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冰清
摘要:目前,我國民營企業日漸增多,相同行業存在多個企業,競爭異常激烈。要成為一個正規的公司,必須走法律的形式進行注冊、登記、按時按量上稅,一些企業因為正規公司的繁瑣性,在發展過程中內部的制度、法律法規、治理環境、組織結構都不完善,沒有良好的企業文化以及管理制度的不合理性等問題。近年來,企業改善內部控制環境,完善法律法規、制度文件體制,培養專業人才,制定合理的管理體制,成為了企業發展必須要做的工作。
關鍵詞: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環境;改善控制模式
隨著經濟的發展,大多數企業為了自身盈利而違反了法律法規?,F階段,政府很重視企業的內部控制環境,為了彌補經濟發展出現的空缺,國家推行了很多法律制度來約束和控制企業的內部環境的改善,提出一些指導意見,并且加大了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監管力度。但由于民營企業比較寬松,國家對民營企業內部控制環境的研究較少,尤其是控制模式更是無從下手。內部環境作為一個企業的棲息地,對其的要求自然是不言而喻的,內部環境的健全性和長久性直接影響了一個企業的發展,并且影響了內部控制目標的實現。本文就民營企業內部環境的不合理性以及如何改善其控制模式展開分析討論。
一、內部環境的不合理性
(一)法律法規制度不健全
大多數民營企業一味地追求利益而忽略了內部管理是否符合法律法規,從相關的法律文件中我們可以看出,我國雖然完善了關于企業內部控制的法律文件,但是還沒有相應嚴格的執行手段進行實施,并且沒有設定相關的部門對其進行嚴格的把控和監督,約束力不強。只是字面的規定企業應當建立健全自己內部環境的控制制度,但只是規定而不執行甚至承擔什么責任,這樣沒有明確的法律責任,也就無法保證企業內部環境控制的不合理性。再有就是法律法規制度過于簡單化,漏洞百出,單純的認為內部控制只是預防和糾正措施,沒有達到整個企業內部的一致性和整體性。
(二)公司組織結構的不合理性
民營企業在企業內部設立董事會、股東會、領導階層,多數的民營企業的老板都很多,現如今投資存在風險,大部分投資商選擇合伙投資規避風險,確立一個管理所有事物的人,這意味著所有的股東都有著話語權,這就是企業存在的局限性,也是無法發展壯大主要因素。雖然很多民營企業都設立了這樣的模式,但是長時間進行下去難免會很繁瑣,總會忽略某些過程,導致內部控制環境出現漏洞。從制度上來講,條條框框規定的很明白,組織結構圖也說的明明白白,各個職位行使的權利都有所不同,董事長作為股東的利益代表對重大事物進行決策,但往往董事長也兼任著總經理一職,如此說來董事會形同虛設,不能達到實質性的目的,這種模式會使總經理的權利過大,徇私舞弊的可能性較高。這也就成為了很多企業失敗的導火索,如不加以控制和完善,企業很難很好的發展下去。
二、改善企業內部控制環境
(一)完善公司組織構架
在構建組織結構的過程中,要對組織結構圖中的每個部門,甚至每個領導層設定行使不同權利的職位,并且切勿出現身兼多職這種情況,企業內部雖然多個部門是配合共同完成工作的,但是大部分部門都是對立的,如此說來就避免了徇私舞弊這種情況。再次,要合理分配領導層的權利,各司其職,切莫一家獨大一人獨攬大權,企業部門的主管領導是要設立,但是仍要安排一個人來制約他的權利,保證企業內部的公平性和合理性,這樣既可以公平合理的評價公司的業績,也可以對企業內部環境的控制進行監督把關。最終要明確,董事會始終是整個企業的核心,他們代表著投資者的切身利益,是內部環境控制的主要執行者。
(二)建立健全內部環境控制制度
內部控制能否得到預期的效果,全靠內部環境控制制度的約束,也是企業發展下去可靠性,提供合理保證的一個過程。企業的目的就是獲取利益,這就意味著,企業是和錢打交道,資金的流入和流出動向是企業的命脈,一旦資金方面出現了問題,企業也就無法發展下去。因此,對企業經濟的約束才是內部環境控制的關鍵,要保證整個流程是合法的才能確保內部環境控制對經濟的約束能力的規范性,使企業資金的動向一清二楚,也驗證了內部環境控制的合法性,才能保證其權威性。
三、結束語
總之,在經濟日益景氣的今天,民營企業越來越得到政府的重視,尤其是企業內部環境的控制。為了確保企業的正規化,符合法律法規的要求,往往按上市公司的流程走,制定策劃并且完完全全的實施下去,并且設立專門的部分對其進行監督,確保工作的實施和完善。企業的領導層不斷提升自身的自我修養和專業素質,整個企業的方向有領導層規劃和引導,建立科學的內部管理制度,規避風險,保證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狄文法.淺析民營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中國鄉鎮企業會計,2017 (02):154-155.
[2]張茜.淺析民營企業內部控制制度建設及執行效果問題[J].商,2015 (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