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永標 翁哲芳
【摘 要】 目的:探討自制中藥外敷膏聯合藥物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月-2018年7月我社區收治的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80例,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4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鹽酸氨基葡萄糖與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進行治療,觀察組在采用藥物治療的基礎上,聯合自制中藥外敷膏治療,對比兩組的治療效果。結果: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觀察組的鎮痛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結論:在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治療中,采用中藥外敷聯合藥物的方式,可以提升治療效果,鎮痛效果也非常明顯,在臨床中應用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
【關鍵詞】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中西醫結合;中藥外敷
【中圖分類號】R684.3【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088-01
膝關節骨炎的英文名字為knee osteoarthritis, 簡稱為KOA,還被稱作膝關節增生骨炎、退行性骨炎,該病是伴隨人類年齡持續增長,膝關節明顯變大的一種膝關節病癥。該病病理為膝關節的軟骨面出現大片纖維化,軟骨下端出現鈣化,周圍呈現骨贅,滑膜囊呈纖維化,并伴有滑膜炎。這種病癥主要病變是骨質增生、滑膜炎以及關節痛,嚴重的還會出現功能性活動障礙,造成病患生活水準急劇下降。該病是造成老年人殘疾的原因之一。現階段,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以緩解病痛、延緩病癥發展速度為主,只有極少嚴重的病患需通過手術來置換膝關節,并且手術治療會出現各種并發癥,會為病患帶來許多痛苦[1]。以往在臨床上膝關節骨關節炎在老年人群中為多發,近年來有中青年人群發病率增加的趨勢[2-3]。但至今尚無標準化或最為理想的藥物治療方案[4-5]。中醫在治療膝關節骨炎方面經驗豐富,近年來,我院運用中藥外敷聯合藥物口服的方式進行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治療,通過臨床不斷總結與分析,發現中醫外用藥對于膝關節骨炎有較好的治療效果,患者用中藥外敷結合西藥治療,對比單用西藥的療效,疼痛消失快,關節功能恢復好,能更早的參與社會活動,獲得了較好的效果。為探尋更好的治療方案,本文嘗試通過自制中藥外敷膏聯合藥物治療膝關節骨炎,現將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本次研究分析我院收治的80例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患者,患者早期出現膝關節酸痛、腫脹、活動時或有刺痛,休息后可部分緩解,病程久者出現膝關節下蹲起立困難,關節腫大畸形,甚至股四頭肌肉萎縮等臨床癥狀。髕骨深面及關節周圍有壓痛[6]。患者都接受X線片檢查,確診為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在中西醫結合治療基礎上,結合《實用骨科學》與《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方案》進行治療。將80名患者隨機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兩組各40例患者。觀察組有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平均年齡(56.23±3.6)歲。對照組有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5例,患者平均年齡為(55.34±3.5)歲。
1.2 診斷標準
1.2.1 納入標準 膝骨關節炎診斷均符合骨關節炎診治指南(2007年版)的臨床診斷標準”[7]。
1.2.2 排除標準 患者均無心、腦、肺、肝、腎及造血系統等重要臟器組織的嚴重功能障礙。無特殊的用藥過敏史。無牛皮癬、代謝性骨病、免疫系統疾病等。對本研究所用藥物及其輔料均無既往過敏史。女性患者非處于妊娠或哺乳期。除外創傷等原因引起的膝關節骨關節炎并發膝關節畸形、感染性膝關節骨關節炎患者。
1.2.3 脫落與剔除標準 患者就診前均未經醫療機構的正規治療用藥,療前2個月內也未自行服用過本研究所用類別的藥物。
1.3 西藥治療
1.3.1 治療方法
觀察組和對照組患者都接受藥物治療:鹽酸氨基葡萄糖(奧美制藥廠,批準文號:HC20140007)750mg,口服2/d,分別早晚飯后服;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Temmler Ireland Led,批準文號:H20170098)75mg口服,1/d,早飯后服。觀察組在西醫治療的基礎上,還采用中藥外敷治療的方式。兩組患者都接受為期二個月的治療,對兩組的治療效果進行對照。
1.4 中藥外敷
中藥外敷治療方法:采用止痛消炎軟膏20g(中藥成分:獨活、天南星、皂莢、草烏、芒硝,冰片)聯合中草藥粉進行外敷,中草藥成分:制川烏、制草烏、制南星、三棱各5g,莪術、皂角、白芷、當歸、姜黃、川芎各6g,防風4g,乳香、沒藥、炒五倍子、制馬錢子、紅花、制大黃各3g細辛2g。換藥方法:3到5天換藥一次,療程為8周。
1.5 療效及判定標準
療效判定 (參照<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中骨關節炎的療效判定標準擬定。臨床控制:疼痛等癥狀消失,關節活動正常,ISOA積分減少≥95%,X線顯示正常;顯效:疼痛等癥狀消失,關節活動不受限, ISOA積分減少≥70%,<95%,X線顯示明顯好轉;有效:疼痛等癥狀基本消失,關節活動輕度受限,ISOA積分減少≥30%,<70%,X線顯示有好轉;無效:疼痛等癥狀及關節活動無明顯改善, ISOA積分減少不足30%,X線無改變[8]。
1.6 疼痛程度評估
患者的膝關節疼痛程度采用數字疼痛視覺模擬評分法(VAS)[9],總分為10分,0分為患者沒有出現疼痛感。1-3分為患者出現輕微的疼痛感。4-6分為患者出現中度的疼痛感。7-9分為患者出現重度疼痛感。10分為患者劇痛。
1.7 統計學方法
本次研究采用SPSS 22.0進行數據分析,采用標準差進行計量資料分析,采用X2進行率對照,P<0.05為差異明顯。
2 結果
2.1 觀察組和對照組治療效果對照
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觀察組和對照組膝關節鎮痛效果比照
觀察組患者鎮痛效果明顯好于對照組(P<0.05),見表2。
3 討論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在臨床上較為常見,患者膝關節常會伴有各種腫脹、疼痛,不能正?;顒?,隨著年齡的增大,患者的病情會越來越嚴重。其主要的病理特點為:關節軟骨的變性、破壞、軟骨下骨硬化、關節邊緣軟骨下骨增生、骨贅形成,進而引起滑膜炎癥、半月板損傷、游離體形成及關節外組織炎癥等一系列病變[10]。其病因以及發病機制尚未有統一的定論。目前,臨床上對該病的治療主要為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11]。采用鹽酸氨基葡萄糖和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藥物治療,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是軟骨類營養藥,可以補給軟骨基質,恢復正常代謝,從而緩解KOA的病理過程,減輕癥狀。研究證明,鹽酸氨基葡萄糖在臨床上治療該病取得了滿意的療效[12]。雙氯芬酸鈉緩釋膠囊,非甾體抗炎藥在治療KOA中運用最為廣泛,具有止痛和抗炎的雙重作用[13]。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在中醫學領域屬“骨痹”、“萎證”范疇,中醫認為此病發生于肝腎虧虛,感受風寒濕邪和勞損有關,在《內經·痹論》中認為“風寒濕三氣夾至,合而為痹”,風寒濕等外邪侵襲肌膚,肢體,關節,肌肉經絡痹阻,不通則痛;《內經·萎證》中有“腎氣熱則腰背不舉,骨枯而髓減,發為骨萎”,指出內因致病,腎主骨,肝主筋,肝腎虧虛,則發病。本研究通過現代醫學西藥治療,聯合自制中藥,磨碎成藥粉,配合藥膏,敷于患處,其中馬錢子、川烏、草烏、南星、細辛、防風鎮痛驅寒;皂角、白芷、五倍子、三棱、莪術止痛散結;乳香、沒藥、姜黃、紅花、當歸、川芎活血止痛;諸藥溫熱,佐以大黃,且助活血散結諸藥之力。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的治療有效率及鎮痛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通過中西醫結合的治療,標本兼治,不僅可以快速緩解患者膝關節疼痛,且具有操作簡便、副作用少、關節功能恢復好等優點,充分發揮了傳統中醫療法“簡、便、廉、效”的特色。
綜上所述,自制中藥外敷膏聯合藥物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療效確切,且具有起效快、鎮痛佳以及功能改善明顯等特色,值得應用推廣。
參考文獻
[1] 呂靜.中醫理療治療膝關節骨炎的臨床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雜志,2018,6(6):19-21.
[2] 熊偉,何興川,曾羽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病因分析[J].健康必讀 旬刊,2013,7(5) :27-29.
[3] 馬東華,劉敏,黃庭山,等.湖南省桑植縣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發病原因的流行病學調查[J].醫學臨床研究,2014 ,31(4) :722-724.
[4] 臧曉鸞桂文,王江不同藥物關節腔給藥治療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療效[J].中國老年學,2016 ,36(9) :2264-2265.
[5] 高巖,田志.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病因與臨床表現[J].中國社區醫師,2014 ,41(34) :5-6.
[6] 高志,膝關節骨關節炎經中西醫不同療法的對比研究[J].世界中醫藥2017,12(8):1767-1770.
[7] 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骨關節炎診治指南(2007年版)[J].中國矯形外科雜志,2014 ,27(3) :28-30.
[8] 鄭筱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試行)[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2.349-353.
[9] 蘇建敏,候江偉,周占鋒,等.鹽酸氨基葡萄糖膠囊與醋氯芬酸片治療肘關節創傷性關節炎的療效比較[J].現代藥物與臨床,2017 ,32(4):710-713.
[10] 趙晨西,劉明遠.膝關節骨性關節炎的治療進展[J].湖南中醫雜志,2018,11(11):191.
[11] 聶治軍,常彥海.膝骨性關節炎患者行關節置換、關節鏡清理結合玻璃酸鈉注射治療的臨床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8):19-20.
[12] 劉志剛.硫酸氨基葡萄糖膠囊治療膝骨關節炎的療效觀察[J].中國冶金工業醫學雜志,2011 ,28(1): 66-67.
[13] 謝進,韓晉,王伊文,等.膝關節骨性關節炎藥物治療[J].中國醫藥指南,2010, 8(10): 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