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紅杰 吳娜
摘要:在教育改革的新要求下,教師作為教學的重要載體,不僅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和能力,還要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并影響學生形成健全的人格。本論文以教師的心理素質為研究切入點,對新形勢下職業院校教師心理素質的提高途徑進行了詳細的研究和分析。
關鍵詞:心理素質;職業院校;教師;途徑
在我國最新出臺的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綱要中,明確指出了教育改革的思路,并勾勒出未來我國教育的發展藍圖。在新的教育改革中,教師作為人才培養、實施教育的關鍵部分,必須要全面提升自身的專業知識和心理素質,進而培養出更多高質量的人才。
一、高職院校教師心理素質
在職業院校教學活動中,教師最為學生最為直觀的模范和榜樣,其一言一行都會對學生產生極大的影響。因此,教師作為一本活生生的教科書,不僅要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還必須要具備較強的心理素質,以影響、陶冶學生的人格,幫助其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念[1]。
具體來說,高職院校教師心理素質對學生的影響,集中體現在兩方面:
一方面,教師的人格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教師只有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才能呈現出高尚的人格,進而才會熱愛生活、舉止優雅文中、神態溫和、感情豪放、談吐幽默等。教師的所有教學活動均是建立在高尚的人格之上。因為,只有教師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高尚的人格,學生才會受到教師的影響,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狀態;否則,一旦教師心理素質較低,整天無精打采,甚至杞人憂天,那么學生自然也會受到教師的影響,產生消極的態度。
另一方面,教師的情緒、情感等也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一定的影響。情緒和情感是任何動物共有的一種心理特征。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鑒于教師的地位,教師的情緒和情感會直接對學生產生影響,如果教師心境良好、情緒飽滿,學生也會受到教師的影響,不僅在學習中心情舒暢,而且還會積極參與到學習中;否則,教師心境比較差,精神懈怠,對生活缺乏一定的激情,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被教師的不良情緒所感染,產生一系列的負面影響[2]。
二、高職院校教師心理素質的影響因素分析
在高職院校的教學活動中,教師的心理素質不僅影響了教學效果,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甚至還對學生健全人格的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高職院校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中,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面臨的心理壓力相對比較大。
(一)工作壓力
高職院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面臨的巨大的教學壓力,不僅要完成相應的教學工作量,還在具體教學活動中,面臨著多種比賽,如:技能大賽、信息化大賽、創新大賽、五課兩課等,這就一定程度上極大了高職院校教師的工作量;同時,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相關的專業知識結構體系更新比較快,且教學的新方法、 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的不斷推陳出新,也給教師的日常教學加大了較高的難度;最后,職業院校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還面臨著各種類型的評價檢查工作,且評估考核檢查工作越來越嚴格,也給教師的工作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二)科研壓力
高職院校在發展的過程中,也面臨著改革的較大的壓力。在這種情況下,高職院校對教師的科研要求越來越高,教師不得不申報各級課題、花費大量的時間撰寫論文,并參加各種教學成果評比、爭取科研項目等,這種較大的科研壓力,極容易使得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產生倦怠的心理。
(三)社會壓力
高職院校教師在教學活動中,還面臨著較大的社會壓力。伴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對職業教育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且對人才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因而職業教育學校寄予的希望越來越大;在此基礎上,加上社會分配制度的改革,以及職業院校中多種形式的人事管理體制、社會輿論的影響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職業院校教師的心理壓力[3]。
三、新形勢下提高職業院校教師心理素質的重要途徑分析
面臨著目前職業院校教師所面臨的較大壓力,必須要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教師的心理素質。
(一)學校層面
在提升職業院校教師心理素質的過程中,學校必須要做到兩點:
首先,定期安排活動,以放松教師緊張的心理狀態。針對職業院校教師所面臨的巨大壓力,職業院校可選擇定期、不定期的方式,安排一些活動,以放松教師的身心,緩解其工作壓力。例如,身體鍛煉、戶外活動、培養教師的業余愛好等,讓教師在參與的過程中,身心達到調節、高度緊張的神經得到放松,進而使其擁有良好的心理素質,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教學活動中。
最后,促進教師健康、和諧發展,使其各盡所能。高職院校在協調教師心理素質的過程中,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師評定目標,教師在完成基本教育任務的基礎上,還要對其參與的各類比賽、科研項目等進行綜合性評價,進而促使教師各展所長、各盡所能,以激發教師健康、和諧地發展[4]。
(二)教師個人層面
雖然高職院校教師在教學中,面臨著和較大的壓力,個人自身也必須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強自我調整,將自己的心態調整到最佳的狀態,進而使其最佳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各項工作中。
第一,積極主動學習心理知識,加強心理訓練。作為高職院校的教師,面臨較大的壓力,必須要改變抱怨的狀態,利用積極的態度對面對教學工作中的壓力,并積極主動學習一些有關心理學、教學心理學方面的知識,不斷提升自身的心理素質;同時,教師在學習心理知識的基礎上,還必須要進行心理訓練,在心理訓練的過程中,不斷提升其心理素質。在具體進行心理素質訓練的過程中,教師可充分利用放松訓練、時間管理技巧、認知重建策略、反思訓練等,并在訓練的過程中,經過自身的有效反思,以加強教師的心理素質[5]。
第二,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一方面,教師要充分認識到教師的神圣使命,并充分認識到自己是學校的一員,樹立較強的責任意識,與全學校共同努力促進學校的發展,金額若滿足教師的心理需求,給其提供強烈的歸屬感;另一方面,教師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還必須要改變傳統的師生關系,與學生進行良好的溝通,并在溝通中充分尊重學生,構筑良好的師生關系,進而使得教師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投入到教學中[6]。
(三)社會層面
社會也是增加職業教師自身壓力的重要影響因素。基于此,必須要積極引導社會對職業院校的教師形成一個正面的輿論。這就要求職業院校必須開展多種媒體渠道,將學校的各類工作積極公開,讓社會其職業院校擁有更多的了解,并逐漸形成一個正確的、有利于職業院校發展的輿論。如此一來,教師面臨的社會壓力就會逐漸減輕,進而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以更好的狀態投入到實際教學活動中[7]。
結束語
綜上所述,教師的心理素質高低、心理健康程度如何,直接影響了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但是職業教育院校教師在工作的過程中,受到工作、科研和社會三方面的壓力,從高職院校、個人和社會三個層面,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全面提升教師的心理素質。
參考文獻:
[1]黃冠利,劉靈,楊屏, 等.職業院校教師心理素質量表的編制和信效度檢驗[J].精神醫學雜志,2014, 27(6):401-404.
[2]郝崢.中等職業校教師心理素質的培養[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18,20(3): 112-115.
[3]羅支友.淺談職業學校體育教學中滲透職業心理素質教育的思考[J].當代體育科技,2015,5(36):31-34
[4]王姣艷,潘威.心理資本視角下特殊教育教師職業心理素質發展的思考[J].現代特殊教育,2016,(16):45-49.
[5]郜雅杰.教師心理素質現狀及應對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6,2(19):145-145.
[6]張旭.高校教師心理素質培養模式探討[J].現代經濟信息,2017,(09):445.
[7]曲金鳳.教師心理素質現狀及應對策略研究[J].教育現代化(電子版), 2017,: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