治療前下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中藥補腎調軸方能下調uNK細胞中CD56+、CD16+表達,促進胚胎免疫耐受,有助于胚胎的著床成功。
關鍵詞:補腎調軸方;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子宮免疫微環境
中圖分類號:R392.9?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7-2349(2019)04-0022-03
隨著女性生育年齡的后移和二胎政策的放開,生殖健康問題是婦產科目前面臨的重要課題。不孕癥雖不是致命性疾病,但是可以造成家庭不和及個人心理創傷,是影響男女雙方身心健康的醫學和社會問題。自20世紀以來輔助生殖技術發展迅速,是不孕癥治療的偉大成就之一[1],但是仍有許多患者反復種植失敗,造成巨大的生理及心理傷害。反復種植失敗(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是指患者連續多次(≥2次)胚胎移植失敗,或累積移植>10個優質胚胎仍未成功[2]。RIF在輔助生殖技術中約占10%,子宮免疫微環境是影響胚胎種植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3,4]:移植過程中妊娠的發生是免疫耐受的過程。因此筆者在前期研究證實補腎調軸方能有效改善RIF患者子宮內膜容受性基礎上,觀察補腎調軸方對子宮免疫微環境的影響,證實中藥能改善IVF-ET內膜種植免疫微環境,促進胚胎著床成功,提高患者妊娠的幾率。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所有病例來源于2015年10月—2017年8月在天津武警后勤學院附屬醫院生殖中心(本課題合作單位)行IVF-ET反復失敗患者,總共納入病例47例。
1.2?納入標準?(1)符合“不孕癥”診斷標準的患者;(2)符合《衛生部關于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相關技術規范、基本標準和倫理原則的通知》(衛科教發〔2003〕176號)中規定的IVF-ET適應癥;(3)25歲≤年齡≤40歲者;(4)經過2次植入優質胚胎失敗的IVF患者;(5)月經周期正常者。
1.3?排除標準?(1)符合《衛生部關于修訂人類輔助生殖技術與人類精子庫相關技術規范、基本標準和倫理原則的通知》(衛科教發〔2003〕176號)中規定的IVF-ET禁忌癥;(2)年齡>40歲或卵巢低反應者;(3)輸卵管積水患者;(4)女方子宮畸形、宮腔黏連、子宮內膜息肉、黏膜下肌瘤或子宮內膜營養不良者;(5)患者不愿參與研究或不堅持配合治療者。
1.4?治療方法?所有患者在月經來潮之后開始服用補腎調軸方,每日2次,每次1袋,連服4周后停藥,于下一月經周期再開始服藥,療程共3個周期。補腎調軸方所用藥物采用康仁堂全成分中藥免煎顆粒劑。組成:紫河車5 g,鹿角膠10 g,黨參30 g,淫羊藿30 g,女貞子30 g,當歸15 g,白芍30 g,川芎15 g,赤芍15 g,茯苓15 g,白術15 g,柴胡8 g,香附15 g,陳皮15 g,炙甘草10 g。
1.5?檢測指標?(1)治療前后子宮內膜CD56+;于自然月經周期的第20~24 d,刮匙刮取少許子宮內膜組織,10%甲醛固定,免疫組化法檢測。(2)治療前后子宮內膜CD16+;于自然月經周期的第20~24 d,刮匙刮取少許子宮內膜組織,10%甲醛固定,免疫組化法檢測。最后統一用顯微鏡(×200和×400)拍片,Image-Pro Plus 6.0分析結果。
1.6?統計學方法?SPSS17.0軟件包統計分析。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x±s)表示,非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表示(M±Q),差值d進行正態性分析,若服從正態分布,統計分析用配對樣本t檢驗表示,若不服從正態分布,統計分析用秩和檢驗表示。
2?結果
2.1?子宮內膜CD56+的表達?見表1。與治療前相比,補腎調軸方治療3周期后,子宮內膜組織中CD56+表達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21)。
經秩和檢驗,P<0.05,治療前后CD5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2?子宮內膜CD16+的表達?見表2。與治療前相比,補腎調軸方治療3周期后,子宮內膜組織中CD16+表達減少,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9)。
經配對t檢驗,P<0.05,治療前后CD1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3?討論
胚胎著床過程是依賴由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構成的免疫微環境下的一種積極的、主動的、被精細調控的免疫反應。子宮內膜局部存在大量的免疫細胞,它們在胚胎種植中發揮幫助絨毛實現免疫逃逸和絨毛周圍組織的溶細胞作用,有利于胚胎種植。已經證實子宮內膜局部的免疫細胞NK細胞的功能異常能導致種植失敗。uNK細胞是分泌中晚期內膜和早孕期蛻膜中數量最多的一類免疫細胞,起到細胞毒性、細胞因子和血管生長因子的分泌、調控滋養層細胞入侵、參與子宮螺旋動脈重塑等的作用[5]。其具有特有的表面標志CD56+及CD16+分子。CD56+及CD16+高表達具有殺傷靶細胞作用。本研究發現補腎調軸方治療3周期后可降低種植窗期子宮內膜CD56+及CD16+的表達,可能與提高胚胎免疫耐受,減低細胞毒性,促進胚胎種植有關。
中醫藥治療不孕癥具有悠久的歷史和強大的優勢,早在夏商周時代既已有了治療不孕癥的藥物[6]。腎不僅主宰“腎-天癸一沖任一胞宮”軸之間的功能協調,并通過胞脈直接作用于胞宮,胞宮的免疫功能正常是育齡婦女成功受孕的重要環節。腎主生殖,同時為免疫之本,可以有效調節免疫系統,腎的平衡與調節在機體的免疫中起著重要作用[7]。筆者認為RIF的中醫病因病機正是 “腎-天癸-沖任-胞宮軸”功能失調導致胞宮納受胚胎障礙,故以補腎填精調軸、疏肝活血益脾為基礎的治法,以期達到整體優化患者生殖機能、改善子宮免疫微環境,提高RIF移植成功率的目的。研究證實補腎調軸方可以通過下調子宮內膜CD56+/CD16+表達而改善子宮內膜免疫微環境,誘導胚胎免疫耐受,從而提高胚胎移植率。
參考文獻:
[1]豐有吉.婦產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0:412-414.
[2]Margalioth EJ,Ben Chetrit A,Gal M,et al.Investigation and treatment of repeated implantation failure following IVF-ET[J].Hum Reprod,2006,21(12):3036-3043.
[3]Ng SC,Gihnan Sachs A,Thaker P,et al.Expression of intracellular Th1 and Th2 cytokines in women with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and implantation failures after IVF/ET or normal pregnancy.Am J Reprod Immunol,2002,48(2):77-86.
[4]Kalu E,Bhaskaran S,Thum MY,et al.Sefial estimation of Th1/Th2 cytokines profile in women undergoing 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Am J Reprod lmmunol,2008,59(3):206-11.
[5]季曉微,孫赟.子宮內膜自然殺傷細胞與妊娠關系的研究進展[J].生殖與避孕,2014,34(7):556-559+575.
[6]李廣文,中國醫藥學是治療不孕癥的寶庫[J].山東中醫雜志,1986,(5):29-30.
[7]張君探,連方,趙地.復方二至天癸顆粒對IVF準備周期子宮內膜Galectin-3的影響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2,11(10):1970-19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