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避稅是每個國家普遍存在的問題,而且伴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開展,避稅方法多種多樣,這對一個國家的反避稅工作來說無疑是一大挑戰。本文從加強反避稅立法層級、加強國際間的反避稅合作、建立專門的反避稅機構、提高稅務人員的執法質量等四個方面提出了一些對策建議,為我國接下來的一系列反避稅工作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
關鍵詞:反避稅;缺陷;避稅經驗;對策建議
中圖分類號:D922.2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4379-(2019)08-0209-01
作者簡介:余孟先(1993-),男,漢族,安徽壽縣人,上海大學,法律碩士,研究方向:知識產權。
一、反避稅的概念
反避稅是指國家稅務機關以政治權利為基礎,依據稅法及其相關法律規定,通過采取一些措施進行規制避稅行為,一般包括預防避稅行為以及懲治已經實現避稅的行為。
二、我國反避稅法律制度的缺陷
(一)反避稅立法權限及層次不明
我國《立法法》規定了稅收法定原則。但是在現實中除了《企業所得稅法》之外,其他兩部都是國務院制定的單行性條例,只具有行政法規性質,而且我國關于稅收的相關法律解釋都是以國稅局和財政部做出的解釋為主。這就表明,我國以行政主導型的方式制定反避稅法律,違背了稅收的最高法律原則,而且也同現代法治中關于分權制衡的理念不符。
(二)反避稅國際間合作缺乏
隨著全球經濟化不斷深入開展,國際間的合作變得越來越重要,在反避稅方面尤為如此。避稅方式越來越多樣化,跨國公司之間的國際避稅也越來越常見,如果我國不開展國家合作,國內的稅務機關難以查出跨國公司的避稅行為,更不利于反避稅活動的開展,因此我國應加大反避稅國際間的合作。
三、國外反避稅制度的比較
(一)美國的反避稅制度
1.報告公司制度。在美國《國民收入法典》中規定,凡是直接控股或是間接控股達到百分之二十五以上的公司,其就有義務向美國的稅務機關報告它的公司經營情況,如果符合條件的公司違反法律,美國境內的關聯企業罰款一萬美元,并責令其在三十日之內繼續向稅務機關提供其經營材料,若該公司逾期不提供的,再加罰一萬美元。
2.美國規定納稅人在從事涉外活動時須履行申報手續。美國聯邦政府為了有效地反避稅,其進行了一系列的申報制度,美國政府規定納稅人活動須得到本國政府的同意。
3.加強國際反避稅合作。由于在國際避稅行為中,通常涉及兩個及兩個以上的國家,因為美國就與大多數的國家締約了有關納稅人信息交換的協定。通過這個協議,兩個稅務機關更加有利于掌握納稅人的本人信息以及在國外的經營信息,從而防止納稅人通過跨國行為達到逃避稅收的目的。
(二)德國反避稅制度
德國是非常重視與其他國家進行反避稅合作的國家之一,為了打擊國際間的避稅行為,其通過與歐盟內部的一些國家簽署稅收協定進行合作,互相交換避稅人的信息和情報從而各國之間協調行動,這種手段有效地規制了避稅行為。
四、完善我國反避稅制度的建議
(一)提高反避稅行政法規及部門規章的立法階級
在我國,關于稅收的立法大部分來自于國務院或者財政部的有關條例和通知,其文件較多且內容不具有統一性。對避稅的法律規定,不應散落在各層次的稅收行政法規與部門規章之中,而是應該深入貫徹稅收法定原則,將那些執行起來較為成熟的法規和規章加以修訂、完善,對它們進行立法,使之上升到法律層面,從而提高反避稅法規的法律效力,增加反避稅法律的威懾力。
(二)加強國際間的反避稅合作
隨著全球化的不斷發展,跨國企業通過轉移資產各種方式進行避稅,這種跨國間的避稅行為,如果僅僅單純依靠稅務機關單獨查處是非常困難的,因此我國可以通過與其他國家簽署稅收協定,通過各國之間的協同努力之下,進行納稅人的信息相互交換,做到充分了解納稅人的國內和外國的有效信息,當發現其有避稅嫌疑時,能夠及時有效的了解到其在國外的動態,從而達到有效地規制跨國避稅行為,保護國家利益不受損失。
(三)建立專門的反避稅機構,提高稅務人員的執法素質
我國應當集中建立專職的反避稅機構,避免在避稅行為出現之后各稅務機關互相推諉、不作為的現象,建立專門的反避稅機構職責明確,不會出現責權歸屬不明的情況,有利于反避稅工作的有效進行。在反避稅過程中,還必須有一群高素質的執法人員,具有豐富的反避稅工作經驗。
五、結論
從本文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我國的反避稅制度至今沒有形成一個完整具體的反避稅立法體系,因此,筆者認為,我國的反避稅工作還應要圍繞立法和制度進行展開,只有健全的反避稅法律制度,才能為我國接下來的一系列反避稅工作提供堅實的法律保障。
[ 參 考 文 獻 ]
[1]夏士平.我國反避稅立法進程及實踐評析[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5(44).
[2]高強,主編.德國稅制[M].中國財政經濟出版社,2004.
[3]陳清秀.稅法總論[M].元照出版社,2012.
[4]翁武耀.避稅概念的法律分析[J].中外法學,20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