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芬
摘 要:習總書記在2016年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中的講話,強調了“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是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內容,文章選取了應用型大學的會計專業大學生為研究樣本,分析會計專業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探索如何加強其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性,對應用型高校加強立德樹人教育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立德樹人;應用型高校;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
教育界“立德樹人”精神由來已久,立德樹人上升為黨的國家教育方針,是教育之根本。大學是“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陣地,而且大學培養的大學生們,面臨著即將步入社會,奔向各個工作崗位。那么,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就成為“立德樹人”教育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立德樹人維度下,應用型高校應積極探索如何加強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本文選取會計專業大學生為研究樣本,分析其大學職業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并以此提出相應的教育措施和方法。
一、會計專業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意義
職業道德是每個行業工作人員都必須遵守的,體現職業特征的行為規則,任何人在職業生涯中都應該自覺遵守。會計職業道德是職業道德領域中的一個重要分支,是從事會計工作的人員應自覺遵守的會計行為規范和道德準則,是在向社會提供財務信息的過程中形成的,是會計工作的靈魂。會計人員的職業道德水平和素養直接影響企業財務信息的客觀性、真實性和公允性,進而影響到企業信息使用者包括:股東、債權人和投資者等對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成果的判斷。同時,在市場經濟大環境下,企業各方經濟利益體之間的利益沖突時有發生,企業財務報告的出具以及相關信息的披露是各方經濟利益體之間相互博弈的最終結果,這就導致了財務信息披露的復雜性。結合曝光的上市公司財務造假事件,我們可以發現,虛假及錯誤的財務信息披露更多時候并非財務技術及手段的缺失,而是各方利益博弈過程中的違背職業道德選擇的結果。所以,加強會計專業大學生的職業道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指導意義。
二、會計專業大學生職業道德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我國高校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起步較晚,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了加快和完善高校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建設,本課題組成員針對江西省幾所應用型獨立院校的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情況進行了走訪調查。在調查過程中發現,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在高校的具體實施過程中,尚存在一些問題。
(一)應用型高校缺失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自21世紀以來,我國的大學教育在“精英教育”的基礎上,發展了“大眾教育”,經過高校教育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應用型高校應運而生。應用型高校在辦學目標、辦學特色等方面與研究型高校有所不同。應用型高校的辦學目標是,培養適應地方經濟發展的應用技能型人才。在這一目標指導下,部分應用型高校“重技能,輕道德”教育現象較為明顯。從高校的課程體系建設中發現,會計專業理論知識課程、會計實踐課、技能實驗室建設較為完善;而財經法規及職業道德教育等課程較為缺失。學生通常是通過會計職稱考試獲取一點財經法規相關知識,而考試通過之后,立馬拋諸腦后,沒有形成完整而深刻的職業道德意識和體系。
(二)應用型高校并未高度重視會計職業道德教育
在走訪調查中,有些應用型高校開設了財經法規及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等課程。但開設課程較為單一,且以理論灌輸為主,較少結合實際案例進行分析并加以運用。課程的考核方式是以試卷考試為主,考核內容以理論背誦為主。這種考核方式較為簡單,易于操作;但同時對于學生職業道德教育能力的提升以及行為的規范等方面,卻無從考核和衡量。而且考核的結果多由老師評判為主,沒有考量學生的自評以及互評等因素,顯然,這種評判模式缺少一定的科學性。綜合而言,應用型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沒有狠抓落實,這極大地影響了應用型高校學生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性。究其原因是,隨著應用型高校的擴招以及學生就業壓力等情況的出現,應用型高校特別重視學生會計理論知識和技能等培養,這些能力是用人單位招聘時所需要的硬件,也是能立竿見影的關鍵。而會計職業道德水平是在進入工作之后,在工作中才能得以體現的。所以,應用型高校在培養目標上,為了對接用人單位所需,是具有一定功利色彩的。而真正工作之后,我們往往會發現,會計工作可能不一定需要非常高超的會計技能和技巧,反而是強烈的會計職業道德在會計工作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影響著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選擇以及會計信息披露等。
三、加強應用型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有效途徑
(一)完善會計專業課程體系
加強高校立德樹人教育,加強高校思政教育,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文件學習、開會學習等層面,更應該貫徹落實到具體的課堂教學中。會計專業的課堂教學,除了會計理論知識、技能的培養,還應該開設體現學生職業道德素養的相關課程。所有應用型高校的會計專業都應該開設《財經法規》、《會計職業道德》等課程,將其作為會計專業核心課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并給予相應學分。同時,在課程師資的選擇和培養上,應鼓勵課程教師加強對會計職業道德的不斷學習和鉆研。通過在校的學習教育,讓學生意識到會計職業道德的重要性,為其工作中的會計判斷和選擇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二)利用專業課程、第二課堂進行“課堂內外”的職業道德教育
在加強財經法規、會計職業道德學習的同時,可以利用專業課程、第二課堂進行“課堂內外”的動態交互學習。例如,在《成本管理會計》、《中級財務會計》、《企業稅收實務》、《上市公司財務分析》等課程中通過案例的形式,融入會計職業道德教育。同時,在學院的第二課堂中,比如會計技能大賽、稅務技能大賽中,融入會計職業道德考核的元素。讓學生在課堂內外均感受到會計職業道德的影響和約束,并能在實際運用中遵守相關職業道德,自然而然地形成一種會計行為規范和準則;而不僅僅是相關行為準則和條文的背誦。
(三)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目前職業道德教育的評價主要是以理論考試的老師評分為標準,這種評判標準,只考核了學生對理論知識背誦的能力,顯然是傳統而又落后的。為了達到良好的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效果,應建立并完善科學的課程評價體系。考核的內容既包括職業道德理論部分也應包括實踐部分的內容;考核方式除了老師評分,還應該結合學生自評、學生互評以及在學生實習過程中,通過校外實習單位對學生職業道德的評判進行綜合評價。這種多角度、多方面的評價會更客觀、更公允地體現和反映學生的職業道德水平和素養。
綜上所述,應用型高校會計專業應深刻認識到會計職業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更新觀念,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完善職業道德教育課程框架體系,完善課程評價體系等,切實從用人單位和學生角度所需出發,加強學生會計職業道德的培養。
參考文獻
[1] 曾向紅,汪燕芳.高校會計職業道德教育新思考[J].財會月刊,2011(3):107.
[2] 于洪麗.高職院校會計專業職業道德教育的現狀及改進路徑[J].教育與職業,2014(12):80.
[3] 張莉初,龍燕.高校院校職業道德教育存在的問題與路徑選擇[J].新疆職業教育研究,2015(3).
[4] 賽娜.財經法規與會計職業道德課程教學設計[J].財會通訊,2015(25).
基金項目: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本文系2017年江西財經大學現代經濟管理學院黨建研究課題的階段性成果之一,項目編號:YDJ-2017-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