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雷
【摘 要】在移動互聯網和大數據背景下,大學的移動學習進入一個新階段,本研究是借助即時通信工具—微信和清華大學“學堂在線”的“雨課堂”軟件,對“單片機原理與應用”的課堂授課進行改革,開展實踐研究。該項研究,有助于讓更多的高校教師深入了解雨課堂,并開展混合式教學。
【關鍵詞】微信;雨課堂;混合式教學
中圖分類號: G434;H319.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8-0220-003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8.096
0 引言
2013年以來,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大規模開放在線課程)和混合式教學(Blended Learning)在我國迅猛發展,合理開展混合式教學能夠提高人才的培養質量,是真正的以學生為中心。新的移動技術革命及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使移動學習模式成為當代大學生非常愿意使用的學習方式 。微信這樣的實效高、精準多樣的及時通訊(Mobile instant messaging, MIM)應用程序,在創造有效的環境來支持教學式非常有潛力的,微信目前已經有超過8億用戶(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作為國內應用最廣泛的MIM應用程序,將學生從上課的“低頭族”被拯救出來,很多教育工作者開始研究構建基于微信的學習模式,對微信的學習環境分析并提出新的一種移動學習環境下基于微信的翻轉課堂模式。
1 雨課堂簡介
雨課堂是清華大學在線教育辦公室和學堂在線共同推出的新型智慧教學工具,是教育部在線教育研究中心的最新研究成果。雨課堂能夠連接師生的智能終端,將課前-課上-課后的每一個環節賦予新的體驗,快捷免費地實現大數據時代的智慧教學。雨課堂是一個主要面向高等教育領域的教學工具,從軟件系統的角度上,分為三個部分:手機端、桌面電腦端和遠程服務器。手機端服務于師生教學,桌面電腦端服務于教師,遠程服務器是支撐系統的運行和教學大數據的采集、存儲、分析和決策。2017年4月20日下午,教育部長陳寶生在清華大學一線課堂聆聽了使用雨課堂進行混合式教學的思政課后,評價雨課堂讓手機從“低頭的工具”變成了“抬頭的利器”。
2 “雨課堂”在《單片機原理與應用》課程中的教學組織
2.1 “雨課堂”與PowerPoint的完美融合
“雨課堂”軟件在PowerPoint中是以插件形式存在,安裝成功后將看到如圖1所示,教師在PPT中做好課件然后上傳,課件會通過手機發給學生,學生可在微信中瀏覽教師的推送(包括視頻、語音、文字),針對“課前預習、課堂教學、課后復習”的每個教學關節都可以實現師生的全程溝通和反饋。
以16物聯網工程專業的《單片機原理應用》課程作為改革試點,將“雨課堂”引入教學的每一個環節:課前預習、課堂交互、課后回顧、數據統計分析等。
2.2 構建“雨課堂”班級
教師首先需要關注“雨課堂”公眾號,進入我的課程,首次進入是點擊“我要開課”,填寫好課程和班級信息,單擊“完成”就會創建成功,然后進入班級選擇“成員管理”-“邀請學生加入”,將生成一個專屬二維碼和邀請碼,告知學生后,學生可以通過掃描二維碼加入班級,如圖2所示。
2.3 基于任務的課前思考
上課前,教師在PowerPoint中制作好預習PPT,在“雨課堂”界面可以根據需要添加題目、慕課視頻/網絡視頻等多種形式的預習資料,引起學生興趣來思考。課件制作完成,點擊“上傳試題/手機課件”即可將課件同步到手機端,教師可以隨時隨地調取發送給學生。教師可隨時查看學生預習完成的情況,并可以在手機端對學生提交的主觀題進行批改,如圖3所示。
2.4 課堂交互
上課時,教師需要在電腦里打開授課PPT,在“雨課堂”界面點擊“開啟雨課堂授課”,屏幕彈出課堂二維碼,學生掃碼進入班級,教師可在手機微信端查看學生到課人數,節省了點名的時間,如圖4所示。教師授課的PPT可同步在學生的手機端播放,如教師在授課PPT只設置了選擇題,學生可以在手機端進行答案選擇和提交,待答題時間到,答題選擇的結果會直接統計在PPT上,而且老師可以為答題正確的前三位同學發送紅包,這樣的環節大大增加了課堂的趣味性,使學生的注意力緊緊的被吸引在教師的授課內容上。
學生在聽課過程中,可以在手機端的任一PPT右下角單擊“不懂”以標注自己存在疑問的知識點,課后教師可以查看學生的標注情況統計,有針對性的總結輔導。“雨課堂”2.1版中“彈幕”功能也是能引起學生興趣的一個工具,教師在進行問題的提問后,不用一個一個同學的提問,可以開啟“彈幕”,學生可以在手機端發送答案,師生會實時看到每位學生的答案,也是大大增加了學生的參與性和趣味性。
2.5 基于復習任務的課后總結提升
課后的總結復習環節,教師可以查看學生的課堂表現,針對不懂PPT的標注對應的知識點及“討論區”學生提出的問題進行相應題目的設置。
3 雨課堂教學分析效果
課前預習通過查看詳情,可以了解學生對預習資料的查看時間及查看人數,實時掌握學生的預習情況。課堂結束后,可以查看學生發過的彈幕內容,了解每位學生的課堂掌握情況。如5所示。
4 結束語
本文將“雨課堂”應用在《單片機原理與應用》教學過程中程當中,詳細講解了課前、課上、課后各個環節使用“雨課堂”授課的步驟及優勢,從課堂教學的效果看,“雨課堂”不僅為師生提供完整立體的數據支持、自動任務提醒,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自學能力與學習興趣。“雨課堂”中的限時測試是一個很好的督促學習的方法,然而“雨課堂”的測試也存在著習題題型少、學生必須時刻聯網等弊端。值得肯定的是,“雨課堂”確實讓課程教學變得更加生機煥發、充滿活力。
【參考文獻】
[1]趙秀紅,基于慕課和“雨課堂”,清華大學帶動62所高校進行混合式教學改革——慕課改變你,你改變課堂[N].中國教育報,2016-6-17(1).
[2]微信雨課堂混合學校模式應用于高校教學的實證研究[J].高教探索,2017,9:50-55.
[3]臧晶晶,郭麗文.滴水成雨—走進雨課堂[J].信息與電腦,2016(8):235-236.
[4]用微信和PPT上課 沒錯這就是清華自主研發的雨課![EB/OL].http://sanwen8.cn/p/1d4W3l T.html.
[5]于歆杰.化云為雨,潤物無聲——雨課堂使用體會[EB/OL].http://mt.sohu.com/20160412/n4439838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