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莉
【摘 要】隨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變化和延伸,新時代對于學生宿舍的定位不僅僅是為學生提供住宿場所,而是讓宿舍成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重要陣地之一,使學生宿舍育人功能逐步顯現突出。本文主要以學生宿舍育人功能的定位以及宿舍思政教育開展形式需要進一步理清為出發點,分析目前存在的普遍問題,探索解決問題的科學有效辦法,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高校學生宿舍陣地扎根結果。
【關鍵詞】宿舍;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育人
中圖分類號: G6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8-012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8.053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辦好我國高校,辦出世界一流大學,必須牢牢抓住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這個核心點,并以此來帶動高校其他工作。“立德”是為了“樹人”,而“樹人”首先要“立德”。高等學校必須牢牢把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突出 “德”在學生的全面發展中的突出地位,全面貫徹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就是要在注重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的同時,更注重學生的價值觀塑造和品格養成,使他們成為德才兼備、全面發展的高素質人才。隨著高校教學的不斷改革,學分制視野下,學生傳統以班級為單位的意識逐漸淡薄,學生的學習陣地已經從教室轉移到了學生宿舍。傳統概念下的學生宿舍管理只停留在“管”和“理”,只是給學生提供了一個住宿的環境,在宿舍內開展一些評比活動及安全檢查等等,這些活動的開展只是階段性的,沒有延續和拓展,淡化和忽視了學生宿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開展。隨著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的變化和延伸,學生宿舍這一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育人陣地功能越逐步顯現突出。
1 高校學生宿舍文化培育的重要性
現階段大學生的生源比較分散,學生的生源地來自全國各個地域的各個地區,現階段各高校基本都采取集中住宿的形式,學生在校住宿的時間遠大于在家生活的時間,學生在校期間,基本上除了上課和自習以外的大部分時間也是在宿舍內度過的,因此,宿舍也應該成為學校進行學生思想教育及引領的重要場所之一。宿舍文化對于每一名學生的影響也是不可忽視的,整齊、干凈、文明、和諧的宿舍文化與學校的教育教學活動構成良好的育人環境,對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集體協作精神、建立良好校風學風有著積極的促進作用。如何讓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地區、不同民族、不同生活環境、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習慣的學生們同住一室且相互和諧的生活,如何讓他們盡快適應大學的學生生活,形成具有主流價值觀的宿舍文化,發揮宿舍文化所應有的教育功能,是我們面對不同年級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之一。
2 學生宿舍育人功能的定位以及宿舍思政教育開展形式需要進一步理清
2.1 宿舍管理人員水平有待進一步提高
現階段,高校將學生宿舍管理劃分到后勤或者學工部,不論哪個部分進行管理,主要都是依靠物業公司進行代為輔助管理,物業公司基本都是到社會進行招工,每一名宿管人員的素質也有所不同,他們對于學生宿舍的管理思路并不清晰,缺少崗前和崗位培訓對于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和素養較為缺乏,只停留在看好宿舍門、跟好宿舍維修、做好安全巡視不出問題的階段。新形勢下,原有對宿舍管理人員的定位顯然是不全面、不正確的。對于學生宿舍管理人員的應定位為“學生成長成才的守護者”和“教育引導者”,雖然只是大學四年的守護和引導,但是育人的價值不可忽視。
2.2 學生的活動場所發生了變更
隨著高校學生宿舍設施的不斷完善,宿舍室內基本設有衛生間、淋浴間、空調、無線網絡等設施,宿舍樓內公共區域有售水機、公共洗漱間都加裝了洗衣機、洗鞋機等方便學生生活的設施。尤其是宿舍內根據學生需求加裝了空調設施后,更多的時間都在宿舍內學習、娛樂、休閑。優越的條件使得學習除面授課以外,學習生活娛樂的中心轉移到了學生宿舍,中心的轉移也使得學生宿舍將成為思想政治教育陣地發生轉變。
2.3 學生個體意識增強,集體意識淡化
現階段的在校大學生基本都是95后、00后,這個時代的人性格比較張揚,學生們對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理解存在差異。由于每個人具有不用的性格,有的學生在宿舍內自我意識強烈,造成了同學之間關系相處的較為緊張。再加上部分基礎學科采用大班合班上課,專業課分班上課,學生多余班級觀念和集體觀念較為淡薄。學校組織的活動,部分學生存在抵觸心理,不愿意參加集體活動及不愿意承擔集體責任,喜歡獨處,發現自身問題時候不會解決,不相信他們,不接受他們的幫助。不愿意和別人交流,慢慢的產生心理問題,由于宿舍內問題得不到及時的解決與干預,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學生大部分時間都是在宿舍內進行的,需要我們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陣地前移,貼近實際的走進、了解學生生活。
2.4 學生公德及自我管理意識淡薄
學生對于宿舍管理相關制度執行力度不夠,如:不愿意配合安全衛生檢查、不愿意參與學生宿舍的各項評比活動。對于宿舍管理人員的管理不理不睬、我行我素,甚至在如對于晚歸學生、違章用電、通宵游戲、深夜大聲喧嘩、破壞公共財產、夜不歸宿等無視校規校紀的管理中,與管理人員發生正面沖突,上述行為,影響著學校的校風校紀、整體教學質量的提高,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和人格培養。
2.5 宿舍文化建設薄弱
學生宿舍不僅僅是生活、休息、休閑、娛樂的場所,更是心理碰撞、靈魂升華的育人陣地。部分高校沒有預留出單獨學習、活動的空間,即便是預留了,也沒有做到很好的空間利用。學校把校園文化活動、黨建活動、團建活動的開展放在了校園內,以宿舍為依托的文化類活動和集體活動偏少,學生感受不到宿舍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3 加強學生宿舍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議
3.1 加強學生宿舍管理人員隊伍建設,全面提高育人意識
聘請綜合素質較高,具有教育意識和素養能力的人員及有意向加入到學生管理中的領導老師擔任學生宿舍管理人員,定期對管理人員進培訓、教育,就如何統籌、協調各方面資源,處理學生違規違紀、排解學生內心壓力、解決學生心理問題等相關工作進行學習,提高管理人員的防范和預警能力。強化獎勵機制,對那些對待工作認真負責的管理人員進行獎勵,和經驗交流,通過交流提高工作的積極主動性,提高工作效率。
3.2 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進宿舍
樹立以“學生為本”的思想,充分發揮黨員和學生骨干的模范帶頭作用。推進各項活動的開展,將黨建活動、團建活動等各類活動延伸進宿舍。明確學生黨員學生干部職責,利用網格化模式建立黨員責任區,實現分片管理,評選黨員示范區、學業優秀宿舍、星級宿舍等,通過掛牌的形式進行獎勵宣傳,增強影響力。在宿舍區域內積極推進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將校園文化、文明安全、法規法紀、心理健康、就業創業等方面的活動帶到學生宿舍中。加強對黨員和學生干部的教育引導和培訓,引導他們多關心同學、幫助同學、引導積極參加各類活動,提高思政教育的積極主動性。
3.3 基于6S管理體系的宿舍文化建設
在學生宿舍文化構建的過程中,主要以學生為主體,以宿舍住宿區為主要活動區間,6S管理作為主要平臺或載體,對宿舍內務擺設、整體布局、規章制度、衛生現狀、設備安全以及宿舍成員間的人際關系、文明習慣養成、審美情趣、價值取向、行為舉止、修養提升等,營造出具有時代氣息又富有特色的宿舍文化現狀及氛圍,從而把宿舍建設成環境美化、健康生活、文明素養提升、成長成才的搖籃的一種文化。這種文化可以分為三個層面,首先最基礎層面,主要體現在宿舍布局、室內物品擺放、衛生清潔方面符合6S的標準和要求;其次中間層面,各項管理規定如:宿舍日常行為規范、文明公約、衛生清潔值班表的建立、貫徹、執行;最后層面為通過此管理理念建立和不斷深化,使學生在思想主動性積極性、價值觀、文明素養、審美、精神面貌等不斷提升的過程。這幾個層次從行動—習慣—理念相互滲透,相互轉換,和諧健康積極的發展,從而構成了一個相對完整的學生宿舍6S管理文化系統。6S執行在學生衛生習慣養成、個人精神面貌改善及安全意識提升上均取得非常顯著的效果。具體實施的策略為:以場地、時間、物品為對象進行“整理、整頓、清掃”;以制度、行為、習慣為對象進行“安全、清潔、素養”改變了學校以往突擊式大掃除的模式和效果,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衛生及生活習慣,到此階段基本是從形式化—習慣化的演變,培養了學生良好的衛生及生活習慣。通過學生自我管理為中心,將將人性化管理模式運用到學生宿舍文化建設中去,形成了具有鮮明特色的校園文化氛圍,提升了學生自身的文明素養,樹立了學校及學生良好的形象。將6S管理模式運用到學生宿舍日常管理中能夠有效的改善學生宿舍的衛生環境及調整學生生活狀態,結果是在養成良好習慣的行動中強化學生的執行力,培養良好生活習慣的同時提供了學習效率,學生生活在秩序井然、條理分明的生活環境中,提高了審美情感,有助于同學間和睦相處,減少生活摩擦,提升文明素養和職業素養。
在新時代,要實現“樹人”目標,就要為學生提供溫馨、溫暖、溫情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將成人、成才、成器、成事、成功教育貫穿到人才培養全過程。成人是高等教育存續的真諦和原點,以美德教化促進德行養成,為學生在學校教育中成才、成器奠定道德根基。要營造這樣一種環境,必須在資源配置、政策導向上體現人才培養的核心地位。同時,只有將“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家國情懷潤物無聲地融入到學校教育當中的成人、成才、成器過程,才能為學生未來能夠成事、成功提供豐厚道德營養和知識積累,使他們能夠成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