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琬茹
摘 要:在當前幼兒舞蹈教學中,全新的授課理念結合多媒體技術的優勢,對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促進其舞蹈能力的提高、提升舞蹈教學的整體效果有著重要的作用。該文將通過對創設情境、整合教學資源、實現資源共享、調動多種感官、構建學習通道等策略的分析,為利用多媒體促進幼兒舞蹈教學發展提供針對性的建議。
關鍵詞:多媒體 舞蹈教學 幼兒教育
中圖分類號:G61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02(b)-0133-02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不斷發展,在教學目標上更加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因此從幼兒時期的教學開始,就將孩子的綜合素質培養納入教學計劃中。舞蹈課程是當前幼兒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內容,有助于幼兒在成長過程中展示自己的天性。如何呈現最好的教學效果,提升幼兒的舞蹈能力、綜合鑒賞能力等,是幼兒舞蹈教師近來關注的熱點問題。
1 多媒體技術在幼兒舞蹈教育教學中的實際意義
1.1 激發幼兒對舞蹈的興趣
在針對幼兒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首先注重的是培養幼兒對于課程的興趣,從而激發他們對學習產生熱情和積極性。在傳統幼兒舞蹈教學中,主要以教師教授幼兒簡單的舞蹈動作,通過幼兒對舞蹈動作進行不斷模仿來展開教學。這種單一而枯燥的教學模式,極容易使幼兒在模仿的過程中失去對舞蹈的興趣。而多媒體技術的出現,利用多媒體設備在進行舞蹈教學期間,為幼兒播放視頻、音頻、畫面等生動有趣的內容,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這一問題。
例如,在學習舞蹈《采蘑菇的小姑娘》時,教師可以通過網絡下載一些人們采蘑菇的過程的視頻,準備一些“竹筐”之類道具的圖片等進行展示,這樣一來,孩子們在學習舞蹈的過程中,通過這些素材的展示就會大概了解人在采蘑菇時的動作,以及“背著一個大竹筐”時的樣子。教師在接下來教授一些舞蹈動作時,孩子就很容建立畫面感,對舞蹈動作快速掌握。
1.2 提高舞蹈教學效果
在傳統的幼兒舞蹈教學中,通常以舞蹈教師對舞蹈動作進行分解、示范、幼兒對動作進行模仿這種方式進行教學。當前的幼兒教師帶班模式,一名教師往往要負責很多孩子,很多孩子由于站位和距離的限制,難以清楚地看到教師所示范的動作。除此之外,教師難以在示范動作的情況下,同時對幼兒進行課堂管理,這會導致一些看不到教師示范的孩子產生厭煩情緒,從而產生走神、溜號、與其他孩子進行玩鬧的情況,使課堂紀律發生混亂,影響到整體的教學效果。而利用多媒體設備來播放教學視頻、舞蹈動作的示范,則不受位置的限制,使每一個孩子都能看到示范內容,并且通過多角度的觀察,對舞蹈演員的形態、神情都有清晰的掌握。同時,教師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進行課堂管理,維持好課堂紀律,保證教學有最佳的效果體現。
1.3 促進幼兒舞蹈綜合能力的提高
幼兒舞蹈教學是音樂教育的啟蒙階段,其中,對舞蹈表演進行賞析,是舞蹈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學內容。舞蹈教師可以根據幼兒的實際情況,在備課期間為幼兒挑選一些舞蹈表演的片段,在課堂上通過多媒體技術向幼兒展示,與此同時,結合教師的講解,使幼兒對不同類型的舞蹈有充分的了解,通過賞析,提升幼兒的舞蹈審美能力。同時,利用多媒體設備的便利性及其功能性,對相較復雜的舞蹈片段重復播放、特寫播放,可以使幼兒加深對舞蹈動作的理解[1]。
例如,在進行群體舞蹈的練習時,通過多媒體設備對舞蹈動作進行分解,可以使孩子快速掌握舞蹈動作。同時,在視頻或圖片中,孩子們可以對舞蹈隊列、隊形的變換有更加直觀的認識,很大程度上節省了舞蹈教師在實際教學中講解隊形變化的時間。
2 在幼兒舞蹈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的具體策略
2.1 創設美好情境,感受舞蹈之美
多媒體設備的合理運用,有助于舞蹈教師在課堂上創設相應的音樂、舞蹈情境,教師結合視頻內容,引導幼兒從舞蹈視頻中,找到與現實生活中,周圍的環境,身邊的人、事、物之間的關聯,培養幼兒在生活中發現美、創造美的能力。多媒體技術的便利性,可以支持教師采用多樣性的手段展開教學,如播放視頻和動畫,色彩艷麗、服飾繽紛的舞蹈畫面,優美動聽的音樂等,通過對這些不同形式的設計與結合,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創設出最佳的舞蹈情境[2]。
例如,舞蹈教師在帶領幼兒賞析《孔雀舞》時,可以尋找一些關于孔雀的視頻來播放,在孩子們對孔雀走路的姿勢、開屏斗艷時的畫面有所了解之后,再播放《孔雀舞》的舞蹈視頻,通過對舞者的舞蹈動作進行剖析,講解舞者所做的動作是模仿孔雀的哪一種行為、形態,舞者的神韻與表現力表現出孔雀的哪種精神等,在這樣的聯系下,幼兒可以將舞蹈與在動物園中見到的孔雀之間建立聯系。這種方式不但可以培養幼兒在生活中發現美的能力,還可以激發幼兒的藝術創造力,有利于幼兒綜合舞蹈素質的成長。
2.2 及時反饋信息,促進幼兒舞蹈能力的成長
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中,由于教學資源與設備的限制,舞蹈教學的展開往往都是以教師進行單一的動作示范,幼兒進行模仿這一形式。在幼兒出現錯誤或動作不標準時,教師會對孩子的動作進行糾正,在教師指正的過程中,通常直接指揮幼兒的動作,幼兒只是單純按照教師的命令做出動作,自己卻看不到動作改正前后的差別,對于姿態、美感仍然沒有清晰的認識,這一形式,也不利于幼兒自主學習能力與自我糾正能力的培養。但隨著高科技設備的普及,對這一問題有了良好的解決方法。
在進行舞蹈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手機錄像功能、DV設備等,將孩子們的舞蹈表演過程拍攝下來,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播放。在播放的過程中,適當地暫停,教師對錯誤的舞蹈動作加以指正,使幼兒更加直觀地看到自己的表演,在此基礎上,舞蹈教師再次示范正確的舞蹈動作,孩子們會更加容易理解和接受,同時,根據自己的意識來對自己的動作、形態、神情等進行調整,有利于自主學習意識的養成。
2.3 集成教育資源,實現資源共享
幼兒對色彩鮮明、畫面生動的內容更容易產生興趣,針對這一點,舞蹈教師可以尋找一些色彩鮮明艷麗、服飾精美、動作優美的舞蹈畫面,通過幻燈片為孩子們呈現,可以加深孩子們對于舞蹈的直觀印象,對美麗的服飾與舞蹈動作產生濃厚的興趣與喜愛。同時,通過輔助教學系統,利用在教學課件中加入備注與圖文,可以將教學內容及舞蹈動作的細節、內涵等有更加完整的體現,幼兒在觀看的過程中可以對知識要點一目了然,也為教師在進行講解時提供方便。除此之外,多媒體技術具備傳遞、再現、記錄、儲存的功能,方便資源的重復利用與共享。
例如,A班教師將收集到的教學案例、視頻等內容,通過多媒體設備進行分組保存,通過共享的方式,B班的舞蹈教師也可以使用這些教學資源進行課程設計,反之亦然。這種信息、資源共享的方式,一方面可以節省信息收集的時間,另一方面還能夠擴大教學資源的容量。
2.4 調動多種感官,彌補教師工作教學的局限性
在心理學領域中,有一項實驗是對人類從外界獲取信息的途徑進行的研究。研究結果證明,在人類通過身體感官來獲取外界的信息時,通過視覺獲取的信息占83%,通過聽覺獲取到的占有11%,另有11%是通過味覺獲取,除此之外,通過觸覺和嗅覺獲取到的信息比例分別為1.5%和3.5%,這一實驗結果充分說明人類獲取信息主要通過視覺與聽覺。
因此在幼兒舞蹈教學進行的過程中,教師除了通過動作示范、模仿的方式展開教學以外,還需要利用多媒體設備加強對視覺、聽覺等感官的刺激,將舞蹈動作與音樂的旋律充分結合在一起。這樣的形式,有助于幼兒通過節奏、旋律來加深對動作的記憶,在聽到音樂時,隨之做出相應的舞蹈動作,或是在做出動作時,腦海中自然浮現音樂旋律。這種方式,還可以通過音樂旋律使幼兒們的動作更加和諧、具有一致性,能夠在群體舞蹈中有更好的配合[3]。
2.5 構建學習通道,實時了解幼兒學習情況
多媒體設備與信息技術的強大功能除了在教學過程中得以體現,在教學之外的生活中也可以有更多的應用。在互聯網技術不斷發展的當下,高科技設備如手機、電腦等工具的普及,為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溝通提供了更為方便的平臺。教師可以通過QQ群、微信群、幼兒教育論壇等聯系載體,把孩子的練習情況拍攝下來,將教學內容、教學成果上傳到群組,讓家長以更加直接的方式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在增進交流、使家長對孩子的成長有更多的關注的同時,產生滿足感和成就感。
例如,教師在舞蹈課程開始之前,通過錄像功能將接下來學習的舞蹈錄下來,或在網上找到相關的舞蹈視頻,將視頻和舞蹈音樂上傳到QQ群或微信群中,家長幫助幼兒下載后播放,這樣可以在舞蹈課程學習之前,使幼兒熟悉舞蹈內容,建立一定的印象,方便接下來教學的展開。
參考文獻
[1] 黃虹.數字多媒體技術在舞蹈教學中的應用[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7):349-350.
[2] 馬澄澄.淺談以學生為中心的學前教育舞蹈教學策略[J].藝術評鑒,2018(24):136-137,158.
[3] 吳鴻謹.個性化教學在少兒舞蹈教學中的作用[J].黃河之聲,2018(17):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