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淑瓊

摘 要:小學數學學科的基礎性是眾所周知。高效課堂在不斷呼喚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和創新。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思考能力等的培養收效甚微。課堂對話的教學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填鴨式”教學方式的不足,讓學生成為課堂上學習的主人,積極提問,認真思考,與老師對話、與同學對話、與文本對話,在對話中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摘 要:小學數學學科的基礎性是眾所周知。高效課堂在不斷呼喚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和創新。傳統的教學方式對學生的計算能力、邏輯思維能力、數學思考能力等的培養收效甚微。課堂對話的教學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填鴨式”教學方式的不足,讓學生成為課堂上學習的主人,積極提問,認真思考,與老師對話、與同學對話、與文本對話,在對話中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
一、創設教學情境,愉悅課堂對話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堂設計能夠吸引學生的眼球,讓學生自發地參與教學活動,無疑能提升教學效果,提高課堂的教學質量。如果在一節課的初始環節創設合適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情不自禁地走進情境,參與情境的對話中,這將是開啟一節成功課堂的金鑰匙。記得上三年級《數學廣角——集合》一課時,我這樣設置教學情境,回想起來效果不錯。
教師:你們會玩腦筋急轉彎嗎?
學生齊刷刷地回答“會”,熱情點燃起來。
教師:請看大屏幕,有兩對母女去看電影,只買3張票,售票員阿姨就笑瞇瞇地讓她們進去了,這是為什么呢?
生1:會不會是有一個小孩不用買票?
教師:排除免票、優惠的可能。
生2:我知道了!這兩對母女是這樣的:外婆、媽媽和女兒。外婆和媽媽是一對母女,媽媽和女兒也是一對母女。
教師:你的腦袋瓜真靈活!這里面誰的身份很特殊?
生3:媽媽,媽媽既是外婆的女兒,又是女兒的媽媽。
教師:是??!媽媽的身份在這里重復了。我們把外婆和媽媽看作一個整體,叫作一個集合;把媽媽和女兒看作一個整體,也是一個集合。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數學里的集合。
通過玩腦筋急轉彎的智力活動,一下子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他們喜歡這樣的活動,樂意跟老師互動,跟同學們一起來猜,從而在大家你一言我一語的交流中不知不覺進入了本節課的新知探究中。有趣的教學情境讓課堂對話處在真實有效的環境里,助推課堂教學的順利開展。
二、設計數學游戲,激活課堂對話
游戲是學生喜聞樂見的一種娛樂,當然也是一種自然而且有效的學習方式。在枯燥的數學課堂上適時穿插滲透數學知識的小游戲,學生在享受玩游戲快樂的同時,激發了探求知識的欲望,真正體現了在“玩中學,學中樂”的教學理念,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數學素養,最終也提高了教學質量。數學游戲的設計可以滲透在一節課的各個環節,能激活有效對話,增加課堂的靈動性。
對五年級上冊《可能性》這一課,有位教師這樣設計導入,展開生動的課堂對話:“同學們,玩游戲嗎?看,老師手里的盒子里有8個乒乓球,每摸一次把球放回盒子里,一共摸4次,摸到的白球多算老師贏,摸到的黃球多算你們贏,可好?”學生大聲地爽快地回答:“好!”學生上臺摸了4個都是白球。教師面帶微笑說:“老師今天真是走運!你們輸了!服不服?”有學生不服了,站起來說道:“老師,你盒子里裝的白球比較多?!苯處燇@訝地說:“哦?你們想看下盒子里的球?”學生紛紛表示要看個究竟。于是,老師笑瞇瞇地出示了8個白球。學生當即高呼:“都是白球,難怪摸不到黃球!”“對呀,這樣不可能摸到黃球!”面對學生不約而同地道出心中的想法,教師接著說:“你們說得對,在這個摸球游戲中蘊涵神秘的數學知識,想不想一起去探究探究?”學生此時的探究欲望顯然被激發出來,跟老師之間的對話、跟同學之間的對話自然流暢,而又不失靈動,成功地為新課的探究開啟了一扇門。
三、確定主題內容,有效課堂對話
有效的課堂對話要有主題內容。課堂對話中的主題應該是本節課要探究的知識。有主題的課堂對話會引發教師、學生和文本之間的交流碰撞,從而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而脫離教學主題的對話即是無效的或低效的。有新教師在教學《9的乘法口訣》時這樣展開課堂對話:
教師根據課件上出示的一幅主題圖問學生:“認真觀察這幅圖,你看到了什么?”生1:“我看到了人們在劃龍舟?!苯處熤钢硪粋€學生說:“你還看到了什么?”生2:“我看到了賽龍舟的叔叔穿的衣服有紅色、黃色、綠色和藍色。”教師沒有做出評價繼續問:“大家還有什么想說的?”生3:“我看到了龍舟上有一個人在船頭打鼓,另一個人在船尾?!苯處熢u價說:“你們觀察得真仔細!”從這一課堂對話中,我們看不到“數學味”,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也無法從這個對話環節得以實現。
同樣是一節二年級的數學課——《觀察物體》,一位教師是這樣展開對話的。課伊始,教師面帶微笑問:“孩子們,你們喜歡拍照嗎?”學生高興地說:“喜歡!”看到學生的熱情,教師繼續說道:“老師的女兒也特別喜歡照相,每次出去旅游都拍得很多。你們猜猜我女兒喜歡拍正面的還是側面的?”學生的眼里閃現出思索的樣子,進而小聲議論。教師繼續問道:“如果是拍正面,你看到的會是什么?側面呢?還有可能是背面,你能說說你分別看到了什么嗎?”這看似尋常的對話,里面卻飽含了本節課要探究的新知識,不僅巧妙地教學生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觀察物體,同時又讓學生明白了怎么完整地描述一個物體。
四、鎖住特定任務,明確課堂對話
上面所述課堂對話要有主題內容,但我們教學的最終目的是通過話題引導學生跟老師和同學交流,從而收獲知識、技能等。課堂對話的主題內容并不是我們的目標,而只是一個中介。我們通過有效的課堂對話,目的是讓師生、生生之間能相互傾聽、悅納、共享,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所以,課堂對話應該鎖住特定目標,明確方向。
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一課時,有道練習題是這樣的:用分數表示圖中陰影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