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東亮 白俊平 朱春穎 聞娜 黃亮 王健
摘 要:隨著新能源技術的發展,微電網已成為電力系統重要組成部分,但由于其能源的間歇性,易造成電能質量下降。針對這一問題,該文設計了一種基于C#的微電網電能質量檢測系統。基于STM32F429芯片的MCU將采集到的電能數據處理后,利用無線網絡將數據發送至上位機,基于C#開發的上位機利用C/S模式與MCU通信,并將數據存儲于服務器中,為后續提高電能質量提供數據支撐。運行表明該系統準確、快捷,實際應用效果良好。
關鍵詞:微電網 STM32 C# C/S
中圖分類號:TN91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a)-00-02
1 系統結構
此設計方案主要由3個層次結構分別是主站層(主要包括上位機、服務器和工作站)、通信層(主要實現數據傳輸)和遠動層(MCU數據采集終端)。
2 MCU(數據采集終端)硬件結構
硬件結構主要是由STM32F429芯片組成的MCU,該芯片外圍包括顯示屏、輸入按鍵、UART接口(RS232串口、RS485串口)、以太網通信、電能數據采集、傳感器等模塊。主要實現對光伏、風力和儲能設備的電氣量參數進行實時數據采集,并將數據上傳至上位機進行處理。
3 上位機通信程序設計
上位機通信程序依托C#編程語言,采用TCP/IP協議,調用套接字Socket來實現。
3.1 Socket通信
Socket是一種網絡上跨平臺的進程間的通信機制,它是應用程序的基石[1]。Socket分為兩種:
(1)流套接字,用TCP提供一條雙向的、可靠的、順序的、無重復的數據流。
(2)數據報套接字,用UDP提供雙向數據流,但不保證是可靠、有序、無重復的。
為了保證可靠的數據傳輸,程序采用TCP協議的流式Socket。首先服務器初始化,通過調用socket()建立一個套接字,然后調用bind()將該套接字和本地網絡地址聯系在一起,再調用listen()使套接字做好偵聽的準備,并規定它請求隊列的長度,之后就調用accept()來接收連接。客戶在建立套接字后就可以調用connect()和服務器建立連接。連接一旦建立,客戶機和服務器之間就可以通過調用write()和read()來發送和接收數據。數據傳送結束后,雙方調用Close()關閉套接字。其流程圖如圖1所示。
3.2 多線程技術
傳統的應用程序主要以單線程形式運行,即程序的運行控制權由單個線程獨占來完成所有任務。如遇到復雜任務時,就會造成響應速度慢的問題。多線程技術可以利用CPU的空閑時間片,用較少的時間對用戶做出響應,這樣可以更好地利用系統資源,提高整體運行效率[2]。因此,該系統上位機采用多線程技術,通過區分不同的Socket,從而實現各通信間同時進行,互不干擾,提高CPU的利用率。部分C#服務器程序如下。
(1)服務器初始化。
int port = 2000; //定義偵聽端口
TcpListener tcplistener = new TcpListener ( port ) ; //實例監聽
private bool listener= true; //設定監聽標示位,判斷偵聽狀態
Treading Tread tcpServerTread; //創建線程,接收信息
(2)服務器開啟循環監聽。
tcpServerThread=new Thread(new ThreadStart ( Listen ) );//實例化監聽程序
tcpServerThread.Start();//啟動線程
private void listen()
{
while(listener)
{
tcplistener.Start ( ) ; //開始監聽
TcpClient tcpclient = tcplistener.AcceptTcpClient ( ) ; //通過TCP連接請求
}
}
4 工作站軟件設計
該系統軟件設計依托C#編程平臺主要實現功能包括以下幾方面。
(1)SCADA(數據采集與監視系統)。管理人員通過軟件操作界面查看、監測微電網中各分布式電源(風力發電、光伏發電和儲能設備)、母線、負荷等電氣量(電壓、電流、功率等)。同時展示微電網系統網絡拓撲結構,使管理人員深入了解系統運行情況。
(2)事件信息管理。主要提供故障系統告警、查詢等功能,為用戶維護設備提供服務。
(3)氣象及發電量預測。該系統可通過網絡接口訪問中國氣象網,查詢當前和未來氣象信息,利用該信息預測短期設備發電量,為系統穩定運行提供最優方案。
(4)用戶信息管理。主要包括操作員姓名、電話、操作權限等功能。
(5)報表管理。主要包括電能質量信息綜合分析報表、歷史數據報表等功能。
5 結語
該文設計了基于C#的微電網電能質量監測系統,通過遠程實時監控微電網中光伏發電、風機發電、儲能設備和負荷的電壓、電流、功率等電能參數,保障電網良好的電能質量,為系統的可靠性運行奠定基礎。運行表明,該系統具有實時性好、方便、快捷等特點,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 時珊珊,魯宗相,周雙喜,等.中國微電網的特點和發展方向[J].中國電力,2009,42(7):21-25.
[2] 蘇玲,張建華,王利,等.微電網相關問題及技術研究[J].電力系統保護與控制,2010,38(19):235-2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