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樂飛
【摘 要】混合式學習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和網絡化學習相結合,取得最優化的學習效果。通過在信安專業《網絡安全腳本語言》課程中開展混合式學習,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體現“學生主體,教師主導”的教學理念。從教學設計、資源建設、教學實施、考核評價等方面進行研究與改革,教與學效果提升明顯。
【關鍵詞】混合式學習;信息安全;教學改革;自主學習
中圖分類號: G6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9)08-0074-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9.08.031
【Abstract】Blended learning is to combine traditional learning methods with networked learning to achieve optimal learning results.Through the blended learning in the course of Cyber Security's"Network Security Scripting Language", the students' enthusiasm for learning is mobilized,embodying the teaching concept of"student main body,teacher-led". From the aspects of teaching design,resource construction,teaching implementation,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the research and reform are carried out,and the teaching and learning effects are obviously improved.
【Key words】Blended Learning;Cyber Security;Teaching Reform;Self-learning
0 引言
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慕課、微課、翻轉課堂等教育理念與教學手段的提出,為高職專業教學改革提供了豐富的實踐方法。如何低投入、高效能的選擇信息通道,并以此組織教學,提高教學的有效性成為當前教育研究的熱點[1]。混合式學習(Blended Learning)將面對面的教師授課與多種網絡技術、多種教學方法相結合,實現了傳統課堂學習與網絡學習的相互融合與優勢互補[2]。教師通過引導、啟發,監控整個教學過程體現主導作用,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發揮學習主體的主動性、積極性與創造性,最終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
1 《網絡安全腳本語言》課程改革的必要性
《網絡安全腳本語言》是我校信息安全與管理專業的主干課程,主要讓學生熟練使用python語言進行網絡安全工具的開發。原有課堂教學分為三個階段:教師教學、學生訓練、教師檢查點評。通過讓學生在做中學,體現了“學做合一”的教學思想,但是存在幾個突出的問題。
學生學習過程中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不夠。教師在教學、演示過程中占用的時間較多,學生在此過程中主要是被動的學習,參與度較低,難以形成有效的學習主體。
教學效率較低,教學效果難以保證。教師在教授知識技能過程中花費的時間較多,導致學生實訓時間相對縮短。學生實訓過程中出現問題,教師單一指導花費時間多,重復性高。課前和課后沒有有效的手段對學生的自主學習進行監控,教學效果大打折扣。[3]
學生個性化需求難以滿足。原有教學過程體現學生中心的教育理念不夠,教難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為解決上述問題,需要采用混合式學習課程改革,提高教學效率,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
2 混合式學習改革實踐
開展混合式學習,需要選擇相應的在線學習平臺,經過比較,本門課程使用藍墨云班課平臺作為課程改革的重要抓手,打通線上和線下學習的瓶頸,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和教學效果。
為了便于學生自學,我們在原有教學資源數字化的基礎上,進行顆粒化改造,通過動畫、微視頻等方式,便于學生使用手機等移動平臺進行線上學習。[4]
課前學習過程中,我們將課程的相關學習資源上傳平臺,讓學生有目的性的進行自學,盡量減少傳統在線學習平臺的資源集中展現而分散學生注意力的問題。同時,學生在課前預習中遇到的問題,可以通過平臺向教師進行提問,通過討論師生互動掌握課程教學的重難點。
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們通過在平臺發布相關實訓任務(活動),配合相關學習資料,學生開展線下實訓。在此過程中,教師重點解決學生預習過程中反饋的問題,講解、演示過程明顯減少,更主要的職責是引導與監控課堂教學過程。如遇問題,學生既可以通過學習線上資源進行自主解決,也可以向教師提問,開展一對一的輔導。在提高效率的同時,解決了學生個性化教學的需求。通過查看學生的提交任務的歷史版本,有效了解學生的學習過程,便于教師發現問題,為后續課程改革提供依據。
課后,我們通過平臺發布相關課外實訓項目,由學生自主完成。學生完成課外項目后,通過平臺進行提交,便于教師了解學生課后學習情況,并及時提供相應的指導。
同時,通過教學平臺開展測試活動,便于教師快速了解學生對知識技能點的掌握情況,及時反饋到教學活動中。通過設置助教這一角色,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和學習相關知識的積極性與主動性,發揮學習主體的特點。
將教學評價分為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兩部分,其中過程性評價占60%,終結性評價為40%,突出對學生學習過程的考核。改革教學評價方式,通過對過程性評價的內容進行細化,突出教學平臺在量化評價中的作用。將平臺上的各項活動,如考勤、學習資源、回答問題、完成實訓與作業、測試情況等按比例列入評價指標。評價指標更加客觀,評價數據更加準備,對于每位同學的考核與評價也更加便捷。學生可以通過實時的考核評價結果,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調整學習狀態。
3 課程改革實施效果
提高教學效率。通過使用教學平臺,教師可以完成簽到、作業、測試、提問等多項工作,減少了很多重復性勞動,提高了教學效率。
活躍課堂氣氛。通過手機搖一搖進行提問搶答,通過頭腦風暴活動開展課內討論,通過投票聽取學生意見,合理利用手機,增加課堂的活躍度。
提升學習效果。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和課后練習,鞏固知識提升技能,培養自主學習的能力。經過統計,授課班級期末測試成績平均提高10%,學習效果提升明確。
4 總結
使用混合式學習,能夠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與學生的學習效果,是今后課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但該模式對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教學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時,也要求學生改變原有的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提高自主、自律能力。此外,該教學模式對于網絡、終端等基礎設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發揮混合式學習教學的優勢,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需要我們深入研究與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國華,等.國內混合式學習研究現狀分析[J].中國遠程教育,2015(2):25-31.
[2]陳謙峰,蔡華珠,謝斌.基于藍墨云班課平臺的混合式教學法在《內經選讀》課程中的運用[J].光明中醫,2019(2):330-332.
[3]崔寧,劉向陽.基于翻轉課堂的高職《單片機應用》課程混合式教學模式探析[J].教育與職業,2019(2):88-92.
[4]王曉躍,等.基于SPOC混合式學習模式的學習支持服務構建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2019(3):48-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