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連現
【摘要】在大力實施現代化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堂課教學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的開發和引導。現代化多媒體技術聲情并茂,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視聽感官的需要,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還能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去探究學習,從而收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手段現代化多媒體技術聲集文字、聲音、圖像、圖形于一體,它在處理圖文、動畫、視音頻等方面的良好作用能在很大程度上滿足學生視聽感官的需要,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教學過程中,只要能利用多媒體的教學內容,筆者絕不放過每一次機會。我在教學二年級“平移與旋轉”時,先播放一段大型器材運動的情景錄像,讓學生在逼真的情境中產生了濃厚的探究興趣,引導學生在已有認識發展水平上產生了自主探究的愿望,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就積極主動,然后再讓學生能說出身邊的平移與旋轉現象。通過多媒體與教學內容融合,利用網絡信息圖像,營造出課堂教學情境,這樣使學生對問題有身臨其境之感,激發學生積極動腦筋思考,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的動機,使學生積極主動參與到探索和發現新知識的認知過程當中去。通過多媒體模擬出的相關逼真的情景,使學生既有在實際生活中學習的體驗感受,又能高效地獲取相關知識經驗,這就能使自主探索的學習方式充分地走進課堂,走進學生的學習世界。我在教學“圓的周長”時,用多媒體播放北京天壇等情景圖像,并利用閃爍效果表示出什么是圓的周長,引導和激發學生思考如何計算圓的周長,然后通過協作學習,讓學生認識了圓周率π,再進一步得出圓的周長。運用現代化教育技術手段,靈活地運用多媒體教學,即創設教學情境,又渲染了氣氛,制造氛圍,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求知識的欲望就更加強烈,進一步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就必然使學生學習過程趣味盎然,學生自然就愿學、愛學、樂學。
我們的新課程標準提出的“數學要貼進生活”“數學問題生活化”。事實上,通過多媒體教學的運用,讓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有一定生活基礎的數學知識,并且對此更感興趣。只要教師做有心人,我們就充分利用信息資源豐富,時效性強的特點,將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學科教學內容有機整合,充分利用各種信息資源,引入時代活水,與小數學科教學內容相結合,使學生的學習內容更加豐富多彩,更具有時代氣息,更貼近生活和現代科技,同時也可使教師拓展知識視野,改變傳統的學科教學內容,使教材“活”起來,讓學生們“動”起來,讓數學學習更貼進生活。我在開展數學活動課《房屋面積的計算》一課時,充分運用信算技術和多媒體網絡平臺,構建了一個無時空限制的數學大課堂。課前,我根據教學目標對教材進行分析和處理,并以課件或網頁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上課時,學生接受了學習任務以后,組織了材料收集,測量、計算、整理與統計數據,我把學生分成五個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利用教師提供的資料進行個別化和協作式相結合的自主學習,并利用信息技術完成任務——了解有關房屋面積的概念,靈活掌握面積公式綜合運用,熟練進行數據的收集和整理,初步學會房屋的設計。最后。我和學生一起進行學習評價、反饋。這樣,教師就要充分體現教育觀念現代化、教育內容信息化、學習方式自主化。教師的主要職能就是必須具有學科課程整合的教學觀念,強調在利用多媒體技術之前,必須清楚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和不足,以及學科教學的要求,設法找出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最佳切入點,使多媒體技術與學科教學能夠在和諧的狀態下出現在課堂上,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當然,教師充分發揮信息媒體優勢,精心組織教學信息,精心設計教學方案,實現傳播教學信息的任務。現代多媒體技術教育手段,能為學生提供多樣化的教育形式,創造更好的交互式學習環境,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基礎,興趣來選擇自己所要學習的內容,可以選擇適合自己水平的練習,從而給學生更多的時間與空間去探索、去發現、去探究。我在教學《百分數的應用》時,為了探究百分數在經濟生活中的應用,課前安排學生自己通過上網,搜集有關數據。課后,我又讓學生登錄有關網站,對這些信息運用百分數的有關知識進行處理、分析,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相關的網站收集資料完成家庭作業,有的選擇牡丹區市近年來的人口,人均年收入,有的選擇菏澤市小車的數量,手機用戶等,并能運用所學的百分數的知識對這些數據進行整理,做出了調查報告,運用信息多媒體技術進行與小學數學拓展型課題的整合,使學生的學習變得更為主動。
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使學生在交流探討中,不僅更加注重學習他人的研究成果,而且對自己所研究的成果也更加富有有興趣,更加具有成就感和成功感。同時,學生們也感受到與他人討論、探究的樂趣。在做中學,在學中做,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快慢把控多少取舍虛實結合——核心素養視角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心理健康問題實踐研究
帥華(甘肅省金昌市金川區八冶一小)
【摘要】“核心素養”這個熱詞投射到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身上,也有多種意蘊值得我們深思。為此,我們應在快慢的把控、多少的取舍和虛實的結合上下大功夫,以此走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心靈深處,以此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
【關鍵詞】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核心素養心理健康當下的教育課改大潮中,“核心素養”是最為顯赫的提法之一。這個熱詞投射到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身上,有多種意蘊值得我們深思。新的時代背景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出現了種種心理健康問題:他們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城市學生,在自信心、人際交往和情緒情感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問題,學習焦慮水平高、孤獨傾向突出、自責傾向突出、恐懼心理明顯。顯然,這樣的心理狀況與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目標相去甚遠。那么,如何在“核心素養”視角下加強和改進到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心理健康教育呢?
一、核心素養之必須:快慢的把控
所謂“快”,是指教師要快速地了解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一切外在情況。比如,外來務工人員來自于哪里、借住在何處、在哪里打工、孩子的學習成績如何、性格如何……特別是那些心理偏差、紀律松散、行為“不端”的孩子,更應快速記住有關他們的一切,記住其興趣、性格特點和最大的亮點,如此才能有針對性地采取必要的預防措施。
所謂“慢”,是指不要急于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品性、成長、學習等下結論、貼標簽。“慢”就是“給一顆種子以萌發的機會,給葉子以葳蕤的機會,給花朵以飽滿的機會。”對于外來務工人員子女而言,“慢”意味著給他們學習上的改變、心理上的調試和新與舊的接軌,意味著對自己的重新開掘、重新發現和重新定位。不斷地在處理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上減速,是走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心靈深處最重要的視點之一。
比如,一個外來務工人員子女“鄉音”重、內向、常常對新同學封閉自己的內心,久而久之,患上了輕度自閉癥,硬讓他回答問題就不斷的口吃。我們采取的措施是不急于讓他在課堂上回答問題,不急于讓他融入集體中,而是先和他交朋友——共同吃飯、散步和做作業;一點一滴地建立他的自信心,在合適的機會讓他公開說話,和他人交朋友。現在這個孩子們陽光多了,愛說話了,成績穩中有升。
二、核心素養之落實:多少的取舍
核心素養是指向所有學生的發展,不管學生來自哪里,出身何家,都應享受到教育的春天,都應發展核心素養。但是,不能出現過分地“關愛”和“溺愛”。
首先,少一些過重的“補差”活動,多一些適宜的“我愿意”活動。一些家長以為剛剛轉到新學校后,自己的孩子缺這缺那,應該“大補特補”,于是給孩子報了英語提高班、數學奧賽班、作文補習班,等等。實際上是對孩子身心負擔的加重,長此以往,換來的是孩子的疲憊、教育效果的低下和家長的無奈。鑒于此,應該讓孩子們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多一些“我愿意”的活動,或學琴、或畫畫、或閱讀、或運動……除此以外,還可以讓孩子們去圖書館、去操場、去校園植物園等地方。
其次,少一些整齊劃一,多一些個性多元。每一個小孩都是“原創”,都是最特別的那一個,都有自己行走的軌道和位置,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更是如此更多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心理健康,如親情饑渴、自私冷漠、疑心太重,等等,都需要我們開出適宜于他自己的“發展菜單”。強調個性、多元、個體發展,也許就是另一重乾坤;因人而異地傳播正能量,發展學生核心素養,也許就能等來孩子們的“天晴日”。
三、核心素養之關鍵:實虛的結合
面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教師應該多一些“實”的一面。比如,學習成績一點一滴的提高,心理陰影一點一滴地減少乃至完全消失,品性道德一點一滴地純化……當然,學校和教師也應該在“虛”的一面大有作為,從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層面走進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心靈深處。
比如,有一些活動無關學習、無關考試、無關課本,但學校不能禁止:在網上和好友聊幾句、周日早上去登山、偶然和閨蜜深聊幾個小時、郊外的新鮮空氣中吼幾嗓子、大自然中去觀察蟲子、聯合幾個好友去農場、拜訪鄉下親戚……特別是針對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更不能禁止一些“懷鄉”思緒,一些“戀舊”情結,而應在充分放開的基礎上加以合適的引導。
實踐證明,這樣的“虛活動”并非對心理健康毫無用處,相反,適宜、健康、積極的“虛活動”,對于舒緩外來務工人員子女的心理還真的有用。孩子們的生活中不應該僅僅是“耀武揚威”的作業、名目繁多的補習和緊鑼密鼓的考試,還應該有一些“虛活動”。這些活動“每一步都存乎一念,微不足道,但它們累積起來就是孩子的童年”。精心利用它們就能發展學生的核心素養。既然如此,我們有什么理由排斥甚至禁止這些“虛”的、零散的、時時溢出了學習邊界的“虛活動”。
參考文獻:
[1]樊吉福.慢教育,一個神圣的隱喻[J].中小學德育,2015,(02):86.
[2]李金慧.守護陶器周圍的碎紙屑[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18,(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