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日益普及,網絡技術的迅速發展,社交媒體的廣泛運用,人人都有麥克風時代已經到來,社會輿情的主要表現形式也轉向互聯網。網絡輿情作為一種社會輿論的表現形式,也反映著高校大學生對社會熱點問題的觀點與看法,深切影響著高校大學生的思想意識形態,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的民辦高校,應如何正確認識和科學回應處置高校網絡輿情,切實發揮網絡輿情的正面效應,已成為當前民辦高校面臨的一個急需研究探討的現實課題。
關鍵詞:民辦高校;輿情回應處置
一、民辦高校輿情回應處置工作的時代背景
(一)新時代下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根本要求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應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高度重視傳播手段建設和創新,提高新聞輿論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堅持底線思維著力防范化解重大風險專題研討班開班式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指出:“要高度重視對青年一代的思想政治工作,完善思想政治工作體系,不斷創新思想政治工作內容和形式,教育引導廣大青年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自信,確保青年一代成為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此外,《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在政務公開工作中進一步做好政務輿情回應的通知》(國辦發[2016]61 號)、《中華人民共和國網絡安全法》的正式實施以及相關配套法規的陸續出臺,也都要求高校建立完善的監測預警、信息通報和應急處置制度和體系,做好輿情回應處置工作已經成為牢牢掌握意識形態工作領導權的根本要求。
(二)新形勢下加強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領域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明確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時而進、因勢而新。要運用新媒體新技術使工作活起來,推動思想政治工作傳統優勢同信息技術高度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民辦高校網絡輿情工作已成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應主動占領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新陣地,全面加強輿情回應處置的建設,使網絡成為弘揚主旋律,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同時利用網絡輿情為大學生學習、生活提供服務,加強同大學生的溝通與交流,及時回答和解決大學生提出的問題,對大學生進行教育和引導。
(三)高校教育培養對象的現實要求
第42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 2018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為8.02億,其中 20-29 歲年齡段的網民占比最高,達 27.9%”。民辦高校大學生基本都是網絡的“原居民”,加上自由支配時間相對較多,網絡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為民辦高校教育培養對象——大學生的一種生活方式,一方面他們喜歡在網絡上表達各種觀念想法甚至是“吐槽”,另一方面由于認知和行為處于發展階段,對各種復雜信息的辨別能力不夠,在使用媒介的時候面臨注意力缺失、信息焦慮、數字壓力、網絡成癮、隱私安全、網絡暴力等諸多風險。這就要求民辦高校要加強輿情回應處置工作部門,讓網絡空間成為激發青年大學生正能量的堅強陣地。
二、高校輿情回應處置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輿情回應處置工作認識需要進一步提高
隨著微信廣泛占據青年學生的生活空間,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使用微信朋友圈表達自己的意見、建議,之前的微博、貼吧等媒體形式逐漸淡出學生的視野,隨之對于網絡輿情監控的難度逐漸加大,每周輿情周報所反饋的輿情呈現弱化趨勢,造成部分輿情信息員思想認識出現松懈,認為輿情監控工作可有可無,著反映出當下諸多高校輿情信息源對于輿情監測工作的認識不到位,沒有充分認識到此項工作的重要性。
(二)輿情回應處置工作隊伍需要進一步加強
再者,目前在民辦高校從事輿情回應處置工作的隊伍一般掛靠在學校職能部門,工作人員也主要是以兼職為主,隊伍建設缺少精細化的角色定位和分工,更多滿足于“觀察員”和“值班員”的角色,對于隊伍的相關培訓學習不夠,缺乏對網絡輿情工作的提前預判和理性分析,不能運用科學方法去應對和處理,這也是的當下輿情回應處置工作的另外一個短板——欠缺一支專業化的輿情回應處置工作隊伍建設。
(三)輿情回應處置工作研究需要進一步深化
網絡的及時性、互動性,偏差性、虛擬性和開放性、多變性等特征決定了網絡輿情監測的復雜性,在當下的民辦高校輿情回應處置工作中我們更多的關注在于輿情危機的監控和處置,但是缺乏對于輿情危機的系統分析研究,當下的民辦高校輿情回應處置機制還處于“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被動處置中,尚不能通過對網絡輿情的系統分析研究掌握其演化規律,從而能夠提前預判網絡輿情的爆發,進而能夠將網絡輿情處置在其萌芽階段。
三、新形勢下做好民辦高校輿情回應處置工作的路徑選擇
(一)提高思想認識,更新工作理念
《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在政務公開工作中進一步做好政務輿情回應的通知》(國辦發[2016]61 號)明確提出做好政務輿情回應日益成為政府提升治理能力的內在要求。對于擔負著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高校來講,做好輿情回應處置工作同樣至關重要,要把輿情回應處置和學生思想教育、人才培養、社會服務緊密結合起來,放在同等重要位置,在全校范圍內樹立正確的輿情觀和危機感。根據此通知的要求和工作部署,作為民辦高校要充分認識高校輿情引導處置工作的極其重要性,要提高自身思想認識,更新工作理念。
(二)注重隊伍建設,提升業務素養
當下民辦高校網絡輿情回應處置工作的另一個問題就是專業化隊伍建設的欠缺,因此進一步加強輿情回應處置工作隊伍建設也十分重要,要充分注重網絡輿情處置隊伍的專業化建設,首先組建自身專業的高校輿情回應處置工作隊伍,并且對現有的輿情信息員隊伍采用“請進來”和“走出去”、線上和線下等多種方式加強網絡知識、網絡公共危機應對技巧與策略等業務知識培訓,不斷提高隊伍快速反應、及時應對、正確引導網上輿情的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廣泛調動學生黨員、學生干部的力量,充分發動學生干部的作用逐步建立起“學校——學院——班級——宿舍”的四級縱深預防和收集工作體系,形成工作合力,形成網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體系,牢牢把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主動權。
(三)加強工作研究,提高工作實效
民辦高校網絡輿情關系到學校的穩定和發展,一旦處理不好,甚至會引發群體性事件的輿情危機,直接影響校園的安全穩定。工作中要在加強政治理論學習和提高自身業務知識水平的基礎上,著力加強對網絡輿情規律、網絡輿情應對方法、網絡社會與組織工作的關系等相關問題進行學習與研究,充分認識和科學把握輿情發展規律,探索科學有效的應對方法,掌握網絡輿情工作主動權,切實提高回應處置工作實效。
意識形態的引導關系到偉大祖國的建設和偉大民族的復興,此項工作至關重要,在意識形態引導的諸多方式中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項就是輿情回應處置的妥善處理,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本分的民辦高線肩負著培養社會主義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偉大重任,理應把高校大學生的意識形態引導工作作為高等院校教育的一項極重要工作來抓,切實做好民辦高校的輿情處置工作。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宣傳部.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4.
[2] 高輝輝.微博輿情環境下高校輔導員工作策略探究[J].高教論壇,2015.
[3] 胡楊.高校校園網絡輿論環境優化理念思考[J].中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
作者簡介:艾必求(1989.12- ),男,江西南昌人,南昌理工學院,本科,研究方向:新聞學的傳播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