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琳
摘 要:針對高速鐵路客運乘務專業課程的教學現狀存在的問題,創設“職教云+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以《高鐵動車乘務實務》專業課程為例,闡述了SPOC教學模式實施的有效性,該模式能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自主性,彌補傳統課堂教學的不足,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
關鍵詞:高鐵客運乘務 職教云 SPOC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a)-0-02
根據《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到2020年我國高速鐵路總里程達2.7萬km,在旅客出行中,高速鐵路安全、快捷、舒適等優勢越來越凸顯,隨著高鐵技術的日趨成熟,為實現高鐵客運服務提出的“高品質”服務目標,需要大量高職高速鐵路客運乘務專業的高素質技術應用型人才。因此,在高鐵高職人才的培養過程中,高鐵客運乘務專業課程教學顯得尤為重要。
1 高速鐵路客運乘務專業課程教學現狀
根據鐵路客運職業崗位(群)的資格標準,完善高鐵客運乘務專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將專業課程分為3個模塊:公共基礎課程模塊(含思想政治理論、計算機基礎、應用語文、應用數學、實用英語等課程)、專業核心課程模塊(含高速鐵路線路與站場、鐵路信號與通信、高速鐵路行車技術管理、鐵路客運規章、鐵路售票組織、高速鐵路動車乘務實務、高速鐵路客運突發應急處理等課程)和專業技能課程模塊(含客運服務禮儀、化妝技巧、形體訓練、高速鐵路客運服務英語等課程)。其中專業核心課程模塊是整個專業的理論基礎,是學生學習專業技能的基礎平臺[1]。
1.1 缺乏符合高職特點的系統性教材
作為新興的高鐵客運乘務專業,課程體系借鑒了成熟的鐵道交通運營管理專業,部分課程教材共用,沒有符合高職特點的系統性教材。例如《鐵路旅客運輸組織》《高鐵動車乘務實務》《鐵路客運服務禮儀》《高速鐵路客運突發應急處理》等教材知識點重復,專業技能教材理論性多,操作性少。同時,使用的教材內容往往滯后現場的更新,需要專業教師及時掌握高鐵發展新資訊。
1.2 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未能有效結合
由于校外實訓基地有限,高鐵客運乘務專業實訓教學多設置在一年級進行專業認知實習,以現場參觀為主,了解運輸生產特點,形成感性認識。而二、三年級課程理論教學居多,與實踐教學存在脫節,學生實際操作技能有待提高。
1.3 實踐教學中職業意識培養不夠
在課程的實踐教學中,列車乘務實訓和形體禮儀訓練課時有限,學生參與度不高,實訓考核時,學生分組展示存在著以個別同學制作為主,其他同學未全程配合,團隊合作意識有待加強,課程實訓考核體系中應該有相關社會能力的考核質保。
1.4 合班上課教學效果不佳
由于學生人數較多,常采取合班上課,教師對知識點講解速度較快,但各學生學習基礎不同,大班授課對接受能力差的同學,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差,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效果不佳。
1.5 職后培訓市場的拓展
由于旅客的維權意識不斷增強,鐵路客運工作現場的情況復雜萬千,鐵路干部職工需解決旅客運輸工作現場隨時出現的各種正常和非正常問題,這對現場干部職工的知識層次和應急處理能力要求更高。高職院校承擔客運段列車員和列車長等職后培訓,對專業教師的授課也提出了新要求。如何應用全新的教學模式,整合課程數字化教學資源,有效促進教學改革,實現校企在教學和培訓方面共贏,是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
2 創設“職教云+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
2.1 智慧職教云平臺
智慧職教云平臺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建設和運營的職業教育數字教學資源共享平臺和在線教學服務平臺[2]。在職教云平臺上,教師搭建教學資源,還包括班級學生管理、成績管理、課堂活動和教學數據統計等內容。學生可以在手機或電腦APP訪問,進行在線學習和在線作業,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SPOC教學模式
SPOC是限制性小規模在線課程的簡稱,英文全稱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3]。SPOC教學模式主要針對高職學生及社會學習者,學生課前在云平臺觀看微課等教學資源,完成自測題發現問題;教師根據課前學生的學習存在問題組織課堂教學,重構設計課程教學內容,能針對性地解決學生個性化學習問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4]。
3 教學實施
3.1 教學設計
以《高鐵動車乘務實務》專業課程為例,利用智慧職教云平臺,教師團隊開發課程資源,每個模塊內容分為微課、精讀、精講、自測、作業五大板塊。根據課程進度,課程知識點討論將以線上公告形式通知學生;課程考核評分標準涉及學生觀看微課、完成自測和參與論壇的表現。同時教師團隊建立了微信公眾號“高鐵客運世界”,鼓勵學生隨時參與,定期推送高鐵客運最新資訊,同步展示學生小組團隊的作品,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
3.2 教學過程
在SPOC教學模式中,課程設計的重點是如何讓學生掌握在SPOC課程中自行學習到的知識,并突破重難點知識,可設計如圖1的教學模式實踐方案。
(1)課前自學階段。
課前,教師根據教學目標進行設計,錄制相關知識點微課,以職教云平臺為載體,按照學生學習的流程,教師推送課程相關任務,包括微課、課件、講義、測試題、動畫等,要求學生在規定時間內掌握相關知識點[5]。學生收到推送后,在職教云平臺上根據任務清單,通過手機或PC在線自主學習教學資源,同時,學生可自行設定學習時間、學習方式,可反復學習,這樣有助于學生抓住內容重難點。針對疑問,學生可在討論區與教師和同學討論。在系統學習之后,學生完成教師設置的在線單元測試,教師通過討論區與學生進行線上答疑和交流,系統對在線測試的統計等,查看學生學習進度、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先學后教,聚焦教學重難點,為課堂問題解決環節奠定基礎。
(2)課中導學階段。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已掌握學生課前學習效果,重點講解重難點知識,采用頭腦風暴式、小組研討式、翻轉課堂等教學形式,解決課前學生學習存在的共性問題,幫助學生進一步內化知識內容。教師可以利用職教云平臺中的“頭腦風暴”的教學活動,討論高乘服務存在的問題,并設置一定的經驗值,提高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可設置“小組討論”環節,針對常見的問題,分組討論采取哪些有效的措施提升高乘服務水平,針對回答有條理、正確率高的小組代表,給予一定的經驗值作為獎勵。在課堂的答疑解惑過程中,可采用職教云課堂中的“選人”“搶答”“舉手”等方式督促大家參與課程活動中來,對參與度高的學生可給予增加經驗值,作為后續課程過程性評價的依據。
在此環節中,通過課堂上的互動交流,學生做到了表達自我和展示自我,實現了知識架構和知識共享。教師對學生的學生和成果展示進行及時的引導和提示,對重難點進行講解,以學定教,提升課堂效果。
(3)課后拓展階段。
課后,教師為進一步鞏固學生所學內容,通過設置課后作業、主題討論、學生互評等方式,制定最晚提交時間,設置考核分值,督促學生對所學知識進一步的鞏固。對于需要團隊配合的課程實踐內容,還可設置小組作業,引導學生進行拓展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協作精神和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教師以平臺學習統計數據為依據,通過職教云平臺對學生學習進度進行詳細的學習日志記錄,評估分析該課程教學效果,從而不斷改進課程教學設計,貫徹教師引導,以學生為主,先學定教,以學定教,以教導學的教學方針,實現教學效果的最優化。
4 結語
基于職教云平臺構建高鐵客運乘務專業課程的SPOC教學模式,優化教學組織,提高教學效率,充分調動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但在SPOC教學模式的實踐過程中,還存在以下待解決的問題。
(1)在課程教學中,部分學習基礎差的學生,個人學習任務完成主動性不夠,自主學習動力不足,教師需要設計多種類型的碎片化教學資源,對教學資源進行重構,適合不同層次學生學習。
(2)在課堂教學活動中,如頭腦風暴環節中,學生學習存在著討論答案復制等現象。對于學生的無論是在課堂的學習表現,還是在討論互動模塊的參與度如何評價;教師如何將考核評價體系滲透到線上線下的每一個環節,多元化評價學生的學習情況,這些都有待解決。
(3)新教學模式的運用,教師角色的轉變,如何有效引導學生學習,對教師信息化應用能力提升,都將是個新挑戰。
參考文獻
[1] 梁濤,馬蘭,靳慧,等.高特乘務專業課程體系建設探索[J].交通職業教育,2016(5):25-26.
[2] 袁愛娥.基于智慧職教的《計算機應用》翻轉課堂實踐[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8(4):159-160.
[3] 呂婷婷,王娜.基于SPOC+數字化教學資源平臺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6(5):85-88.
[4] 王濟軍.基于SPOC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及其效果研究——以“攝影基礎”為例[J].現代遠距離教育,2018(1): 44-49.
[5] 薛云,鄭麗.基于SPOC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反思[J].中國電化教育,2016(5):132-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