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愛榮 劉俊杰 徐風麗
【摘 要】 目的:分析小兒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效果。方法:研究階段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共納入研究對象103例,均為手足口患兒,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模式,觀察組采取針對性傳染預防與控制措施,比較兩組預防控制效果。結果:觀察組皮疹消退時間、口腔潰瘍痊愈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結論:針對手足口病患兒采用積極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可促進癥狀消失,實現盡早康復,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關鍵詞】 小兒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措施
【中圖分類號】R174+.6【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19)09-259-01
對于手足口病患兒,不僅需要做好相應的臨床治療,考慮到手足口病具有傳染性,而積極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也十分重要。本次研究重點探究小兒手足口病預防控制開展的效果,現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該院收治的103例手足口患兒作為研究對象(2018年1月~2018年12月),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51例,人員組成:男患兒28例,女患兒23例,患兒的年齡區間在2-7歲之間,中間值(4.21±0.26)歲。觀察組52例,人員組成:男30例,女22例,患兒的年齡區間在1-6歲之間,中間值(4.16±0.31)歲。兩組信息資料可公平對比。
(1)納入標準:①符合手足口病診斷標準;②臨床資料完整;③依從性良好。
(2)排除標準:①確診后家長私自給藥;②合并血液系統疾病患兒;③患兒家長依從性差;④患兒家長文盲者。
1.2 方法
所有患兒均接受抗病毒治療及對癥處理。
對照組:開展常規健康宣教,用藥護理等。
觀察組:以預防控制手足口病傳染為面對開展相應護理措施:①心理護理:患兒入院接受治療因面對陌生的環境、接觸陌生人員,容易出現抵觸、哭鬧甚至掙扎等抗拒行為,因此護理人員需積極做好相應的安撫工作,包括播放最近流行的動畫片。②做好兒童家長心理護理:護理人員首先應讓家長配合做好兒童的安撫工作,對于個別情緒緊張的家長,應對其緊張情緒表示理解,告知家長自身過度緊張焦慮可能會影響到兒童的身心狀態,幫助其恢復情緒的穩定,確保接種工作順利開展。③飲食護理:告知兒童家長要在接種期間提供營養均衡的飲食,不要進食辛辣、刺激、冰冷等刺激性食物。④治療護理:告知兒童家長一定要固定好兒童,不要讓兒童晃動,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做好相應治療。⑤口腔護理:囑咐患兒家長在患兒進食的前后都用淡鹽水漱口,針對有口腔皰疹或者年幼還不能漱口的患兒讓患兒口含康復新液,針對潰瘍處需要外涂藥物的。⑥健康教育:向患兒家長發放關于手足口病的相關資料,采用公益講座的方式向廣大家長普及手足口病的相關知識,讓患兒家長了解手足口病發病的原因、臨床表現、預防對策、護理手段等。通過采取各種有效的宣教方式讓患兒家屬能夠對手足口病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讓患兒家屬能夠知曉預防及相關控制措施。向患兒家屬宣教要進行口腔、皮膚、飲食護理工作。另外護理人員還需要告知患兒家長要確保患兒勤洗手,患兒臥室要通風,加強營養攝入。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兩組患兒皮疹消退時間、口腔潰瘍愈合時間、住院時間。
1.4 統計學分析利用excel軟件對數據進行歸類、整理、排序、統計和分析。運用Epidata3.0進行數據錄入,SPSS19.0進行統計處理分析。根據資料性質和分布,選擇均數、率、構成比等指標進行統計描述。
2 結果
2.1 對比兩組皮疹消退時間、口腔潰瘍愈合時間、住院時間對比兩組皮疹消退時間、口腔潰瘍痊愈時間、住院時間,可以發現觀察組相關指標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3 討論
對于嚴重的手足口病患兒而言,可能會進一步發展為肺水腫、無菌性腦膜炎[1]。面對這種情況,采取積極有效的預防與病情控制十分重要。對于手足口病的預防控制,特別是對于5歲以下容易出現手足口病的兒童而言,積極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十分重要[2]。針對預防:要積極做好相應的隔離措施,因疾病會傳染,需要將患兒與患兒隔離[3]。整個治療場所都需要做好消毒工作,減少病原的傳播。另外,還需要積極加強預防宣教,通過與患兒家長溝通,讓患兒家長了解更多的關于手足口病的知識,確保治療作用的發揮。另外積極有效的預防措施可提高了患兒家長的依從性與配合度,有利于患兒病情緩解。
而針對手足口病的控制,需要從多個方面開展預防控制措施,包括心理安撫、健康宣教、飲食控制等等。從心理安撫而言,有效的安撫讓患兒適應治療環境,有利于配合治療工作的開展。飲食控制可保證患兒營養獲得有效補充,增強患兒的抵抗力[4]。而健康宣教重點是針對患兒家長,通過健康宣教普及患兒家長該方面的知識,通過這種積極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患兒的臨床癥狀可得到明顯改善[5]。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皮疹消退時間、口腔潰瘍痊愈時間、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差異顯著,P<0.05。
綜上所述,針對手足口病患兒采用積極有效的預防控制措施可促進癥狀消失,實現盡早康復,值得臨床應用與推廣。
參考文獻
[1] 李利.重癥早期預警護理策略應用于小兒手足口病中的效果和NSE水平分析[J].首都食品與醫藥,2018,25(23):83.
[2] 吳茜,莊利東,胡冬,安娜.分析小兒手足口病患兒診斷中超敏C反應蛋白和免疫球蛋白水平的價值[J].黑龍江醫學,2018,42(11):1110-1111.
[3] 王彥青.小兒手足口病的預防與控制措施[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2018,18(75):281-282.
[4] 孫蕙.我市兒童手足口病預防控制方法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2018(17):58-59.
[5] 張武武.小兒手足口病的預防控制傳染有效性研究[J].中國醫藥指南,2018,16(20):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