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焱雯
新聞采訪需要在繁雜的信息中篩選出有新聞傳播價值的信息,并對其進行有效的編輯和報道,而在新媒體時代,新聞采訪所面對的信息規模和信息渠道都有較大的發展,要想在新媒體時代提高新聞采訪的效率和質量,強化新聞采訪的傳播影響力,新聞工作者就必須充分考量新媒體語境下新聞傳播環境的變化,從而提高和創新新聞采訪的技巧。由詹文都主編、武斌編著的《融媒體背景下的新聞采訪》(2017年3月由電子工業出版社出版)一書綜合了作者在新聞采訪教學與實踐中的豐富經驗和研究成果,從融媒體的時代背景出發,系統化地論述了新聞采訪的創新理論和實踐應用,充分體現了新聞采訪的時代性、實用性和創新性,值得融媒體背景下新聞采訪工作者和學習者閱讀和思考。
出于理論實踐價值的考慮,該書在內容結構上更加系統化、專業化和實用化,從媒介融合的概念出發,分別介紹了記者的角色定位、新聞的價值、采訪的流程設計,以及采訪的準備工作、技法技巧、注意事項、記者修養等,同時還用具體化的采訪案例來進行佐證和補充,盡可能清晰地揭示融媒體背景下新聞采訪的理論架構和實踐模式,以提高新聞采訪的理論實踐水平,提升新聞采訪的質量。具體來說,新媒體背景下新聞采訪的技巧與創新應當從以下三個方面出發:
第一,增強新媒體語境下的新聞敏感程度,開闊新聞采訪的渠道和視野,借助新媒體的幫助來提升新聞采訪的效率。互聯網新媒體的繁榮發展使得每一個人都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和新聞的爆料者,在規模越來越大的信息資訊中,新聞采訪者要想收集到獨特的、有較高新聞價值的信息,則更需要提高自身的新聞敏感程度,并從廣闊多元的新聞采訪渠道和視角中找到最新穎、最有趣也最有深度的部分,從而保證新聞采訪的質量。一方面,新媒體技術的出現讓新聞采訪的技術手段更加多樣化,一個采訪記者不必全部面對面進行實地采訪,而是可以通過微信、微博、視頻等方式來進行采訪工作,能節省采訪雙方的時間,有效提高效率。
第二,樹立多元化的、包容的新聞觀,在新媒體語境下更多地去傾聽人們的聲音,深入感受新聞受眾的生活體驗,滿足新聞受眾的需求。新媒體時代多元文化的碰撞和交流日漸頻繁和深入,不同的文化理念和觀點在新聞媒體上也展現出了各自的風采。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聞采訪記者應當樹立多元化的、包容的新聞觀,對新媒體傳播中的多元化觀點要積極主動地去了解和傾聽,在新聞采訪中避免過度預設內容的傾向性,而是給被采訪者更多表達自我、表達真實的機會,從而用真誠的新聞采訪內容去打動讀者受眾,引起他們的思考和共鳴。在日益激烈的新聞競爭中,新聞采訪者要想在多元化的表達方式中找到最觸動和吸引受眾的部分,則一定要深入感受新聞受眾的生活體驗,報道他們所關心的、所體驗的、所感興趣的新聞內容,讓采訪者、被采訪者和受眾在新聞采訪的過程和成果中獲得深入的交流及互動。
第三,堅持真實客觀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在新媒體網絡環境下,各類新聞信息往往真假難辨,新聞采訪工作者在這樣的背景下更要嚴格要求自己,實事求是,堅決維護新聞媒體的真實度和可信度。新媒體時代媒介的競爭導致了大量為了博眼球和博關注而制作的新聞內容,其真實度大打折扣,而且有著顯著的同質化發展傾向,給新聞行業的發展帶來了不良影響。對此,新聞采訪工作者應當堅持真實客觀的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傳播真實,嚴格新聞采訪的各個環節,讓新聞采訪的成果在質量上做到權威、可靠、有效。在新媒體背景下,真實是新聞采訪最核心的技巧之一,它決定了新聞采訪在受眾之間的口碑和信任度,是新聞采訪內容能夠得以擴大傳播的必要前提。總的來說,在新媒體語境下,新聞采訪工作者更要堅守媒體人的職業道德,嚴格要求自己,堅決維護新聞的真實性和可靠性,為新聞行業的創新發展和健康有序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筆者認為,新媒體背景下的新聞采訪是在傳統新聞采訪技巧的基礎上增加了對新媒體語境的認知、理解和應用,要想實現新聞采訪技巧的創新,既要堅守新聞采訪的經典理論,堅持真實的新聞觀,傳播真實,傳播有價值的新聞,讓新聞采訪的成果能夠真正地滿足受眾的需求,在社會文化發展中起到積極的作用,同時也要與時俱進地引進新媒體的技術、渠道和平臺,融合傳統媒體和新媒體,讓新聞采訪和新聞傳播之間的互動交流更加暢通,提高新聞采訪的效率和質量,讓新聞采訪更好地跟上日新月異的新聞傳播環境,獲得可持續的創新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