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英強
摘 要:該文從高校博物館的現狀入手,指出現階段高校博物館存在的問題,如展示手段缺乏創新,博物館開放時間短和科研效果滯后,參觀建設滯停。對服務大眾,擴大開放程度,勇于創新,加快數字博物館建設和推陳出新,提升博物館層次,提高資金利用率提出了相關的發展策略與建議。
關鍵詞:高校博物館 現狀 發展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a)-0-02
高校博物館集教學指導、普及科技知識、豐富大學生社會文化生活、促進創新科學于一體,是向受眾對外展示的歷史聚集點和科教宣傳的窗口。隨著國家的政策出臺,對于高校博物館提出了進一步的要求,眾多高校興起一陣建設、改進高校博物館的熱潮,促進了高校博物館的發展,同時政府在對高校博物館的規范化建設上提出要求,這給高校博物館帶來新的發展目標。
1 高校博物館的現狀和問題
1.1 高校博物館的現狀
我國高校博物館在規模、開放和現代化上已取得不少的數量和成就,但相比于國外,仍有較大差距。據博物館數據名錄,我國高校博物館截至2013年已達316座,實際數量大于這一該數值,隨著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和更新,高校博物館的規模和數量將進一步擴大,但相對于我國2529座高等院校來看,這一數量占比較低,分配到每個高校的博物館數量更少。我國高校博物館在每個省市自治區中都有分布,但是在數量上分布較為不均勻。另外由于區域劃分不一樣,同樣存在著分布不均勻的狀況。高校博物館主要集中分布于北京、上海、黑龍江、廣東、湖北等文化和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在經濟較為發達的城市,如北京,高校博物館數量有44座,上海和江蘇兩地分別建有30座,湖北則有18座。在高校博物館的統計中,多數為排名靠前的高校擁有高校博物館,相對于美國的1988年的統計524所高校中高達800座的高校博物館以及其他國家的博物館規模,我國高校博物館在規模上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1]。
1.2 高校博物館存在的問題
第一,展示手段缺乏創新。很多高校的博物館沿用之前的展陳方式,僅采用櫥窗加展板模式,展示方式單一,在排列上并沒有吸引受眾的亮點,僅以展示為主,缺乏引導大眾進一步思考和學習的內容,受眾群體也僅僅只能走馬觀花的欣賞館藏,同時,由于某些知識較為深刻,受眾在進行參觀時,并不能理解其中的含義,缺乏匹配的相關解讀,無法給受眾留下深刻印象并進行進一步的消化了解。同時高校博物館盡管具有鮮明和專一的主題,但是許多展示由于沒有對文物或者標本進行進一步的解釋,只停留在前言和說明牌上的內容介紹,有些場館的陳列設計較為不明晰,受眾進入后,在沒有講解員和語音指導的情況下,觀賞體驗感大大降低,從而導致觀賞興致的降低[2]。
第二,博物館開放時間短。很多高校在開設博物館后,并沒有進行進一步的資金投入和人力管理,在設置開放程度上,僅針對該校員工和學生進行入館參觀,并且開放時間短,辦理參觀手續復雜,不接受非學校人員的進入。更有相當一部分高校僅有高校博物館的掛名,實質上并不對博物館進行對外開放。并且大部分較為落后的城市周末和節假日設有預約條件的限制才能進行開放。盡管在現階段國家政策的支持下,高校博物館開放程度正在逐漸提高,但是仍有很多地區的高校博物館達不到全國人均接待水平。
第三,科研效果滯后,參觀建設滯停。由于多數博物館對于館內很多館藏品的研究不夠,更新速度慢,僅僅只局限在博物館的基礎工作上,并沒有深入研究實質性內容上的更新布局和迭代,對于科學研究的重視程度還不夠高。由于高校的重視程度不夠,不同高校的規模和建設水平參差不齊。除了科研和教學指導的功能外,高校博物館還有科普交流的責任。很多高校博物館又不進行合理的宣傳,僅僅等著受眾自行上門參觀,服務意識和責任感較差,在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下,博物館的數字化進程較慢,信息技術的使用程度低,相比于存在的其他形式的博物館對于大眾的吸引力水平較低。盡管國家文物局等相關政府機構下達了一系列促進高校博物館的政策和指導意見,但總體來說高校博物館還處于實體博物館的發展初期,發展存在者自身的局限性,由于經費的投入有限、藏品單一等多種問題,導致高校博物館只能沿襲之前的運作模式,因而高校博物館的發展只能在探索中前行。
2 高校博物館的發展策略探討
2.1 服務大眾,打開開放程度
首先,高校博物館是高校對外宣傳的窗口之一,設置以人為本的建設宗旨,積極調動博物館工作人員的積極性和參與性,走向社會,服務社會,擴大知名度。高校在校內承載各種活動,接待國內外來賓召開相關學術交流會議,進行學術探討和研究,在外要積極進行學術宣傳,開展相關展示活動科普教育活動,例如通過成立10周年紀念活動,積極拉近參與人員進行博物館了解,并對博物館的展品進行介紹和說明,不僅加大各校之間的學術氛圍,還擴大高校博物館的知名度。通過這些方式,使高校博物館在受眾心中建立良好積極的形象,表現學校的辦學特色和綜合實力,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其次,借助微媒體平臺,建立微博微信等賬號,定期推送相關學術小知識和博物館新展品的部分內容,讓受眾去了解相關的內容,達到口口相傳,從而吸引受眾慕名而來。同時,在提高開放程度時,要繼續對博物館的開放等基礎設施和人員進行相關合理的安排,在設置開放時間上向社會博物館進行靠齊,提高受眾對社會公眾服務事業方面的建設形象,提高對于受眾的服務水平[3]。
2.2 勇于創新,加快數字博物館建設
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深入到各個領域和行業,高校博物館通過和信息技術結合,可以將博物館中的內容有趣形象地向受眾進行展示。通過對高校博物館的資源在網上虛擬構建,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實現資源共享,最大限度發揮高校博物館科學研究和科普工作的功能。另一方面,通過虛擬化的構建資源共享,還能學習到其他高校博物館的優勢和資源,從而促進科學研究的進一步發展。設計優良的高校博物還可供其他類型博物館進行參考。
2.3 推陳出新,提升博物館層次,提高資金利用率
根據國家博物館的收錄,眾多高校博物館并沒有被收入名錄之中,不斷去更新博物館的層次,擴大博物館的名氣,高校博物館應該緊緊把握時代的特點,通過獨特的陳列展示,強化精品館藏,促進各大高校博物館的發展。在日常工作中精益求精,爭取早日入圍國家三級博物館的名列范圍內。不同高校應該充分利用學校資源來進行博物館建設,從學生群體中收入有興趣的高校志愿者,發揮科技科普的精神力量,有助于提高博物館自身的影響力量。同時也更有助于志愿者作為溝通社會和博物館之間的紐帶橋梁作用。各高校的博物館資金費用大多數都來自學校的的經費和當地政府相關部門的補貼,學校對于博物館的資金投入有限,而構建博物館確實需要很多資金。在國家出臺相關政策時,緊跟國家的步伐,以項目形式向上級部門進行申請,推廣高校博物館的名氣。加大與社會媒介的合作,進一步整合高校博物館的優勢和專業性,實現資源共享,發揮高校博物館的社會作用。
3 結語
高校博物館應該明確自身定位和發展現狀,突破現階段的瓶頸,增強自我造血功能,跟緊時代步伐,打造現代化高校博物館。
參考文獻
[1] 尤娟.淺析中國高校博物館未來發展[J].黑河學刊,2012(10):178-179.
[2] 謝祥,章鑫,沙迪.高校博物館發展現狀、問題及對策探討[J].自然科學博物館研究,2016(2):22-29.
[3] 白瑩.我國高校博物館發展現狀研究[D].南京師范大學,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