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開展教學科研是學校教師事業得以發展的重要因素,高職院校輔導員高度關注,雖然都意識到其重要性但是卻在教學科研實踐中缺乏對策和技巧。文章調查了解高職院校輔導員教學科研的現狀,著重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對策和建議。
關鍵詞:輔導員;教學;科研
輔導員教學科研能力及水平,是輔導員職業生涯中解決工作實際問題的重要體現,是輔導員取得更高職稱和是否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為了輔導員更快地了解目前高職院校的教學科研情況、存在的問題,為輔導員教學科研進步和發展提供更合理的意見和建議,都是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討的課題。
一、輔導員教學科研現狀
(一)輔導員教學情況。高等職業學校講師、副教授、教授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條件中提到專業輔導員都需要授課時數達到相應的要求。教學綜合考核成績為B級(良好)以上。我院專兼職輔導員人數為104人,大部分專職輔導員主要承擔四門學生素質課程,包括《安全教育》、《國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大學生職業發展與就業指導》。除了《心理健康教育》這門課程需要有心理學專業的背景,其他課程輔導員均可安排上課。目前大部分的輔導員每個學期均有60個課時以上,考核成績均獲得良好。
我院輔導員教學還參與了一些常規的教學工作包括:學期計劃和總結;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學檢查工作;期末考試、閱卷錄成績;參加教研室教師聽課評教;參加校內外的教學比賽;協助組織開展社會科學普及活動周、職教周、畢業文化周和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等活動。
(二)輔導員科研情況。高等職業學校講師、副教授、教授專業技術資格評審條件中對論文著作也提出了相應的要求。 2018年,我院組織教師參加各種課題項目共計8項,其中和輔導員有密切聯系的有2項,包括2018年廣西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和2018—2019年度學院行政管理、輔導員工作研究項目,申報思政課題中的輔導員專項1項立項,學院輔導員輔導員工作研究項目13項,84名輔導員主持或參與了項目研究。公開發表論文26篇,著作2本,公開出版教材4本。
二、教學及科研存在的問題
(一)大部分的輔導員擔任著其他重要工作,團建黨建、班級建設、宿舍管理及資助工作等等,或是還兼任行政崗位的工作,任務繁重。教學過程中如果遇到其他學院或者系部布置的重要工作,會停課調課或是更換任課教師,造成教學連續性較差。
(二)輔導員教學培訓方式和機會較少,還有校外的課程競賽也是很有限,不能滿足輔導員的需要。由于大部分素質課程大班教學,急需線上線下同時教學,但是輔導員真正參與搭建的網絡教學平臺類似于雨課堂、超星學習通、易班優課等培訓學習較少,實際應用網絡教學平臺的輔導員和班級也少。
(三)實踐教學環節薄弱。這幾門素質課程均需要實踐教學,特別是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但是實際情況是,教師人數少,學生班級多人數多,基本上大班上課,甚至有的班級達200多人,實踐環節開展起來比較費勁。而且有些課程需要安排期初上課,否則有可能錯過了最佳教育教學時間。
(四)新入職輔導員作為任課教師普遍擁有碩士學位,專業理論知識扎實,思維活躍,雖然都經歷過重點大學和科研院所系統、正規的專業學習和訓練,但教育學理論知識及教學案例相對缺乏。同時他們也未接受過系統的教師職業技能訓練,教學經驗嚴重不足,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
(五)輔導員思想政治教育、教學任務、行政工作繁重,科研平臺欠佳,自身研究方向不明確,科研倦怠,獨立科研能力缺乏和創新能力不強,對課題申報不積極、不主動;特別是幾乎每位老師一個專業,缺乏專業交流,喜歡“單打獨斗”, 缺乏團隊合作意識,難以融入學科方向和科研團隊;另外,教學與科研,理論和實踐嚴重脫節,教學水平和科研能力難以提高。
三、針對性的建議和意見
(一)對新入職的輔導員優先合理排課,滿足其提出的合理時間點排課,這樣既能不耽誤教學,輔導員又能順利開展完成本職工作。
(二)對新入職的輔導員進行系統的課程教學培訓,形成穩定的教學團隊,在財力物力上支持新入職的輔導員制作課程微課,開展信息化教學及網絡教學,對應的校外比賽在校內也開展比賽選拔并設立獎勵,鼓勵更多的新入職的輔導員參加從而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
(三)理順好教學與科研之間的關系。教學與科研是相輔相成的,每門課程教學結束后,輔導員善于將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及解決的方法形成自己的科研成果,通過科研更新素質課程知識、通過素質課程相關理論完善自身知識結構,提高其教學水平、科研能力。
(四)組織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對新入職的輔導員的科研工作進行針對性地指導和傳授經驗,特別是論文的如何撰寫、發表的快捷途徑,課題的選題、撰寫的技巧及如何有效結題,有國家級、區級及市級獲獎的教師傳授參加比賽的經驗及技巧,組織開展經驗交流會等。
四、結語
調查、了解高職院校輔導員教學科研的現狀,著重分析其中存在的問題,針對所發現問題,提出相關措施及建議,進一步提高高職院校輔導員教學科研的科研能力,激發高職院校輔導員投身于科學研究的積極性、創造性,促進高職院校輔導員獲得更高的職稱和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葉穎.一流學科高校青年教師科研能力現狀及對策研究--以天津醫科大學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2018(14).
[2] 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的路徑研究[J].西部素質教育,2018(19).
[3] 楊聰,孫賓賓.高職院校科研成果轉化為教學資源探討[J].合作經濟與科技,2017(05).
基金項目:2018—2019年度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行政管理、輔導員工作立項研究項目(廣商院〔2018〕38號)“高校輔導員職業價值觀與工作績效兩者關聯性研究”的研究成果(XY2019FDZD02)。
作者簡介:李金霖(1981-),女,廣西南寧人,廣西工商職業技術學院,講師,學生素質教研室主任,管理學碩士,研究方向:學生管理工作、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