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丹 王潔晨 李芳
【摘 要】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目前農村整體生活質量也得到了一定程度改善,但是農村慢病依然普遍存在。農村慢病作為影響農村人口生命質量的重要限制性因素,防治不及時、認識不到位以及用藥依從性不強都是導致慢病防治難的重要原因。文章立足于農村慢病防治現狀,首先介紹了農村慢病的類型與防治誤區,其次對農村慢病發病與康養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簡單介紹,最后則結合上述內容對農村慢病防治對策進行了探討,希望可以有效提升農村貧困地區農村慢病防治效果,提升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
【關鍵詞】 農村;慢病防治;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R197【文獻標志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248-01
引言
農村地區是慢病的主要發病區域,這與經濟欠發達、人員的文化素質水平低下等因素具有密切的關聯。為了進一步介紹農村慢病防治策略,現就其相關定義與內涵介紹如下。
1 農村慢病防治概述
我國是個農業大國,建國后經過數十年的發展,我國的城市整體建設水平以及居民生活條件都具有明顯的改善,也在一定程度上帶動了農村區域經濟的進步與發展。但是,從宏觀上來看,我國并沒有完全實現全民脫貧,還有大量的區域存在人們生活品質不高的問題,其中就包括醫療衛生方面的問題。農村慢病一般包括有心腦血管、糖尿病、骨關節疾病、精神疾病以及腫瘤疾病,這些疾病的患病機理基本都與長期的物質條件匱乏具有密切的關聯。[1]由于缺乏科學的引導與用藥治療,大量農村人口長期受到慢病的折磨,生活質量難以獲得較大幅度的提升。
2 農村慢病發病與康養中存在的問題
農村慢病的發病率居高不下以及治愈率無法獲得提升主要是由于以下問題沒有得到妥善解決:
2.1 認識不到位由于文化素質水平低,信息相對閉塞,大多數農村家庭對于慢病的認識不到位。首先,患者及家屬對于疾病的發病因素與作用機理認識不足,在發病時很少有及時就醫的習慣;其次,在得病后就怨天尤人,缺乏對于國家醫保政策的認識,認為自己“治不起病”,或者不想“花錢”,導致慢病一直拖延,錯過了最佳治療時期;最后,患者對于現代醫療技術存在不信任感,該問題也普遍存在于農村地區,認為現代醫療技術并不能夠挽救自己的生命,出現自暴自棄的情況。[2]
2.2 預防不到位農村地區人口整體文化素質不高,許多生活習慣依然保持著傳統的模樣,這也是導致慢性病高發的重要原因。比如說飲食方面不均衡、對于生活習慣的認識水平不高以及很少積極參與預防接種等,特別是流感疫苗等傳染類型疾病的接種率很低。除此之外,家人、家屬對于慢病的預防認識水平較低,沒有形成共同預防的模式,從而導致大規模、集體患病。
2.3 用藥不到位用藥不及時的問題主要體現在用藥依從性不足方面。許多患者在出現疾病后沒有到專業的診所就診,而出現了隨意用藥、不按醫囑用藥的情況,一些患者可能長期使用“偏方”治療慢病,耽誤了最佳治療時機。除此之外,在接受診治后,沒有按時使用藥物,用藥依從性不足或者不按療程使用的問題十分普遍。
2.4 診治不及時慢病雖然不如急性病的短期危害性大,但是同樣也會有不同的發展周期,一般來說越早接受治療就越能夠遏制病情的發展,顯然大多數農村地區的患者并不知道這一點。[3]
2.5 康復過程中存在一定誤區在康復治療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包括恢復期延誤、專業指導不足以及患者心理方面的障礙等,這些都會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
3 農村慢病防治對策
為了加強農村慢性病防治水平,就必須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具體工作:
3.1 加強宣教與科普培訓依托于市級、縣級政府和衛生主管部門,通過廣播宣傳以及影視節目宣傳等多種方式來做好農村慢性病防治的宣傳工作,讓百姓能夠認識到農村慢性病防治的重要性,在宣傳過程中要注意措辭,確保百姓能夠聽得懂。值得注意的是,在宣教過程中要避免出現廣告類型的話語,否則就會導致百姓降低對于節目的信任程度,影響其對于農村慢性病防治的關注。
3.2 加強村醫培訓作為基層實施農村慢性病防治的主要站點,村醫的業務能力與工作水平也將決定農村慢性病防治的成果。為了提升村醫的工作能力,需要做好地區內醫療機構的核心引導工作,發揮市、縣醫療機構的優勢,通過不斷完善縣鄉村培訓網絡,建設以村醫為重點培訓人群,進一步指導鄉村百姓相關知識,提升百姓的認可程度。[4]
3.3 實施多層次上門服務農村慢性病防治工作的順利開展還需要結合多層次的上門服務來實現。在進行推廣時,要具有一定的針對性,各地以衛生扶貧的模式來進行診治能夠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還要做好整體統籌規劃,做到持久性、針對性,這樣才能夠確保服務質量。可以嘗試通過一對一、一對多以及多對一等不同的模式進行服務。
3.4 加強中醫藥技術推廣中醫藥技術具有應用成本低、來源廣泛的優勢,所以應該重點做好中醫藥技術的推廣與宣傳工作,結合百姓農村慢性病的常見病癥進行編輯、整理并推廣,可以有效降低農村慢性病防治的成本,提升適應性。
3.5 加強中醫治未病、康復理念的宣傳工作進行中醫治未病、康復理念的宣傳要制作一些簡單、易懂且好記憶的標語,比如辨證施治;未病先防、即病防變、愈后防復;正氣存內,邪不可干;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等等,通過標語宣傳的方式來強化記憶,潛移默化的影響患者及其家屬提升慢病防治意識。[5]
4 總結
綜上所述,農村慢性病防治將是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醫療衛生保障體系構建與服務水平提升的重要攻堅對象。結合目前我國農村慢性病防治的現狀來看,依然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包括預防不到位、認識不到位以及用藥和診治等方面都有待提升。結合上述問題,文章重點提出了發揮市縣醫療機構的優勢,建立市縣鄉村的垂直指導,加強科學宣教、強化村醫培訓以及實施多層次上門服務等建議,并就中醫藥技術推廣與康復理念宣傳方面的內容進行了探討,希望可以有效解決農村慢性病防治問題,提升農村人口的生命質量與舒適度,為我國實現全面的小康社會創造條件。
參考文獻
[1] 何俊曦,李躍平.我國農村慢性病管理研究概述[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8,38(09):1125-1128.
[2] 殷璇. 農村慢性病服務縱向整合下醫務人員協作效果評價研究[D].南京醫科大學,2018.
[3] 周晶晶. 農村老年人慢性疾病及抑郁研究[D].東南大學,2017.
[4] 劉雪儀. 農村慢性病服務縱向整合現狀研究[D].南京醫科大學,2017.
[5] 閔曉青,田侃,李浩.徐州農村地區慢性病的預防對策研究[J].中國衛生事業管理,2017,34(03):217-22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