冉耘豪
摘 要:馬克思恩格斯創立馬克思主義,經歷了從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到共產主義的兩個轉變。馬克思恩格斯的兩個轉變各有特點,在相同的時代背景下走向了統一,共同拿起批判的武器,開創了新的局面。馬克思恩格斯的兩個轉變是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乃至人類社會發展史上的重要歷史轉折。研究馬克思恩格斯的兩個轉變對于全面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和正確認識當今世界形勢都有積極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馬克思;恩格斯;兩個轉變
中圖分類號:A71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 — 2234(2019)03 — 0018 — 03
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了馬克思主義。只有他們能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超越傳統觀念的束縛,突破思想藩籬,成為馬克思主義這一偉大科學理論的奠基人。馬克思恩格斯在創立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經歷了從唯心主義到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到共產主義的兩個轉變。這兩個轉變對于馬克思主義發展史來說,有著極為特殊和重要的意義,是馬克思主義成為世界上最重要思想的關鍵性轉折。馬克思恩格斯雖然家庭背景不同,教育背景不同,成長經歷不同,經歷兩個轉變的過程也有異同,但其世界觀和政治立場的轉變,從宏觀角度來看是具有共性的。
一、馬克思恩格斯兩個轉變的內容
目前國內外學術界一般認為馬克思恩格斯的兩個轉變開始于馬克思1842年在《萊茵報》上發表的文章,完成于馬克思恩格斯1844年在《德法年鑒》上發表的文章。兩個轉變的內容是從唯心主義轉向唯物主義,從革命民主主義轉向共產主義。
1.從唯心主義轉向唯物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的兩個轉變奠定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基礎,而基礎的核心來源于從唯心主義向唯物主義的轉變。意識與物質何為第一性的辯證關系問題,是哲學最基本的問題,也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的基本方向。馬克思恩格斯一開始追隨黑格爾,學習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成為唯心主義者,但他們并沒有盲目信奉,經過廣泛的社會實踐及理論探索后逐漸發現黑格爾唯心主義的錯誤,轉而對其進行批判。
馬克思寫作的《關于林木盜竊法的辯論》一文中出現了唯物主義思想的萌芽,馬克思通過實地調查研究發現,物質利益對于貧困農民的驅動效應,對于國家法律的支配性影響,其思想進一步向唯物主義偏移。而恩格斯則通過實際考察英國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狀態,客觀分析政治經濟等各方面的狀況,逐步轉向了唯物主義思想。
2.從革命民主主義轉向共產主義
革命民主主義思想是以暴力手段推翻某種社會政治制度的思想。由于普魯士王朝專制統治的加強,德國革命民主主義高漲,新興資產階級和封建貴族的矛盾激化,斗爭不斷。資產階級想要擺脫宗教束縛,推翻封建專制,以武裝革命建立資產階級共和國以維護其利益。在此背景下,一度在德國思想領域占統治地位的黑格爾主義開始解體并分裂為對立的兩個學派,其中的青年黑格爾學派吸引了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在內的大批激進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馬克思恩格斯接受了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哲學,開始作為革命民主主義者開展理論研究和政治活動。與屬于資產階級自由派的青年黑格爾不同,馬克思恩格斯在政治上是堅定的革命民主主義者,不斷在現實斗爭中汲取經驗,結合漸漸形成的科學理論,逐步擺脫了青年黑格爾學派的影響。從黑格爾到費爾巴哈,馬克思恩格斯經過深入研究,思想不斷內化,從單純地進行宗教批判轉向了對于專制制度的斗爭,其革命民主主義思想得以建立并逐步深化,立志要尋求一條造福全人類的道路。
對于資本主義社會的矛盾,馬克思恩格斯有極為深刻和精準的認識。資本主義私有制和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加劇了社會的割裂,廣大無產階級深受壓迫和剝削,貧富差距進一步拉大,社會矛盾不斷加深。馬克思恩格斯揭露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本質,揭示了資本主義生產關系的實質,主張消滅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在馬克思恩格斯的影響下,無產階級逐漸明白自身緣何在資本主義社會會處于如此困境,也認識到了只有拿起武器抗爭,以革命推翻資產階級,才能獲得解放。共產主義從此成為了無產階級為之奮斗終身的最高目標。
二、馬克思恩格斯兩個轉變的異同
1.不同之處
馬克思恩格斯各自的成長經歷和生活背景大不相同,在各自兩個轉變的過程中并不認識對方,沒有進行過共同的研究,所以兩人的轉變是相對獨立的,轉變的過程也不一致。
馬克思的兩個轉變是從批判哲學出發的,在任《萊茵報》主編期間馬克思對黑格爾哲學產生了動搖,開始同黑格爾學派決裂,撰寫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一文。在文中馬克思對黑格爾在國家、市民社會等問題上的唯心主義觀點進行了猛烈批判,揭露了黑格爾唯心主義的錯誤,并科學地提出了,“家庭和市民社會決定著國家,是國家產生和存在的前提和基礎”的觀點。所以說馬克思的轉變是通過批判哲學到批判政治完成的。
恩格斯棄學從商的經歷讓他有機會更加細致的觀察各階層生活。在英國曼徹斯特,恩格斯通過研究英國工人階級及工人運動,撰寫了《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等文,逐步完成了其世界觀的轉變。恩格斯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本質,并準確的提出無產階級為自身解放而進行的武裝斗爭必然會推翻資產階級政權,社會革命必然會爆發的觀點。所以恩格斯是通過對社會的研究,進而批判資本主義經濟,實現了自身的轉變。
2.相同之處
(1)共同的時代背景
馬克思生于1818年,恩格斯比他小兩歲,兩人處于共同的時代。在他們童年時候正是歐洲局勢動蕩時期,兩人都親歷了不安局勢下的社會生活。少年時代,馬克思恩格斯見證了逐漸高漲的歐洲工人運動,這一時期資本主義私有制的弊端使得資本主義基本矛盾加深,工人運動此起彼伏,無產階級,急需指導革命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在此背景下,馬克思恩格斯為無產階級提供了革命運動的指導理論,為無產階級展示了共產主義的美好前景。共同的歷史大背景為馬克思恩格斯的兩個轉變奠定了基礎。
(2)共同的理論基礎
馬克思恩格斯的偉大思想,開端于批判黑格爾哲學的唯心主義,這是兩人完成兩個轉變的理論基礎。馬克思恩格斯參加了青年黑格爾運動,吸收黑格爾唯心主義哲學,并訴諸理性,批判傳統宗教,以革命民主主義者的精神開始了對政治的批判。馬克思說:“我公開承認我是這位偉大思想家的學生?!倍鞲袼乖诳偨Y他們的早期思想時也指出:“從黑格爾學派的解體過程中還產生了另一個派別,唯一的真正結出果實的派別。這個派別主要是同馬克思的名字聯系在一起的。”
(3)共同以批判作武器
馬克思恩格斯的兩個轉變,都是以批判作為武器。他們始終堅持理論聯系實際的原則,從客觀實際出發,對當時的哲學問題、政治問題、經濟問題進行了批判,揭露資本主義的弊端和丑惡。馬克思說:“批判的武器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對現存的私有制社會,只有將批判的武器和武器的批判結合起來,才能實現對其徹底的改造?!?/p>
(4)共同的批判載體
這一時期兩人都以《德法年鑒》雜志作為批判的主要載體。1844年2月馬克思在這本雜志上發表了《〈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和《論猶太人問題》,有力批判了鮑威爾責難德國猶太人要求解放,將猶太人的解放歸結為廢除宗教等謬論。同時馬克思還鮮明地指出社會革命需要物質的基礎,這個物質基礎就是無產階級。同樣是1844年2月,恩格斯在《德法年鑒》上發表了《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和《英國狀況——評托馬斯·卡萊爾的〈過去和現在〉》兩篇文章,深刻揭露了資本主義私有制的本質,批判了卡萊爾唯心主義宗教觀和英雄史觀。
三、馬克思恩格斯兩個轉變的意義
馬克思恩格斯的兩個轉變是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關鍵轉折點,產生出了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義思想和共產主義思想。馬克思恩格斯創立的馬克思主義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在隨后的世界歷史中在許多國家里得到了不斷的補充和完善,生機勃勃的不斷發展,形成了科學的馬克思主義體系。
第一,馬克思恩格斯的兩個轉變為人們提供了理論武器。馬克思主義揭示了資本主義的本質,能幫助人們去正確認識資本主義的腐朽思想,指導人們同這些錯誤思想作斗爭。馬克思主義展示了美好的前景,使得人們對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的認識和理解逐步加深,更能堅定人們的思想,為人們樹立了奮斗的目標。當今中國已經走向世界,融入世界,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中國人民正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但世界之大,各種思潮暗流涌動,錯誤的資本主義思想不可避免的涌入中國,西方的敵對勢力混雜其中,伺機向我們展開進攻。盡管中國國力不斷強大,馬克思主義也已經深入人心,但仍然不能放松戒備,更要穩住陣腳,勇于抵制資本主義思想的侵擾,堅定共產主義信念。
第二,馬克思恩格斯的兩個轉變成為了全人類巨大的思想財富。馬克思主義廣泛指導了世界無產階級的社會主義革命。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由理論變為了現實。馬克思主義思想得到了更為廣泛的傳播,在亞洲、歐洲和美洲等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了大量共產主義組織。俄國十月革命的一聲炮響,讓苦于尋找救亡圖強之路的中國看到了馬克思主義的明燈。中國共產黨的誕生讓中國的革命從此煥然一新。中國人民在黑暗的苦難中選擇了中國共產黨,歷史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人創造性的將馬克思主義與中國的實際國情相結合,在中國大地上書寫了波瀾壯闊的革命史詩。中國共產黨是先進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是中國人民堅強的領導核心,是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代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實現了民族解放,走向了國家富強,為實現共產主義不懈的奮斗著。
第三,馬克思恩格斯的兩個轉變對于當代人們正確認識世界經濟和政治局勢也有積極的現實意義。我們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從世界現狀出發,去思考全球問題,不難發現,世界局勢正如馬克思恩格斯所表述的那樣在發展和變化。鄧小平同志指出:“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碑斀袷澜纾萍嫉睦顺蓖苿尤蚩焖侔l展,世界的聯系緊密得如同一個村落。盡管馬克思恩格斯揭露的資本主義基本矛盾依然在資本主義世界存在,但在經濟上資本主義國家仍然是世界經濟總量的大部分,資本主義仍在發展和自我改良,資本主義的美國仍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級大國。于此同時,全世界也不得不意識到,中國作為社會主義大國,國力在不斷提升,隨著國內經濟的穩定增長,中國已經不斷趕超世界上的資本主義強國,并且在國際事務中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當前中國處于近代以來最好的發展時期,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兩者同步交織、相互激蕩。”社會主義中國與西方資本主義大國的斗爭還遠遠沒有結束。中國越是發展,越是會面臨諸多阻礙,只有牢固樹立馬克思主義信念,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自己,堅定四個自信,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之路,才能在新時代昂立潮頭,永立不敗之地,為中國人民謀得幸福,為世界發展貢獻中國智慧。
〔參 考 文 獻〕
〔1〕莊福齡.簡明馬克思主義史:第3版〔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2〕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韓慶祥.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疑難解析:第1版〔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2.
〔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6〕習近平談治國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責任編輯:侯慶?!?/p>