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嘯
摘 要:隨著信息化時代的不斷深入,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互聯網+”時代的到來,顛覆了傳統的產業結構模式,改變了人們以往固有的思維模式和生活方式。而如何將互聯網與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緊密融合,提升黨建信息化水平,是黨建工作信息化的客觀要求,是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前提,是貫徹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的根本宗旨,是國家各項事業得以順利開展的有力抓手。基于此,筆者結合自身工作情況,探討在“互聯網+”時代下,如何構建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體系。
關鍵詞:互聯網+;信息化;服務型;黨建
一、信息化與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在如今的大數據時代中,信息化社會的飛速發展,轉變了以往的生產方式,大眾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離不開互聯網。以此背景下,李克強總理創新性地提出“互聯網+”發展戰略,不僅給社會經濟發展指明方向,同時也為新時代基層黨組織建設發展奠定基調。互聯網的開放性打破了以往階段信息閉塞的狀態,延伸交互的結構,使資源共享能力提高,提高交互速度,使處理能力更強,提供多樣平臺,使終端交互更加頻繁。所以運行“互聯網+黨建”模式,有助于推動基層黨組織信息化發展,打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極大程度上改變黨中央與基層黨組織“斷鏈”,基層黨組織與人民群眾“失聯”現象,從而轉變基層黨組織職能,與時俱進,順應時代發展潮流,提高基層組織的民主水平,服務能力,從而提升各界對基層黨組織的滿意程度。
二、信息化背景下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面臨的困境
(一)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作用的削弱。服務型黨組織信息化要求我們改進傳統的工作手段和方式,以網絡為媒介,“下放”領導的話語權;以頻繁交流交互的方式,聽取各方建議和意見,從而達到高度統一性。而這一方式弱化了核心領導作用,使部分干部因個人素質問題,認為核心作用的弱化以及額外工作的增加,從而拒絕信息化的推進。另外,不同年齡層次、不同文化背景的黨員和群眾,他們對信息化手段的運用能力也不同,所以把握好繼承與創新是一個有待研究的問題。
(二)網絡空間話語領導權的“缺場”。網絡空間的開放化、及時性互動性等特點,創造了人人可以各抒己見的平臺,但同時網絡中也存在不良虛假信息和不正的思想觀念,海量的信息也容易動搖主流意識形態的地位,混淆人民的判斷力,易擾亂正常的基層服務功能。同時,近些年發生的網絡群體事件,影響黨在人民群眾的威信力。網絡的輿論功能一方面起到即時監督的作用,但同時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網絡暴力之類的社會問題。這客觀上要求我們黨抓牢網絡空間話語領導權的同時,要以客觀事實條件,結合當時社會背景,不斷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切實提高黨的執政能力。
(三)基層民眾政治參與訴求的提高。雖然服務型黨組織信息化要求利用互聯網來回應民眾的訴求,但手把手的扶危幫困依然是工作不可缺少的。無論是傳統黨建,還是信息化條件下的黨建,都具有政治性、嚴肅性、保密性等特點。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的第 40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表明,截至 2017 年 6 月,中國網民規模達到 7.51 億,占全球網民總數的五分之一。互聯網在全國的普及率高達 54.3%,超過全球平均水平 4.6 個百分點,可以說網絡已經成為社會公眾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使得民眾表達利益訴求呼聲越來越高。但是與此同時,網絡中的負面影響會干擾正常的政治生活和黨的執政工作,因此要從制度層面加強信息安全管理,進一步完善安全保密制度、日常管理制度、輿情監控制度等內容,強化安全防范,防止信息流失,確保基層黨建工作信息化發揮積極作用。
三、信息化背景下的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
(一)要讓信息化手段成為服務型黨組織的“眼”,不斷提升民主化水平。依賴于信息網絡技術的發展,黨聯系群眾的信息交流成本得到了極大幅度的降低,同時也提供了基層黨組織工作中多種信息網絡交流的便利渠道。所以黨組織應該利用這一條件,對于廣大黨員群眾意見和建議要及時反饋,提高政策的制定和執行的曝光度,使政策的制定和執行過程透明化,更要注意利用網絡的良好條件,問計于民,問計于普通黨員,從而增強黨員群眾對政策決策的認同感,降低執行過程中不必要的阻力。
(二)要讓信息化手段成為服務型黨組織的“手”,不斷提升服務效能。基層黨組織需充分利用高度發達的信息網絡技術,去處理傳統基層黨建工作中黨務管理、組織管理、信息咨詢、信息統計、數據處理等繁雜單調工作量大的工作;充分利用高度發達的信息技術,數字動態化管理組織工作,從而做到時刻記錄、更新、調整,歸錄檔案,從而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服務效能。另外,在黨組織信息發布過程中,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便捷,制作網絡教學課程,發布視頻,使得動態的展現出基層黨組織工作進程,提高社會各界對基層黨組織工作的監督度,加深社會各界對基層黨組織工作的理解。
(三)要讓信息化手段成為服務型黨組織的“心”,不斷提升黨員和群眾的滿意度。信息化時代中,信息發布和交互的方式在不斷更新換代,這就要求黨建工作者要改變傳統的依靠一支筆、一張嘴、一份報記錄發布信息的模式,去通過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形式,如圖片、視頻、多媒體甚至游戲等來為群眾傳遞信息,力求讓黨的服務接地氣,貼民心。各級黨組織之間、黨員之間、黨員和群眾之間的交流形式也要與時俱進,可以利用具有人氣的微博、微信等移動信息平臺,縮小人與人之間交流的距離,并且通過這些交流平臺,黨組織可以達到與黨員群眾交心的目的。
四、結語
信息化是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工作,“互聯網+黨建”是當今時代背景下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建設工程。但其中網絡本身也存在著風險和問題,影響黨的正常執政工作,因此要求我們在推進基層服務型黨組織建設過程中,要正視問題,規避風險,力求不斷提高基層黨組織的管理效率,提升基層黨組織的服務水平,從而使基層黨組織在基層民眾政治生活中起到中流砥柱的作用。
參考文獻
[1] 劉湘,賀書偉.高校基層黨組織“互聯網+黨建”問題探究[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6(24).
[2] 李歲月.互聯網+”時代基層黨建工作創新研究[J].華北電力大學學報,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