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明月
【摘要】? 舞蹈編導中 融入空間理念能夠有效的增強舞蹈作品的空間表現能力和感染力,舞蹈編導是對作品的整體把握,賦予作品情感,引發觀眾對舞蹈作品的深入思考,構筑一個完整的舞蹈形象空間。舞蹈藝術的深入追求是在舞蹈編導和觀眾之間產生空間交互,實現由視覺享受轉變為精神層次的升華。
【關鍵詞】? 舞蹈編導 空間 形態 表現手法
一、舞蹈編導中的空間概述
1.空間的含義
空間作為一種客觀物質的存在形式,使人的生存和生活都處于空間條件下,既能形成虛幻的意識空間又是實質存在的真實空間。空間作為一種獨立存在的意識形態,在人們的生活中的定義是物質對象的空間,任何事物的運動和狀態變化都是處于空間條件下,人類能夠通過實際操作利用物體進行空間構筑。以舞蹈的角度來說,空間的含義有著不同層次的劃分,在以人為主體時被稱作內空間,超出人體結構范圍外的空間稱為外空間。舞蹈簡單來說是人體形態對美的展示,更深層次來講,舞蹈的本質是創造視覺空間美感,深層的含義是視覺藝術的崇高追求。舞蹈在編排的過程中,不僅要將舞蹈融入在虛實空間中,更是要對意境進行充分表達,使觀眾直觀感受后會思維空間和想象空間中形成內在情感表達。
2.空間特征
人們對空間存在一定的本能認識,在后天的生活學習過程中不斷加深對空間特征的感悟,或是因為空間的表現形式較為抽象,很多心中存在空間概念卻難以形象的進行表達。如小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由簡單的圖形學習延伸至物體體積方面,這也是一種空間觀念的逐漸培養。有人認為舞蹈空間是人體所處的三維空間外更深層次的空間藝術表達,豐富的舞蹈動作展示能夠在觀眾思維建立想象空間,深刻體會不同情感的表達。在進行舞蹈編排的過程中要對動作進行掌控,使觀眾直觀感受到形態美,空間元素的融入是舞者的位置變換、方向移動和舞者之間動作交流中,形成多種空間變動。現代技術能夠制作良好的舞臺效果,舞者能夠通過形態變化以及與其它舞者的動作交流表達舞蹈意境和個人情感,美與情的和諧表達,舞蹈才能形成獨特的空間藝術。
二、舞蹈編導中空間的表現形態分析
1.真實空間形態分析
在舞蹈表演中觀眾直觀感受到的表演內容被稱為真實空間,也是舞者進行位置變動的空間。空間在舞蹈中的表達形式較為多樣化,舞臺效果、人物形態、服裝樣式、色彩搭配等都可以稱為空間表達形式。真實的空間具有一定的范圍性和延伸性,在進行編舞時應當充分進行考慮和應用。范圍性和延伸性能夠使外部空間和內部空間有效結合,加深意境和情感的表達。在舞蹈編導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空間形態的掌握,舞蹈的表演是處于有界限的物質空間中,肢體感官加強對物質空間的應用,以最佳狀態展現外在美感,帶來視覺享受。無界限的空間是舞者的情感表達空間和觀眾的想象空間,優秀的舞蹈不僅要為觀眾展現形體美,更要帶動思維空間的活躍,引發更多思考。舞蹈對于空間的應用應當進行更深的探索,追求更高的藝術造詣。
2.虛幻空間形態分析
優秀的舞蹈能夠帶動觀眾內心共鳴,使舞者和觀眾產生更多的情感交互,這便是所謂的虛幻空間。在舞蹈編導的過程中應當加強對虛幻空間的運用,積極而又強烈的進行舞蹈情感表達。虛幻更多說的是精神世界,人內心感覺、情緒的變化的客觀思維過程,舞蹈編導人員在切實掌握真實空間的表達形式后,要對舞蹈中要表現的人物心理進行思考,使自身精神狀態和塑造的人物形象融合,提升感知力和舞蹈表演的感染力。相對于真實空間表達來說,須換空間的表達更具難度,要對真實空間進行大量的重復布局構思,使真實空間能夠承接虛幻空間的意境表達,使觀眾領會舞蹈情感,產生想象空間和情感共鳴,達到預期的藝術效果。舞者和編導都應當加強對生活的體驗,真正理會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的含義,體會生活中人物動作和心理變化,以舞蹈的形式給予充分的展現,帶有情感的舞蹈作品才能使舞者和觀眾處于最佳虛幻空間形態之中。
三、空間表現形式在舞蹈編導中的應用
1.舞蹈編導對外空間的表現及運用手法
舞者的位置變換和肢體語言是對空間的外在表現,表達過程中處于舞臺區域的外部空間,舞者的肢體語言不只是簡單的傳遞形體美,更能通過動作語言對空間的良好運用,為觀眾帶來直觀感受。空間和動作的交互,使舞者舞蹈過程中以空間作為介質,傳遞動作感情,以身體的完成的動作形態在空間中進行變換和交流,形成了獨特的視覺藝術。觀眾更深層次的精神感受是通過舞者的動作表達產生的,如何給觀眾帶來視覺享受和思維空間是舞蹈編導中重要的創作內容,舞蹈動作的形成過程離不開動作的空間張力,所謂的空間張力是舞蹈動作在空間中存在較大的單位和力量。例如一個人在扛起重物的過程,當人將重物由地上抬起在扛起時,所使用的力量將會是孔武有力,身軀的彎曲到直立這個動作過程不僅具有環境空間,更體現了動作在空間中的張力,整個扛起過程發生了空間快速變化,也能使人感受到人要征服重物的心理變化,這種動作語言的表現,能夠為觀眾帶來強烈的感受延伸,形成動作空間的張力。
2.舞蹈編導對內控的變現及運用手法
現代舞蹈打破了傳統思維的封閉,對現代空間結構具有強烈的感知力,舞蹈編導在進行編舞的過程中也會對結構空間產生明顯的認知,引發對舞蹈結構的深思,舞蹈作品的骨架和內部構造形成了完整的舞蹈結構,舞蹈的動作和空間的交互支撐其舞蹈結構,構造出更多的想象空間,展現舞蹈作品的豐富情感和意境。當通過想象對舞蹈整體進行構思時,舞蹈美感展現會有一些隨性和深度,突破傳統的表現形式,不再是通過舞蹈敘述故事,而是使舞蹈具有完整的結構,展示廣闊的空間。目前來說舞蹈具有較廣的意義范圍,在編導中應當穿插人物脈絡,展現舞者表達的任務情感,引發觀眾的心中的想象和共鳴,充分展現舞蹈藝術的魅力。
3.舞蹈編導在舞蹈作品中與觀眾的空間交互
舞蹈作品的價值來自于觀眾的認可,觀眾通過對舞蹈作品的感知,舞蹈作品對于觀眾的作用,兩者并非獨立存在而是存在的較深的聯系,能夠使舞蹈編導和觀眾在舞蹈作品中實現思維空間的交互。舞蹈編導不僅要對舞蹈人物心理進行掌握,更要準確的將情感傳遞給觀眾,在正式演出前,舞蹈編導對作品的滿意度是較為虛幻的個人想象,需要實際表演中觀眾做出的反響,舞蹈作品也成為了舞蹈編導和觀眾群體想象空間的交互媒介。好的舞蹈作品是實現雙向交流的空間,舞者的形態變化能夠影響觀眾的感受,觀眾能夠對舞蹈作品的情感表達產生深切體會,舞者塑造的人物形象較為悲慘能夠使得觀眾流淚,幽默的人物形象能夠使觀眾感受喜悅,實現舞者和觀眾情感的共鳴,兩者之間產生精神層次的空間互通,能夠進行互相影響互相交流,也就達到了舞蹈作品的真正魅力,獲得較高的藝術成就,為舞蹈編導發展提供更多靈感創造更多價值。
舞蹈編導中對空間進行合理運用,能夠有效的提升視覺藝術的表達效果,要求舞蹈編導人員要對生活有著深刻的體會,并在人物設計中充分融入展現,結合舞美燈光,為觀眾帶來一場視覺盛宴和精神震撼。
參考文獻:
[1] 鐘 祎 洵,金雷,任道.格式塔理論在高校舞蹈專業編導教學的應用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17,(02):146.
[2]劉紅麗.談舞蹈作品中“無聲”的運用及作用[J].文藝生活,2017,(02).
[3]朱秋濤.舞蹈編導課中創造教學模式的應用探索[J].才智,201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